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畫筆下的美感教育
2014/12/24 15:38:11瀏覽915|回應0|推薦4

    最近我們常常可以在不同的討論中聽到美感教育的探討,教育部也在103年啟動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計畫中為落實中小學教學正常化與五育均衡發展之教育理念,進一步發展提升國民美感素養,使臺灣成為一個具有美感競爭力的國家,自103年起至107年推動「美感教育第一期五年計畫」,這樣的立意很好,但我們不禁在想,通過這樣的教育,我們未來的國民是否就能擁有比較高的審美判斷,要使大家都有鑑賞「美」的能力真有這麼難嗎?要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美感到底要怎麼培育? 要培育什麼?
    其實,近年來,國內的藝術教育受到現在藝術思潮的影響,已經漸漸擺脫了傳統的做法,開始注重創意啟發,在藝術潮流上,藝術家表現的是自己的想法,重視的是表現內在的情感及人生哲學,而且是更多元的創作,在教導上也是講求多元角度,不求寫實,讓孩子從遊戲與實驗中去創作,因為我們重視的是孩子的藝術鑑賞能力及觀察力,而非匠氣的培養。

用心觀察、用心感受
    在康橋,從小學就透過各式的方式與活動,如青山美展、學生藝廊、藝術社團等,一點一滴啟發孩子欣賞事物的真善美。我們希望孩子可以用眼睛觀察、用心感覺,培養心中的美感。藝術教師Lisa說:「在指導學生創作上,我不會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而是讓孩子去觀察、思考、判斷,到底怎麼呈現會更好,而老師可以在旁邊適時的提出問題或建議幫助孩子去思考。」
    12年級的孟瑋從小就學習畫畫,到康橋後,雖然課業壓力越來越重,但她卻越來越喜歡畫畫,她說:「在康橋,除了學習到了基本的技巧外,還讓我學會了時間控管,在課業與創作上要取得平衡點就須做好時間控管。」她還提到,「現在越來越喜歡畫畫,因為Lisa老師不會要求我們一定要如何創作,而是讓我們自由發揮心中所想的,她只是提醒我們要多觀察,多留意周遭所發生的事,我們就可以有很多的題材可以創作。」

這次在全國學生美術比賽中獲得特優第一名8年級的詠婷也說:「雖然從小學畫,但若不是在康橋,或許會因為功課壓力而放棄畫畫,而在這裡,不僅我可以繼續畫畫,還學習到更多畫畫的技巧跟用法,讓我獲得更多。」這次的獲獎作品是她透過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找出了創作的點,希望透過不同年代鞋子樣式的變化,呈現出世代交替的感受。

在藝術創作上,只要多觀察,任何細節都可以融入創作這就是美術創作的最大樂趣。Lisa老師說:「美感的培育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其實小到街道上的招牌,都需要美感來支撐。」所以康橋推廣多元豐富的藝術教育,實施「一人一才藝」課程,鼓勵每位學生都要學習音樂或美術、舞蹈、戲劇至少一項才藝,讓藝文素養深耕孩子的生活經驗中。

相關文章:
一張紙,一枝筆 練出孩子的專注力 
水墨、點描、色塊、蔬果?
康橋美術課程的意義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cbsworld&aid=1980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