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5/26 18:57:14瀏覽1127|回應0|推薦29 | |
文:謝孟宗 ( 註:建議切換至部落格舊版) 時不時會看到有人提起「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直到不久前,我對這個詞還相當疑惑。疑惑之處,與其說是「批判思考」的定義,不如說是「批判思考」與「思考」的區別(更準確地說,與良好的思考習慣或思考方式的區別)。 最近接連兩次與「批判思考」相遇。較早的一次是收聽線上對談節目「哲思台灣」。與談的國發所畢業生說:「批判思考就是追問『為什麼』及『是什麼』。」較近的一次是閱讀朱家安的文章:「如果對一般人來說哲學有什麼幫助的話,我相信批判思考能力會是其中一支。」 「哲思台灣」的對話只是加深我的疑惑。而朱家安固然點出「批判思考」的特點:「批判思考的正面意義也在於自我批判」,卻也未將「自我批判」套用至「批判思考」上。換句話說,在這兩次相遇的經驗裡,「批判思考」都成了未經「批判」的概念。 當然,要解決疑惑,答案可以很簡單:「批判思考」與「思考」的區別近似於「白馬」與「馬」的差異。然而問題是,相較於其他對思考的限定修飾(如獨立思考、正向思考),「批判思考」的意涵更豐富,以至於讓我懷疑,一旦抽除了「批判思考」,還能有「良好」的思考嗎? 讀完朱家安的文章後,在網上找到一筆資料叫「批判思考與思考有何不同?」(How Is Critical Thinking Different From Thinking?)。該資料開宗明義寫道:「批判思考是一種高階思考。」。此外還舉出了良好的「批判思考」所具備的特質,如明晰、正確、精準、連貫、論據扎實。(喔,還真是解了我長年的疑惑啊。) 其實,這筆資料整理得還不錯,特別是其中觸及了我所認知的「批判思考」關鍵特質:後設性、反身性。也就是說,思考的標的涵蓋思考過程與思考者自身。前引朱家安的文字觸及這兩點,但他接下來談到的邏輯推衍畢竟不是全貌:「在自己面對新資訊時,先初步審視,檢查它是否來自可疑的推論、是否有好理據支持。」 朱家安在文章中提到《邏輯謬誤鑑識班》,而這本書有一段恰好可以幫助我們體會何謂「自我批判」:「事實上,謬誤的辨識並不難,比較難的是一顆開放的心,當我們內心不由自主地想要否認自己的謬誤時,謬誤的辨識只會變成一種尋找別人出錯的知識,而不是一種自我反省的能力。」 歸根究柢,我之所以覺得「批判思考」一詞不免虛矯(儘管我可以體會其內涵的重要),大概就如同某些作家拒絕被標籤特殊化。作家就是作家,未必得劃分為女性作家、女性主義作家,或後殖民主義作家。 思考就是思考。 ---民國一百零四年二月四日於嘉義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