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淺釋 -釋名題0004(宣化上人)
2011/09/28 02:23:40瀏覽125|回應0|推薦1

 

所謂三藏十二部,三藏是:經、律、論,它包括戒、定、慧三無漏學。十二部經是:(一)契經、(二)重頌、(三)諷誦、(四)因緣、(五)本事、(六)本生、(七)未曾有、(八)譬喻、(九)論議、(十)自說、(十一)方廣、(十二)授記。雖然這十二部經的意思很深,但主要是記得和了解佛陀的教義。佛法不一定注重學問,而是注重真實行持。六祖大師甚至沒有讀過小學,連簽自己的名字都不會,但他卻會講經說法。因為他不認識字,講經時就叫人為他唸經文。人唸一句他講解一句,而他所說的法是和佛一致的,並沒有不合佛法。六祖大師不認識字卻會講經說法,是因為他得到佛祖的心印,以心印心的妙法;故他所說的法都是妙法。六祖得到五祖的心法,五祖把衣缽傳給他,他和獵人共居十五年,在這一段時間內他用功修行,開大智慧。我們修道的人切記不要著急,古云:「毋欲速,欲速則不達。」修行用功就像射箭的弓,緊了則繃,慢了則鬆,要不緊不慢才成功。正所謂「其進銳者,其退速。」在中國有一種蟲叫蜉蝣,這種蟲朝生而暮死,生得快死得也快。所以我們修道者要老老實實的用功,千萬不可走捷徑,以為走旁門左道的小徑會比較快有成就,實際上它是達不到目的地。我們要依照六度萬行的大道去修行,這才是妙法。中道就是妙法,離越中道,就不是妙法。

在漢朝有兩個人,一個叫袁盎,一個叫晁錯,兩人都在朝廷當官,袁盎用方法把晁錯殺害,之後袁盎便出家做和尚。原因是他時常見鬼,常常見晁錯的鬼魂要來殺他。白天夜晚都是如此,使他覺得自己做錯了事,因而懺悔出家。他出家之後,再沒有見到鬼魂,乃更決心用功修行。因為一念之差殺了人而出家,所以他希望來生也再做和尚不當官。果然第二生他成為一個到處弘法的大法師,是個不貪名不圖利的苦修行。這一生他也沒見著晁錯的鬼魂。如此過了十生,因為他苦功修行有點道德,所以一生比一生身份高。到了第十生,他做了國師,成為皇帝的師父。皇帝賜他一個沉香寶座(當時沉香在中國是最貴重的一種木材,只有皇帝才能坐這種木造的椅子)。當國師坐到寶座上,便神氣十足。他心想:「當今世上能坐這種寶座,這麼尊責的法師也沒有幾位,這賞在太妙了!」

就當他生這一念貢高心,以為當今天下唯我獨尊的時候,那十生以前未超脫的晁錯冤魂又來找他了。突然在他膝上長了一個人面瘡,這種瘡有口、鼻,更會說話。常常對他說:「你休想再擺脫我,我跟著你十世,非要你還我命不可。」這位悟達國師得了這麼一個瘡病,日夜呼痛,他實在沒辦法,難以忍受,他唸大悲咒、楞嚴咒以及一切的經咒都不能消罪,因為他業障太重。這皆是由於他生一念貢高心,所以護法神也遠離,不再保護。幸而想起了迦諾迦尊者,悟達國師曾服侍這位尊省。當時,尊者全身生瘡,流膿、出血,又骯髒又臭。悟達國師攝心侍奉及照顧他,替他煎湯熬藥服侍他,使他的病痊癒。迦諾迦尊者其實不是真的有病,他為示現來度悟達國師的。果然,國師對他很好,尊者痊癒之後便對國師說:「將來你有難,可以到四川茶山地方找我,我會替你想辦法解決。」這時候悟達國師因為生了人面瘡而沒法治好,便想起去找迦諾迦尊者。尊者用三昧水替他一洗,人面瘡就痊癒了。所以修道的人無論怎樣也不可生貢高我慢心。

心法妙,在前面講了個大概的意思。現在講眾生法妙。什麼叫眾生?眾生是種種因緣和合而生,故叫眾生。眾生分為十二類:胎生、卵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這十二類眾生中每一類又有種種不同。就拿卵生來說,有的卵生會飛,有的不會飛。會飛的種類有千千萬萬那麼多,以至任何人也不能完全認識及分別清楚。你說是不是妙?分別不清楚是妙,分別得清楚豈不也是妙?卵生是這樣,胎生、化生、濕生...以至所有一切眾生,亦復如是。

胎生,人是胎生,一切畜生也是胎生。卵生是怎樣來的?卵因想生,因為有這種想,所以就有卵生。胎生是胎因情有,是由愛情而生。愛情,人人都認為是一種最快樂的事情,實際上在最快樂裡面反而是最痛苦的。現在美國有很多人都覺悟到愛情是不自由的,於是乎解脫愛情,走到覺悟這邊來了。一般青年男女隨便談情說愛,隨便結合,又隨便分離,說這是一種自由,其實這是誤解自由。男的女的都不結婚,不守規矩,這不但不是自由而是錯中錯。為什麼?因為要是結了婚,雖然不自由,還是天經地義的一種道路。假若誤解愛情,說不結婚就可以隨便,這是想要快一點死,想要快點把自己的身體破壞,把身體弄壞了就會死得快一點。這種情形若不趕快挽救,禍害就太大了。這是說胎因情有。

無論人或畜生,畜生也因為有這種情,為什麼牠也有這種情?這種情是因為從無量劫以來的顛倒習氣太深。做人的時候,這種情慾心重,所以就會墮落到畜生道;如果在畜生道裡還不知道覺悟,情慾心便變得愈重,也愈來愈愚癡昏鈍。

諸眾生中,濕生和化生是怎麼生出來的?也都因為淫慾心太重。任何眾生都因為有這個情,所謂:「業盡情空是真佛,業重情迷是凡夫。」被情所迷者是個凡夫,你要是把這個情看空了,就是個聖人。

在眾生裡邊,人類有千差萬別,畜生裡邊也有千差萬別。可是這些都沒有出離這妙法,都在妙法裡面包含著,所以眾生法也是妙法。

你不研究它不覺得怎樣,若一研究,每一種類都有它的道理。為什麼會做人?為什麼會做狗?為什麼會做豬?為什麼又會做牛做馬?這裡面都含藏著一個妙法。這個妙法的道理不容易明白,不容易明白就是妙法。你說我明白了,明白也是個妙法。妙法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在眾生份上也是一樣。

講到佛法妙。什麼是佛法?什麼又不是佛法?一切法都是佛法。佛有一切一切的法,沒有一樣不是佛法。究竟有多少?總括起來有八萬四千法門。這八萬四千法門,那一個法門是最妙的呢?每一個法門都是最妙的!以前我曾經答覆過一個人,他問我:「八萬四千法門那一個是第一?是最高的?」我答覆他:「你要是認為那一個法門對你最適合,那一個法門就是最高的;那一個法門對你沒用處,那一個法門是最低的。」這要看你的根性,佛設八萬四千法門是對治眾生八萬四千種的毛病。你的毛病除了,那一個法門也沒有用。你的毛病如果存在,那一個法門可以治你這個病,那一個法門就是第一。所以八萬四千法門,就有八萬四千個第一,也有八萬四千個障礙,與八萬四千個最高無上。

現在講到佛法妙,也就有八萬四千個最妙。為何如此說?因為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法法都是藥方。你有什麼病就吃什麼藥,這個藥就是治你這個病。能把病治好就是良藥,你要是用錯了藥,良藥也會變成毒藥。

今天有人問我吃肉可不可以開悟?我說:「吃肉者若能一口吞下一隻豬、一隻羊或一隻牛,如果有這麼大的口,就可以;若沒有那麼大的口,沒有人保險可以開悟。六祖大師和獵人在一起十多年,他是吃肉的,可是他吃的是肉邊菜。因為他和獵人在一起,獵人一天到晚都以肉為食,他若不吃肉就沒東西吃。於是他自己種了點菜,也不另外炒或煮,就把菜放在肉鍋一起煮,他就吃菜,這叫肉邊菜。六祖大師吃肉邊菜,因為他是已經開悟成佛的人了。他就是吃肉、吃什麼都可以。我們沒有六祖大師那種智慧德行,還沒有開悟,還是不要盡貪吃的享受。吃的東西再好,到了肚裡也變成臭穢的,沒有什麼大的意義!」

 

 (本文轉載自:http://book.bfnn.org/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bocha&aid=5673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