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12 12:40:22瀏覽3615|回應5|推薦21 | |
一九九九年底,當我參與《明日報》籌備過程時,《明日報》首創先例,要讓每一則新聞都可以開放留言,都可以讓讀者表達見解。
對許多新聞前輩而言,這是「難以承受」的挫折,往往一則新聞才寫三百字,相關的留言竟有五百多條,水準,當然是謾罵的非理性言辭佔了絕大多數,許許多多的留言更是不知所云,或是故意挑釁‧‧‧不一而足。
《明日報》才一開辦,許多新聞前輩記者都受不了,不斷要求停止留言板的功能。身為《明日報》策略發展部主管的我,也不斷地安撫這些前輩,堅持保留住留言功能。
理由有三:
第一:網路的精神是「平等」,《明日報》開辦的精神就是「平等」,是要改變傳統各類媒體的「單方向」傳播,讀者當然應該擁有「不受編輯檯檢察」的「自由表達權」。
第二:過往的平面報紙,一篇文章寫了出去,讀者有沒有看到?看到有怎樣的反應?身為作者,永遠都沒有機會真正知道,留言板的設置,是給寫作者一個「機會」,去理解他的見解、他的文字,在真實的世界中,有太多他原本沒想到的反應。
第三:其實,就算印到平面報紙上,許多人可能也是看了某報導,腎上腺素就上升,破口大罵,其中的髒話,恐怕比留言板上還要髒。面對真實,不正是一個記者的基本素養嗎?
二○○六年底到二○○七年初,「紅衫軍」總指揮施明德在「倒扁」後繼無力後,宣布要「自囚」,當時,我力勸施明德不要因此消沉,更不能在「自囚」之後,因此消聲匿跡,理念因此消失。
所以,我在《新新聞》上幫施明德開了一個「自囚周記」的專欄,讓施明德能繼續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公開宣達他的反貪腐與倒扁的理念。
為了讓「自囚周記」擴散給更多人看到,當時《中時電子報》總編輯至楨兄也很幫忙,幫施明德開了一個同步刊載的部落格。當然,也有很多的留言,也同樣有很多的謾罵與非理性留言。
才第一周,施明德就受不了了,他委請他的好友呂學海老師來溝通,希望只有文字,取消留言功能。沒想到,當大夥兒開會討論時,Nori的多年助理,還有嘉君都反對關閉留言板。
除了和我當年反對關閉《明日報》的三個理由外,一位曾赴歐攻讀心理學的紅衫軍成員,講了一個更有積極貢獻的觀點。
她說:社會上,永遠都有一群人是焦躁的、是無法控制情緒的。部落格留言,可以讓他們暫時發洩他們的躁鬱、讓他們可能失控的情緒找到一個「宣洩口」。她說,不關閉網路留言,其實,才是一種寫作者的真正「佛心」,因為,對許多人來說,不「宣洩」的積壓,爆發之後的狂亂,更可能傷害更大。
施明德一聽到有如此之「社會功能」,不再堅持關閉留言板了,還把留言當成是一種自我修養的功課。
連「前電腦世代」施明德都做的到,自許網路媒體追夢者的我,又怎麼能夠退縮呢?
=====謹此回應是否關閉「迴文」之功能 《相關文章》馬英九政府周年建言系列
¤¤¤¤¤¤¤¤¤¤¤¤¤¤¤¤¤¤¤¤¤ 《國民黨之先贏後敗》
《群龍無首,大吉》 《唱歌吧!新年加油》 ============================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