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淺釋 -釋名題0009(宣化上人)
2011/10/02 21:11:56瀏覽135|回應0|推薦0

 

學佛的人須知法華經有多種妙處,如做畜生的聽經聞法就可投生做人,在地獄裡受苦的聽經聞法就可以生到天上。因為有這種的意義,所以有些人就去念誦經典,並依照經典上的方法去修行。不過修行時千萬不能自滿,不要以為念經就有功德。你若生出自滿的心,不但沒有功德甚至可說是白費的。僅僅種下一點善根,修道的人切記不要自大,不要貢高我慢,處處須要謙恭和藹。

六祖壇經裡,有一段說:有一個和尚名叫法達,他誦念法華經已經念了三千多部,因此他就生了一種貢高心。當他到曹溪南華寺去見六祖惠能大師時,本來一切僧人,見著住持、方丈和尚都應該搭衣持具,恭恭敬敬的叩頭頂禮。就因為法達心裡生出一種障礙,以為誦了三千多卷法華經功德一定不少,於是當他見到六祖大師的時候只彎一彎腰,連頭也沒有叩到地上。

六祖大師便問他:「你現在心裡有一個什麼東西?你平時修習什麼?」法達很坦白的說:「我念法華經三千多部了。」六祖大師說:「我不管你誦經多少部,但須明白經意。」又說:「禮本折慢幢,頭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無比。」正是:「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經久不解,與義作仇家。」意思是說:你心迷的時候就被法華所轉,你心裡明白的時候就能轉法華。轉法華才是妙法。被法華轉是妙而不妙,轉法華才是不妙而妙。你念法華經三千多部,但不明白經中意思,你和這部經的意義像生了一種冤仇似的。本來這部經和你是一體;但是你以為誦了三千多部經,便有功德,有了一種障礙,所以變成兩個。你只因為沒有明白經中的道理,故未能把貢高我慢除去。

由這一個故事,以後希望無論那一位,有什麼功德都不要生驕傲和自滿心。切記學佛法的人一定要謙恭和藹,對任何人都不要驕傲,這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別把我所說的話當作耳邊風。

妙法蓮華經是本經的經題,妙法是非常寬廣,無法說得盡的。以上的已經大概地解釋,現在續講蓮華兩字。

蓮華是最稀有的一種花。這種花是屬於花果同時;花開蓮現,花落蓮成。蓮華的根在泥土裡,莖在水裡,而它的花是既不在水,也不在泥,而在水上。在泥土裡的根表示凡夫,在水裡的莖表示二乘。凡夫著於有,在泥土是譬喻有;二乘的人著於空,水中花莖表示空。蓮華在水上是超出空、有,而表示中道與了義。既不落於空,又不偏於有。空、有稱兩邊,兩邊不著是為中道、了義。

為何說蓮華表示中道、了義、圓頓大教呢?因為建華一開就有蓮子,這表示因果不二;因是果,果也是因;如種的是佛因,所成的就是佛果。而花果同時也表示開權顯實。蓮華開了就表示開權,權巧方便的法。顯出的蓮子是表實法;是真實不虛,以實相為體的法。

在本經上說,佛以大事因緣而出現於世。什麼大事呢?是眾生的生死問題。佛教我們一切眾生覺悟,了生脫死。有的人說:生死是人人都有的,不算什麼大事?不錯,人人有生,人人有死。但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究竟為什麼呢?有什麼了期呢?莊子說過幾句很有哲理的話,他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而已矣。」意思是說,生命有邊際、有終了的時候,可是知識是沒有終極的。我們以有終點的生命來學習沒有終止的知識,這是沒法子追得上的!但他只知道一半,還未知道全體,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他只知道生命有一個終點,而不知道終點之後又有一個開始,雖然這個生命結束了,而另一個生命卻又開始。

我們的生命,並不是出去了就不回來。你要是知道怎麼生,死的問題也就會解決一半;若不知道怎麼生,死的問題也就不明白。正所謂:來也糊塗,去也糊塗。對於生死問題,子路曾問過孔子:「老師,我要用什麼方法來侍奉鬼神?」孔子答:「未能侍人,焉能侍鬼?」意思是說:「你要怎樣侍奉人都還未明白,怎麼就想侍奉鬼呢?」子路又問:「敢問死?」我大膽問一問怎樣叫做死法呢?死是什麼滋味?死是怎樣情形呢?孔子答:「未知生,焉知死?」你也不知道怎樣活著,又怎樣知道死呢?也就是說,你是怎麼生的?就是怎麼死。究竟是怎麼生的呢?這就講到根本的問題上,人人都應該注意到這一點——生死是一件大事。

人是由情欲而生,所以就由情欲而死。若沒有情欲也就沒有生,更沒有死。生死的問題是因為貪欲之心,要是貪欲的心斷了,生死也就能了知。佛是為了眾生生死的問題才到這個世間來的,所以這生死的問題是很重要。

有一個生死問題的公案:從前,有一個大富翁,他娶了一個很漂亮的太太,生了三個兒子。這個有錢人除了錢之外他什麼也不認識。錢是他一生中最好的朋友,猶如骨肉至親,所以他把聖人所著的「中庸」一段改了。改為「天命之謂錢,率性之謂錢,修道之謂錢。錢也者,不可須臾離也。」錢是很少時間可以離得開的。因此,這有錢人把大兒子叫金子,二兒子叫銀子。因為金子、銀子都有了;第三個兒子就取了一個很古怪的名字,叫業障。

當有錢人的三個兒子都長大了,他年紀也老了,而且得了癱瘓病。得了這個病之後他也不能走路,整天躺在床上。病久了,家裡雖然富有,可是並沒人侍候他。他那漂亮的太太也遠離他了;那聰明的兒子也不來看他。這時,他把牙一咬,想快點死去。但他又想到:一個人到了陰間會很寂寞,於是跟太太商量,說:「病了這麼久,我看也不能好了,不如快點死去,免得受罪。你可不可以陪我去死呢?」他那漂亮的太太說:「你怎麼可以叫我跟你去死?死是誰也不能替誰的。你是不是病瘋了?」他見太太不肯跟他去死,就轉移目標,把大兒子叫來,他說:「金子,你一生出來,我就最愛你,你知道嗎?」大兒子回答:「當然知道。」他又說:「現在我快死了,你能不能陪我去呢?」大兒子一聽,答道:「你真老糊塗!你年紀這麼老,是應該死的,我還年輕怎麼可以死?你如愛我就不應該叫我去死。」於是,大兒子跑了。他又把二兒子叫來問道:「銀子,我現在快死了,你能不能陪我死?」二兒子答道:「你這老混蛋!要死怎麼可以叫我陪呢?」他的太太、大兒子、二兒子都不肯陪他死。最後他再把三兒子業障叫來,試探的說:「業障啊!你年紀最小,我也最愛你,我要死了,可是又捨不得離開你,你說怎麼辦?」他的小兒子很聰明伶俐,便說:「這不要緊,你最愛我,我就跟著你死吧!」老年人聽了很高興,因為只有小兒子業障肯跟他到地獄去。所以他說:「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所有的金、銀、珠寶都帶不去,只有你造的善業或惡業才跟著你形影不離。「但念阿彌陀,往生極樂國。」既然業隨身,就要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便能往生極樂國土,不會墮人六道輪迴的苦海。在阿彌陀經上說的極樂國土是黃金為地,那個地方的黃金像泥土這麼多,可說是富貴到了極點。

我們人生在世,要及時行善,有一口氣,有一點力量就要行善積德,不要僅借著前生所種下來的善根,享盡今生的福報。

 

(本文轉載自:http://book.bfnn.org/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bocha&aid=5673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