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島在民國百年 (感謝電小二推薦,2011.4.25)
2011/04/23 12:52:34瀏覽1243|回應2|推薦74

文:謝孟宗

住家附近有個賣早餐的攤子,賣飯糰、三明治和冷熱飲。飯糰分成傳統、日式兩種,除了外型相異,內餡也有別。傳統飯糰為白飯捏成飽滿圓球狀,餡料可任選鮪魚、豬排、培根等。日式飯糰則是白飯以模具壓成三角形狀,可選擇的饀料含魚卵、德式香腸、泡菜,不一而足。其實就我來看,這兩種都該稱作台式,呈顯出假借、並置、融匯域外元素後不折不扣的台灣味。

詹宏志先生曾受邀參與馬總統治國週記錄製。與總統對談間,詹宏志先生提及兩道麵食,也很能由小見大,說明台灣文化兼容並包的開創性。一道是牛肉麵,另一道是外省麵,平平凡凡,卻都是孕生於特定歷史情境的創新。這裡說的「創新」,非指「無中生有」,而是「組合」。調和麵條、牛肉,或是麵條、肉臊,所煮成的新的庶民吃食,濃縮了一段「外省」、「本省」離散、相遇的歷史。到如今,新吃食成了傳統一部分,令人不覺其新,所謂「外省」、「本省」,在族群相遇而融合後,也不該再是別有用意的指涉符號。

回過頭寫早餐攤。擺攤的兩位婦人,知道我在大學教書,見我過去,總是老師長老師短的招呼,禮數相當周到。某次買了飯糰和綠茶,正打算到研究室,無意間注意到婦人找的零錢裡,一枚硬幣的樣式有異其餘。仔細看才發現,硬幣上的頭像不是孫中山先生或蔣中正先生,而是蔣渭水先生。

論者常拿蔣渭水先生比附國父孫中山先生,指出兩人不少共通處,例如,都是醫者,也都由醫療人身病苦擴大至診治民患民瘼。蔣渭水先生於1921年發表過一篇〈臨床講義:關於名為台灣的病人〉,以擬人的手法,檢視彼時台島人民智識不足的弊病,並規劃救弊之方。九十年後重新讀〈臨床講義〉,頗有些地方值得留心。

在蔣渭水先生眼中,台灣這名病人「以其頭較身大,理應富於思考力,但以二、三常識問題試加詢問,其回答卻不得要領……聞及稍微深入的哲學、數學、科學及世界大勢,便目暈頭痛」。現今網路超越國界,資訊不僅豐富,而且流通幾無障礙,但是不代表資訊就能為人人所知所用,進而有所助益,畢竟對資訊的渴求、搜索、辨析、歸納,在在需要後天啟發。就如同,便利的工具羅列眼前,如果使用者不具備使用工具的意識、不曉得使用工具的方法,再多的工具都是枉然,無異於破銅爛鐵。要讓吾民聞「世界大勢」,不至於「目暈頭痛」,換個時髦的說法,讓吾民具備「國際觀」,還有繼續努力的空間。

〈臨床講義〉還寫道,台灣「明顯地具有黃帝、周公、孔子、孟子等血統」。蔣渭水先生所設想的台灣血統,需要擴充定義。台灣血統幾經新血注入,該含括原住民族、漢族,以及許許多多因婚嫁、經商及各種因素棲止島上的族群。王鼎鈞先生引用過的「同舟共擠」一語,最能點明現況。民國百年,這麼多族群「擠」在一小島上,匯流成同一活躍血脈。

手邊現在有好幾枚印有蔣渭水先生像的硬幣。紀念幣留起來,彷彿可以提醒我接過第一枚時,感受到的混雜米飯熱度與手熱的溫厚。彷彿還可以提醒我一段段關於台灣的故事。這些故事,或者說歷史,還以各種形式存在,或許,就在一碗尋常的牛肉麵裡。民國百年剛開始,接著會有什麼發展,我不清楚。這得問詹宏志先生。他是趨勢大師。不過,有句詩常帶給我對未來的希望。「百年淬厲電光開」,記得龔定庵是這麼寫的。

---民國一百年二月十六日於府城
    刊於《中華日報》副刊「當我們同在一百」專欄(2011.4.23)

******************************************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fka17&aid=4951286

 回應文章

向陽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的未來,我樂觀以待!
2011/05/04 15:24
人類的思想、觀念、文化,十方來,十方去,自由自在;
大多數的台灣人民,在帝國主義、極權專制時代,選擇了無奈!
民主的觀念,猶如露水涓滴匯聚,終成江河滔滔。
台灣民主的改革,需要凝聚「主體的共識」,這只能耐心的等待;
台灣已然是多元開放的社會,在國際社會裡人才輩出,台灣的未來,我樂觀以待!


真正的台獨,是思考、發現台灣人民與土地的永續發展關係。也唯有當妳(你)用心思考、發現這種關係之後才能明白:妳(你)的未來在哪裡。
南鵲(kafka17) 於 2011-05-05 15:09 回覆:

大家一起樂觀地爲台灣的未來努力!


Orchis.小捲3隻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4/24 10:05

現今的台灣大眾不僅聞及稍微深入的哲學、數學、科學及世界大勢才目暈頭痛,連聽政治新聞、看見藍天綠地都會觸目驚心了說~

何況網路資訊仍有其侷限性。

早幾日,我看Dimo TV時,見新聞播報一則「立委痛批:原住民檢體竟在國外網站兜售」,於是上網古狗一下,搜尋到的第一條是自由時報的新聞,第二條是奇摩家的。由於我看慣了奇摩新聞的編排方式,便點擊第二條進入,誰知一進入,奇摩家又讓我失望了,整篇新聞已經不見了、下架了。

我點擊進去的只是它殘留的路徑(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南鵲(kafka17) 於 2011-04-26 20:14 回覆:
網路上很多訊息來歷不明,真的是看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