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生並不如棋
2016/02/16 14:53:06瀏覽748|回應0|推薦40

我其實不太確定,為何會購入《棋經十三篇》。當然,最直接的原因是要滿足網路書店折扣條件。不買最省,這點大家都懂。但對愛書人來說,此徑不通,只剩遠路可行。再者,為了湊折扣隨意瀏覽,倒也不時得見岔路上別具美景,很有逛實體書店的意外之趣。

不過,書目繁雜,捨彼取此,應有更深層的因素。作家阿城說:「什麼事情一到專業地步,花樣就來了。」我想,至少就中國人而言(日本人或許也是,甚至猶有過之),「花樣」的極致是由藝入道。技術層面說到最後,總忍不住要板起面孔,暢談天人之際。奕棋有道,而《棋經》出。沏茶有道,故《茶經》現。而我購書亦有道,於是《棋經》、《茶經》之外再添一本宋朝筆記,省了一百多塊錢。

可惜我畢竟忽略了,古人所謂「棋」,多半不是指我略通一二的「象棋」。書到手時一翻,我便大呼不妙:裡頭講的全是「圍棋」。對此棋種,我幾近一竅不通,只記得棋盤中心點叫「天元」。所幸,本書正文之外附以註解、點評,不至於讓我讀得一頭霧水。編著者署名「諸葛潛潛」,更像極了不知哪處仙山哪處洞府莫測高深的隱士。

《棋經》〈棋局篇〉很能說明圍棋的花樣。光是棋盤,就有好多講究:「三百六十, 以象周天之數。分而為四,以象四時;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外周七二路,以象其候。」而棋士又如何呢?序文說:「上者遠其舒張,置以會圍,因而成得道之勝。」諸葛先生點評道:「圍棋高手每一著無不著眼全局,但又如水墨畫點染般不著痕跡,信筆捻來。」

就這幾句話來看,圍棋之道直如眾妙之門。棋盤既象徵四時周天,「著眼全局」的圍棋高手便好似道法自然的大師,曉徹人生興衰。也就難怪現代人把圍棋說得玄之又玄。習之可以明邏輯、增涵養,曉數理、通人文,不一而足。

然而我讀著讀著,老想起電影「海上鋼琴師」。片尾,鋼琴師寧可與廢船同歸虛無。他說,廣大的世界,有如琴鍵無盡綿延的鋼琴,曲難成曲。所以,他不下船。所以,他怕。

諸葛先生還提到,圍棋變化,為數三的三百六十一次方。數字固然驚人,根本原則其實只是排列組合。若化用前述鋼琴師之例,將世界看做縱橫無垠的棋盤,那麼,下這盤棋所需的知識與心理準備,哪裡是一門技藝(縱然美之為「道」)所能概括?又有哪位大師真能全局在握。

說到底,人生如棋,與其說是個貼切的比喻,不如說是人類為求安度有涯之生,不得不為的自我寬慰。三的三百六十一次方,相較於人間世的無窮情境,終究好應付多了。

民國一百零四年十一月十八日於嘉義
刊於《中華日報》副刊「鵲廬有光」專欄(2015.12.6)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fka17&aid=47013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