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淺釋0016(宣化上人)
2011/10/09 14:46:19瀏覽133|回應0|推薦0

當釋迦牟尼佛將入涅槃時,阿難以四事問佛:世尊入滅後,(一)結集經典時,其開頭應怎樣說才能使人相信是佛說的?(二)以後的修行方法,應依什麼而住?(三)我們以後將依什麼為師?(四)那些惡性的比丘,我們應如何對待之?佛答覆道:

第一、結集經藏時,經的前面以「如是我聞」為開始。

第二、依四念處而住。四念處即身、受、心、法。(1)觀身不淨。我們的身體就算洗得多乾淨,也有汗流出,如果不洗,簡直是臭不可聞!身上九孔常流不淨:眼屎、耳垢、鼻涕、痰、唾沫、大小便等骯髒流液,時刻無不在流。故要觀身不淨。多貪淫欲的人應以不淨觀來對住,觀再美貌的男女也是污穢不淨,既然不淨,又有什麼可貪戀的呢?知道不淨也就不會貪著,而沒有那麼大的淫欲心。(2)觀受是苦。受是領受,無論什麼善惡順逆境界現前,你有所領受,就會動搖你的心。有動搖就是苦。所有的接受、領納,一切的境界都是苦的。你若知道它是苦,不會貪享受,求欲樂,這樣就可以斷滅苦。(3)觀心無常。我們人的心,有如大海裡的水波浪,前念滅,後念生,念念遷流,生生不息,可是每一念都是無常虛妄的。(4)觀法無我。法有色法、心法。在百法明門論上說:「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個心所法,二十四個不相應,六個無為成百法。」「色法十一心法八」有十九法,加上「五十一個心所法」有七十法,再加上「二十四個不相應」,與「六個無為」,合起來即是百法。雖然有這麼多法,可是無我,所以不要執著法。金剛經上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修行修到極點,是人法雙亡。人未明白佛法前,我執深重,一切都屬於我,什麼都是我的。但明白佛法之後,便執著於法,而變成法執,有所執著就有罣礙,有罣礙就起顛倒,起顛倒就生夢想。若觀我既沒有了,那還有個法呢?故要觀法無我。從觀身不淨,推而觀心、受、法也都是不淨。觀受是苦,推而觀身、心、法也都是無常。觀法無我,推而觀身、受、心也都是無我。所以雖然說是四念處,可是它們互相有連帶關係。在佛入涅槃之後,每一位比丘都應該依四念處而住,不能絲毫捨離的。

第三、要以戒為師。所有出家人必須依照戒律修行,若不依戒律修行,佛法就會滅亡。若依照戒律修行,佛法則可以長久住世。有一人依戒律修行,佛教就有一分光明。有十人就有十分光明。有百人、千人、萬人,以至人人都依照戒律修行而不毀犯,這時佛教就有無量無邊的光明,照破消滅世間所有諸黑闇。所以持淨戒,依戒律修行,是最重要的我佛最後教誡。戒是現在比丘修行之師。

第四、不與惡性比丘爭辯,不要理他,以沉默對待之。惡性比丘是不講道理的,故不和他爭辯,讓其自生慚愧心,以此影響他反過來遵守規矩,所以這是最好的辦法。

阿難以四事問佛,佛一一答覆咐囑,所以一切經典前面都以「如是我聞」為開始。「如是」是指法之詞,即是說這部經法,叫信成就,你信它就是如是,不信它就不如是了。「如」是不變,隨緣是「是」。「如是」即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也就是如如不動,了了常明。又「如是」是印可之一,就是你若做對了,與佛心相契合,就是如是。若與佛心相違背,則叫不如是。「我聞」是阿難說:「如是之法是我阿難親自聽佛所說的,而不是我自己杜撰編造。」阿難比佛小很多歲,佛三十歲成道,也正是阿難出世時。阿難二十五歲才出家,那麼二十五歲以前佛所說的經典他也沒聽過,他又如何去結集經藏呢?阿難是佛的堂弟,雖然二十五歲才出家,可是他請求佛把以前的經典,再重說一遍。因此佛用神通力,將以前所說過的經典再對阿難重說一遍。阿難的記憶力很好,一歷耳根永不忘失。所以說「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難心」。又阿難也是大權示現,因為往昔一切佛所說的經藏,都是由阿難結集的。而且每位佛所說的法都是一樣,所以阿難開悟之後,對於過去所有佛所說的法藏,都可以回憶起來,完全記得。

 

(本文轉載自:http://book.bfnn.org/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bocha&aid=5696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