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bungo日本文學印象/ 檸檬 梶井基次郎
2013/12/25 14:57:47瀏覽3097|回應0|推薦0

 

 

 
好吧,其實我還是很想寫,比起寫論文寫這個好玩得多(欸!)

《檸檬》其實跟大學生一起看的時候,我也充滿了不解,只覺得這個人幹嘛不快點去看醫生還一直喝酒....還作了一堆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但綜合影片中的訊息,你會覺得主角身處於一個絕望的世界。

這是影片介紹:---
(檸檬) 1901/2/17 – 1932/3/24
梶井基次郎于滿三十歲生日後即因肺結核病逝,生前作品僅有二十餘篇。在他那個時代,日本文壇的主流是「左翼文學」或充滿都會感的「新感覺派」,而基次郎的作品被稱為「私小說」,著重描寫一些微不足道的心境變化,因此並不受文壇青睞。

直到過世後卻月來越受到受到重視,甚至戰後有段時間集日本所有年輕作家的崇拜於一身,包括三島由紀夫等。諾貝爾文學獎作家川端康成亦極為欣賞他。
--------------
喔喔!原來是「私小說」,這麼一來我終於有點理解這故事的雛型了,故事中的「我」中的內心獨白,有著許多細緻的事物與感受,是以我的觀感出發的故事,那麼這當中的某些片段畫面,是屬於人的組成的一部分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一開始看,實在不太知道這部作品在幹嘛,主角就在整部片中瘋狂的吐血,吐到你很想拍拍他,但實在不明白很多事情,所以我去找了小說文本來,對岸翻譯無限強大,果然還是找到了,看了看.....我得出以下的感想。

這文本跟電影其實也不太一樣,電影中出現幾個角色:我的鄰居(但他說我不是他朋友)、帶著炸彈的共產主義思想者比較重要。影片一開始,「我」就要丟棄了漱石的套書,去二手書店變賣成金錢,他的鄰居問他:「你不是很喜歡嗎?」他回道:「酒比較重要。」於是開啟了他現在的心境,凡是以前覺得美的、好的詩句與文本,現在他都覺得無比的難以忍受,只有這些微不足道的,像是彈珠上的花草(他們的彈珠有花草)、斑駁的牆面與玻璃,他才覺得無比的美麗,這些渺小的事物對他產生了美的意義。

而一開始幫他搬書的朋友,跟他借了錢,說要買給女孩子生日禮物,但帶女孩子回來的同時,也向女孩子解釋「我」這個人與他的關係是:「這人不算朋友,頂多就是個奇怪的人」所有一切都很易凋,人與人之間似乎沒有信任與友誼存在。

「我」的房間外的另個房間,住著另一個胖胖的男人,我一開始看著他對「我」的眼神如此奇怪,又突然之間向「我」撲過去,我還以為這男子喜歡「我」咧,後來才知道,他是一個共產主義份子,想拉攏「我」一起幹一場大革命,「我」說自己沒有興趣,於是那個人就大罵著「我」是個廢物(大概吧,有點忘記了),這個鏡頭不斷震動,相信他這謾罵對主角本身是有意義的,這罵聲也一直在「我」的心裡纏繞,直到後來這人被警察抓走,留下了一個有關炸彈的後續。

隔著牆板,他的隔壁房間,一直發出令他難受的女性呻吟聲,而他在自己的房間裡一直在咳嗽,血像是不用錢一樣的一直大放送,後來他吐了一整桶,就很惡搞的用漏斗裝進酒瓶裡,要拿去給他的鄰居當葡萄酒喝,這段看起來挺奇怪的,看不出他是想惡作劇或是想表達些什麼,或許是對房內的人,對房外甚至有人被警察抓走還自故的繼續感到憤怒?

 

※從影片看來,他拿出來的是炸彈,但其實是檸檬。



他離開房間一路亂走,直到買了他覺得簡直是美又動人的檸檬,他感覺到自己充滿了生命力,這是對極小事物的喜好的反映,在他因為檸檬而得到生命力的時候,他抵達書店,瘋狂翻書且將書集中在一起,當我看到他從胸口中拿出共產主義份子的炸彈,我在想,那店員糟糕了,後來看到他把炸彈放在書上,炸彈發出滴滴答答的計時聲,當時我想說,不會吧,那店員太倒楣了!結果後來轉頭一看,他放在那疊書上的是檸檬。「我」所擁有的檸檬,就像是個炸彈一樣,似要炸掉這些完美的書冊,看了小說才稍微明白點,這故事比我們在電影看的,情感流動更為複雜,這是部很有意思的小說與電影,最好兩部都看過,才能多少了解其中的脈絡。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096999/
http://blog-imgs-23-origin.fc2.com/a/k/a/akari244/bungo2.jpg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tsuyi&aid=10138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