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4/04 14:27:21瀏覽1082|回應0|推薦0 | |
前言:國民黨內最有實力的18路縣市長,與81個立委,卻都不在黨的決策圈內。既然沒有參與決策的「權利」,哪來非要服從之「義務」! ================================== 常言道:一葉知秋,一個國民黨籍立委獨大的新國會,將會是怎樣的「怪獸」?從一個國人恐怕都不熟悉的盧嘉辰,卻引發出「土城市長補選事件」,就已預告了太多太多的事。 盧嘉辰何許人也?他只是一個剛剛當選的新科立委,目前正擔任土城市長的地方小鄉鎮長,這樣一個「中央政治」的「新生」,卻已讓中央政治為了他,「犧牲」了許多基本價值。 事件起因於盧嘉辰決定三月一日才要到立法院報到,一個月之差,就可以讓土城市長的任期過半,得以避開依法補選的規定,讓台北縣長周錫瑋直接「指派」代理市長,掌握土城的控制權。 盧嘉辰說得可真委屈啊,據報載,盧嘉辰說他是「顧全大局」,他是為了「為人民省荷包」,為了不要花一千多萬元進行補選,才「白白損失」他一個月可達七十幾萬元的立委薪水,盧嘉辰還振振有詞:宣稱他「很樂意犧牲!」 問題爭議點在於依「地方自治法」,若二月一日盧嘉辰報到就職,依法就必需辦理市長補選,三月一日恰好跨過這門檻。盧嘉辰「犧牲」立委一個月的任期,換到了「指派代市長」的空間,早在選前,土城地方就已盛傳某些特定地方派系人選,以輔選交換「內定」代理市長,讓雙方形成結盟。 面對盧嘉辰的算盤,國民黨中央、國會龍頭王金平,竟都無法「制衡」這個被譏為「私相授受」、「讓自己人掌控」的做法,國民黨秘書長吳敦義「背書」理由是,「土城短短四個月內,就要辦理三次選舉,恐遭民眾反感」;立法院長王金平則講:「延後就任並不影響立委資格」,而那位一貫強調「程序正義」、「依法辦理」,更多次表態「反對現階段鄉鎮長官派」的馬英九,則表現出「不沾鍋」特質,不發一言。 》》》新科小立委「犧牲」了黨內大人 一個小小的新科立委盧嘉辰,就可以讓馬英九、王金平和黨中央統統閉嘴,也「樂意犧牲」民主的基本原則,曲意背書,可想而知,二月一日的新國會啟動後,猛虎下山,各地好漢聚集的新國會,極可能是一個「家裡沒大人」的狀態,管也管不住的陰霾,將揮之不去。 未來的新國會,王金平還會一言九鼎嗎?連一個新科盧嘉辰引發爭議的做法,王金平都要「背書」了,可想而知,80個如虎似狼的立委(扣掉王金平),半數以上都有穩固的地方實力,都是「民意」選出,豈是一個「不分區」立委王金平就必定喊得動,約束的了呢? 更可能的發展是,王金平勢必繼續當立法院的「萬應公」,他別無選擇,面對113名立法院長的「選民」,他必須居中協調、滿足個別立委的各種需求,不斷進行「選民服務」,讓每個立委都和他「有交情」,才能確保他的實力,形成一個以他為核心的不穩定結盟。 國民黨黨中央,那就更不必了!民主化加上一度失去政權,國民黨黨中央早就不是那個「以黨領政」的黃金年代了,要不是還有一點點黨產,要不是還有一點點「提名權」,誰還真得會去在乎這個「外強中乾」的虛胖機構。 》》》外強中乾,馬吳王之共業 不是刻意「唱衰」國民黨黨中央,在威權時代,國民黨是靠「恩庇─侍從」結構,以行政資源的「特許」,賦予地方派系特定的地方政經利益,換取地方派系對中央的「忠誠」,失去政權八年了,國民黨哪還有這麼豐沛的資源,滿足地方派系的胃口? 國民黨的控制力衰退,更嚴重的顯現在基層黨組織勢微,全島已剩下約700個地方黨工,平均年齡超過55歲,平均一選區不到9個人,哪能比得過地方上的立委、鄉鎮市長、縣議員加上鄉鎮市民代表的龐大組織,誰聽誰的?當然在地方上,是地方龍頭說了算。 所以,國民黨黨中央連最後武器「提名權」都已是一把生銹的寶刀了,看看這一波的提名吧,為了勝選,黨中央拚命向地方派系妥協,連不分區立委名單,也都變成是擺平的「疏洪道」,向地方派系低頭。事實上,選前,國民黨黨中央一度突然要通過監委的補提名,也是為了要當「疏洪道」。 一個處處迎合地方派系的黨中央,將來能夠「硬」到哪裡去? 有人說,四年之後,國民黨黨中央還有「提名權」可以制衡立法院,這麼樂觀嗎?選前,面對「無盟」的豐厚地方實力,國民黨不就「禮讓」了嗎?新科立委將有四年時間,以中央資源培養地方實力,到時候,他們要不要掛「藍旗」?恐怕,還要看他們高不高興,國民黨黨中央,求都來不及呢! 更嚴重的問題是,73個區域立委「小諸侯」,更可能和25個縣市長「大諸侯」結盟,盧嘉辰「犧牲」一個月的立委薪水,不就是給了周錫瑋空間嗎?大小諸侯手中有資源、在地有人脈,在中央又可以結盟「教訓」各行政單位,換行政資源,黨中央算什麼! 黨紀?更不要講笑話了,地方立委自有實力,誰怕呢?反而是王金平等「不分區」會受到牽絆,還是看看盧嘉辰吧,吳敦義不也是急忙背書!是國民黨黨中央要求這些立委「掛藍」,維持「第一大黨」虛胖,可不是「標哥型立委」非要貼國民黨。 》》》自食其果,國民黨錯失改革時機 這種立委「自主」,誰也沒輒的趨勢會發生,說穿了,正是國民黨自己種下的惡因。 2000年,國民黨面臨政黨輪替,一度想展現「勵精圖治」,當時「改造委員會」揮灑得虎虎生風,列出四大改革方向:黨主席直選、黨組織精簡、國親整合與完成黨內民主化。 黨內民主化的工程,拖了八年,並沒有貫徹改革。 2005年,馬英九與王金平的黨主席之爭,王金平曾拋出一個對國民黨體質有決定性影響的議題:「內造化」政黨。惜國民黨上上下下,「以人廢言」(這是王金平觀點,不是馬英九角度),又錯失國民黨改造的良機,讓現今惡果無以管控。 國民黨一直沒有建構「民主化」與「內造化」,所以,還是維持「強人決策」的處理問題邏輯,想來想去,總不脫王金平如何、馬英九怎樣、吳伯雄因此、連爺爺所以…… 問題是,還真的有「強人」存在空間嗎? 國民黨黨主席由黨員直選了,中常委也由黨代表直選了,但是,國民黨的決策機制,中常會並沒有相對應的能力。黨代表直選中常委,31席國民黨中常委,八年以來,半數以上都是立法委員,但是,中常會卻沒有「表決」體制化機制,就算表決,依然是由黨內巨頭的「中山會報」主導決策,甚至,連戰、馬英九或吳伯雄回到家,想一想,又可以有新決策。 這樣的「寡頭」決策,誰服氣?請看這八年以來,黨中央的決策,請問:「超人氣」馬英九的「十全大補帖」法案過了幾條?周縣長的「警察升官記」,黨中央又能如何?基隆、台東的補選,黨中央還不是得配合? 》》》99諸侯並立,民主機制才能制衡 八年在野,國民黨內最有實力的是18路縣市長,他們,卻不在國民黨正常運行的「決策圈」內,現在,81個立委也不在正常的決策圈內。既然沒有參與決策的「權利」,哪來非要服從的「義務」! 就算馬英九當選總統了,請不要寄望新的行政院,失去政權八年了,國民黨的政務人才絕大多數都已齒搖髮落,氣衰年邁了,加上八年國家機器空轉,行政文官體制崩裂,「災後重建」都來不及,卻可能是「新手上路」的摸索期,更可能這些新科政務官,還未必是國民黨中人,哪有力氣去「制衡」新國會,不被「綑綁」,已是全民之福了。 馬英九呢?且看他從政20多年的風格,在台北市政府時代,他的「魅力」能制服市議會的「陳家班」嗎?就算當選總統,馬英九能將他的「魅力」形成「制衡」力道嗎?且看盧大市長延後當立委事件的「沉默」吧,就可知,馬英九需要努力的空間,還真的非常、非常的大。 問題是,黨中央與馬英九,除了「道德號召」外,哪還有武器控管這些諸侯?實力不行,正當性也不足,「提名權」不見得有威嚇力、「黨產」補貼,哪比得上地方上的政經資源……這些諸侯,不管有什麼問題,他們背後的「民意基礎」,除了總統與黨主席之外,無他人可比。 同樣的難題,國會黨團還真能靠「黨鞭」控制嗎?國民黨依然延續著「外造」思維,想要以「黨意」控制國會,問題是,國民黨的「黨意」,有什麼機制證明是「民意」呢?更何況,「單一選區兩票制」新選制之後,地方上更容易形成「萬世一系」的「諸侯世家」,縣市長與區域立委結盟,實力更雄厚。 這現象更不是「未來式」,早就是「現在進行式」了。 2000年政黨剛輪替,國民黨還有幾個中央級明星,可以送到地方去歷練,如胡志強、謝深山、朱立倫。但到了2005年,縣市長提名,宜蘭縣、台東縣、台中縣、澎湖縣、苗栗縣、南投縣,不都是得提名地方鄉鎮長嗎?基隆市長補選,不也是要靠市議會嗎? 這次的立委提名,是黨中央靠派系;還是派系靠中央呢?看看名單就知道,國民黨黨中央「服務」派系已是大勢所趨。 面對此情此景,面對將來的新國會,國民黨的「黨鞭」還能虎虎生風嗎?聽黨鞭,是「給面子」!不聽,黨鞭又有什麼工具去強制? 》》》最後民氣,馬王吳得加把勁 怎麼辦?王金平、吳伯雄與馬英九,還來得及! 還剩最後幾個月,在「馬英九當選為最高指導原則」的「民氣」下,趕緊挾民氣推動「黨團民主決策」的「准內造化」吧,當比例不小的民意正疑慮「一黨獨大濫權」的壓力下,建構國民黨立委運作之內規,與決策提案的民主化透明機制,才可能讓將來失控時,還能靠立委自己的內部規範加以制衡。 不能諱言的是,此機制未必真有效!若連這些起碼的機制都不肯努力,誰能相信馬英九、吳伯雄與王金平,將來能有效控管國會、穩定政局呢? 《本文原發表於2008/01/29中時電子報「政治午餐」》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