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淺釋 -釋名題0011(宣化上人)
2011/10/02 22:02:21瀏覽147|回應0|推薦0

 

經,大家都對這個經字很熟悉。但究竟是否真的認識它呢?原來經具有五種奧妙的解釋,故稱五重玄義,就是:(一)釋名、(二)辨體、(三)明宗、(四)論用、(五)判教。此外,經字尚含有其他多種意思。

經之為義,徑也道也。徑就是路,是由凡夫到佛果的路,這是第一個意思。第二是叫法本,就是法的根本;能將返本還原的方法,明顯地指示出來。第三是涌泉,滔滔不絕的意思。另一個意義是繩墨,即是一種規矩。所謂:「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這是說需要有一個圓規、一把矩尺,才能畫出圖樣來。還有一個意思是結鬘。結:是綁在一起;鬘:是花鬘。意思是貫串一切諸法,繫於一處。故說經乃貫攝常法。將所有的道理前後連貫起來,使它不致斷章脫節。就像作文章一樣,要有開、承、轉、結。經文就像用一條線把意義貫串起來似的。攝乃攝持所化之機,即所化的一切眾生;無論你適合於那一種法門,在經裡面都包含著。例如參禪、靜坐、說法講經、習律;或稱念佛號,潛修淨土;或持咒學密...等,任何一個法門,在經典裡都盡皆妙藏,一切具足。有時在顯宗裡也有涉及密宗的,不過並沒有專注於該法。

經,又含有長的意思。長即是永遠不變,從佛所說,以至結集的經典,到了現在都不曾改變。一字不可去,也一字不可添;所謂不增不減,就是經意,恆常如是也。而經中所演的諸多方便法門,皆是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所說的;三世眾生,也都須要循著這些方法去學,故稱做法。

梵語修多羅,華言乃契經。契者,契合之義。即上通諸佛心,下及眾生心;均心心互契,念念相如。正如華嚴經所說:「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故知經是心法,是眾生法,即是佛法。此三種法了無分別,這是「釋名」中申解經的含義。

辨體,是認識此經的本體。那麼,這部經云何為體呢?本經是以實相為體。「實相無相,無所不相。」一切相皆從實相而來,不但諸相均由實相所生,即一切佛、一切菩薩、一切緣覺、聲聞,都是從實相幻生出來。

那麼,實相是誰造的呢?並沒有人造,是本來具有的。怎麼會有呢?實相本諸十方諸佛菩薩之先,是一切法的母體;故所有的萬事萬物,皆由實相而生。

由於這部經是以實相為體,故諸佛菩薩、聲聞緣覺,以至一切的眾生,也都自本經生出。由於我們經歷太久的時間,已將本來的家給忘了,將本來的母體都忘了,所以對這部經也就陌生起來。現在,大家發心聽聞這一部經,可以說是找到回家的路徑。

本經的名、體知道了。那麼,究竟它又以甚麼為宗呢?是以一乘:實際之因果為宗。一乘,是唯一佛乘,更無餘乘。修學的人曾分為: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人乘與天乘;而這部經只有向上的一乘,即是佛乘。

佛乘不屬五乘之內。此乘以真實的因果為宗。本經引蓮華為喻,以示即因即果,即果即因之意。蓮華開放即乃佛因;同時結成的蓮子,即是佛果。故說是以一乘因果,為經之宗趣。

此經的宗趣認識了。我們須研究它的用途。這部經的用途是要我們眾生斷疑起信;把疑惑心斷了,而生起堅固的信心來。中國高僧智者大師是讀誦法華經而開悟的,得到一旋陀羅尼,並創出了天台宗。我們千萬不要把這部經看的太簡單。須知一切佛、一切菩薩、一切祖師,都是從這部妙法經中華果生出來的。

宗、用都交代過了。現在談到本經的教相是甚麼?本經教相,乃是醍醐。在五時八教裡,法華經與涅槃經的教相,同屬醍酬。而醍酬的來由,是從牛出乳,由乳生酪,由酪出生酥,從生酥出熟酥,熟酥出醍酬。故醍酬是最精最美的第一上味,這只是一個妙比。大家能聽到這部經,就等於嚐到最妙、最上、最佳的法味了,因為全經字字包含妙義無窮,要一心受持為主,獲益無盡。

 

(本文轉載自:http://book.bfnn.org/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bocha&aid=569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