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東海之東
2011/06/02 17:45:34瀏覽1116|回應2|推薦71

文:謝孟宗

月初回母系作一小型演講,講題作「譯/移譚:略談閱讀與寫作」。原本心裡想的副標題是「略談閱讀與翻譯」,不料回覆題目時,誤作「略談閱讀與寫作」,使得「譯/移」用典失了著落,和題中「閱讀」、「寫作」無以前後呼應。後來,念及「翻譯」與「寫作」關係密切,且同以「閱讀」為基礎,索性將錯就錯。

大學畢業近十年,套用吳念真的書名,「這些人,那些事」,總是時時縈懷,雖說,當時人,老早風流雲散;當時事,只餘記憶裡一印鴻爪。這或許是為什麼,從校門口走到系上那段短短的路程,看著一磚一瓦、花草樹木,特別有感受。彷彿大度山上歷歷可辨的空間實存,給了時間流變中的旅人一些具體可以憑藉的東西。磚瓦,還在。這株花,那棵樹,宛然舊時。

回到系上是早上11點左右。午間和教我英文寫作的吳凱琳老師在校內咖啡廳用餐。老師鼓勵我出國攻讀博士,還提到以前上課,其他同學只是四平八穩按照格式寫作,惟獨我願意花心思在文章開頭援引他人巧妙文句,和本文交相映照。我則是當面感謝老師的指導與提攜。

當年我二十出頭,學習英文寫作,敘事、論述、比對異同,各式章法尚待熟悉,摸索的過程既是從頭開始,同時就代表著無所不可的嘗試與創新。朱自清、契訶夫、甚至安德魯‧韋伯都一度成為我寫作的靈感或師法的對象。事後看來,諸般嘗試自然稚嫩而不具文學價值,也沒造就出新秀散文家、小說家、或作曲家。然而,正因為在嘗試之中感受到智識的滿足,使得我未視英文寫作為畏途,反倒遇難更進,跬步前行,日後讀碩士班,在英文寫作上少吃了好多苦頭。這一切的一切,都起於大學時代有位老師能以寬容的態度支持我在規範之內放膽寫出自己的文章。

演講下午一點開始,勞駕在系上服務的學姊領著學弟妹架置所需器材。除了吳凱琳老師,系主任、楊瑛美老師也撥冗出席。林淑琴老師因事不能來,還特地寫了封簡函託學姊轉交。師長情意殷殷,出於對學生的期許與支持。其實,閱讀、寫作、翻譯都是大題目,不學如我,哪裡能說出什麼大道理。就算是「略談」,都不免僭越。特別是,楊瑛美老師長年教授翻譯,在她面前「譯/移譚」,簡直貽笑方家。而我所以不揣鄙陋談上這些大題目,除了師長不棄,也希望微薄的經驗能供學弟妹參考。再說,野人獻曝,至少誠意可感。

一個半小時的演講,我在投影片上引魯西迪一段話破題,說明「翻譯」(translation)一語溯其拉丁詞源,有「移位」、「橫越」(bearing across)之意。中翻英、英翻中,不外是移越中英兩種語言的疆界,爲此一意念尋覓彼一對應表達方式。要求翻譯妥貼,首重閱讀,畢竟前述尋覓說穿了就是聯想的功夫,而閱讀,如洪蘭教授大力提倡一般,正有助於「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說明了閱讀和翻譯的關係,我接著以一己經驗為脈絡,指出閱讀漸廣、積蓄漸深,日常見聞處處可尋得寫作題材,而寫作日久、驅遣中英文能力日增,橫越中英語言韁界迻譯作品之時越能掌握神似而不死守形似的訣竅。

演講中我舉魯迅譯文為例,強調緊跟英文法度,僅得其形,終究難能卒讀。現今翻譯,固然擺脫魯迅的硬譯,猶可見形似而神不相侔的例子。另外,有些翻譯初讀有味,再讀細讀卻發現是譯者想當然爾,不合作者原意。比如,賈伯斯2005年於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致詞,用「Stay Hungry。Stay Foolish」勉勵畢業生。這兩句話網路常見的翻譯是「求知若飢。虛懷若愚。」譯文乍看貼切,實則前句過於狹隘,後句毫無根據。「Stay Hungry」是「不饜」,不必專指「求知」, 「Stay Foolish」自是「有愚」,但「愚」是傻勁與執著,一點也不「虛懷」。

來聽演講的學弟妹不多,幸好整場演講的互動相當融洽,學弟妹的經驗分享還常可與演講內容相互發明。歸途,車程因適逢母親節前日而遭耽擱。不過我倒不感焦慮,反而有種完成一件該作的事之後的放鬆。回到台南,天邊月娘一勾明眸微張,四下一處一處街燈、店招都亮了。

---民國一百年五月十五日於府城
    刊於《中華日報》副刊 (2011.6.2)

******************************************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fka17&aid=5222823

 回應文章

Pharo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good morning
2011/06/07 09:24
 Paddy Republic 大米田 - 共合國 : 好料大放送.......

 

  好文好圖分享 : 
魚的表情 (續 6/7)      


http://blog.udn.com/pharos01/article
南鵲(kafka17) 於 2011-06-09 09:04 回覆:
感謝文友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