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4/11 18:21:05瀏覽1072|回應0|推薦20 | |
文:謝孟宗 ( 註:建議切換至部落格舊版) 一、智齒 拔去智齒之後經過一個禮拜,再度拔了智齒。第一次是左邊上下兩顆,第二次是右邊上下兩顆。拔完牙,領取同樣款式的藥包,牢記同樣的殷殷囑咐:飲食不宜過燙,「宜用流質或鬆軟食物」。短短時間內,我彷彿兩度重溫兒時的口腔體驗。 說是「重溫」其實不太準確,畢竟那時候的記憶早就為無數其他的記憶所覆寫。我已記不得,初生的齒牙,青澀的口舌,如何試探酸、甜、苦、辣、鹹、鮮等滋味,如何咀嚼硬、軟、鬆、脆等口感;試探與咀嚼所帶來的,是何等歡喜,又或者是何等厭惡。 先前參加友人的喜宴,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同桌的國中同學夫婦拿小剪刀將夾取的菜餚剪成小塊,方便孩子食用。對這孩子來說,菜名的意涵、菜色的價格尚不能在其知識架構中產生意義。周遭宴集的來客,除了父母之外,也都無關緊要。要緊的是,未必熟悉的滋味與口感經過父母裁剪,是可以安心入口的。 與智齒作別後的第一頓晚餐,我爽快地吃了兩塊蛋糕。把甜點當作正餐吃,有種奢華,可惜也有點膩。 二、宇宙 同樣的醫師在兩次為我拔除智齒後,問了同樣的問題:要不要把智齒拿回去作紀念?現在想起來,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點出了人對於自身,總有執迷。即便再無用處,只要與己身的存在有所牽繫,便有保存的價值。 人對自身的執迷,小則可繫於齒牙這等微物,大則可及於宇宙萬象。早先翻譯了一本亞倫‧萊特曼的科普文集,其中作為書名的一篇〈偶然的宇宙〉,很可說明這一執迷如何左右人對宇宙的認知。該篇提到了兩種可用以解釋宇宙生成的說法。其一是「智能設計論」。簡單地說,人類所處的宇宙之所以適合生命的萌發,得感謝一位具備智慧的造物主。 衍伸來看,這一說法使得人的存在成了神恩,有至高無上的意義。在造物主-西方基督教思想中的父神-照看下,人更有勇氣咀嚼各種不盡然合於己意的人生況味。人生免不了失敗,但是在造物所創設的宇宙之中,失敗不是隨機的結果,而是經過剪裁,能為人所承擔的考驗。 然而麻煩在於,在科學上站得住腳的說法,恐怕不是「智能設計論」,而是「多重宇宙論」。人類所處的宇宙是無以計數的宇宙之一,是機率有以致之。借用萊特曼的話:「我們是偶然的產物。宇宙的籤桶裡有不計其數的籤,我們抽到的,剛好是個讓生命能夠存續的宇宙。」 我終究沒把智齒留下。 ---民國一百零三年十二月十日於嘉義 ****************************************** 創作: 最新譯作: 著譯一覽:博客來書店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