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5/21 18:58:54瀏覽532|回應8|推薦2 | |
很久沒看政論節目了,因為覺得一堆人講得頭頭是道,卻無濟於事,特別是最近油電雙漲惹民怨,除了平常占據螢光幕的「常客」外,藍、綠立委、甚至官員也上陣了,但都淪於發牢騷,好像把我們電視機前的小民當做垃圾桶,如果是這樣,我們選出民意代表、納稅請這些公務人員要做什麼? 就在轉台的過程中,我瞥見了久違的朱高正,滿頭白髮的他依然言詞犀利,他的一段話讓我暫時停止了操作搖控器,他說,只要是對人民有利益的事,去做就對了,管它什麼法規限制呢? 他的一番話,道出了馬英九的關鍵問題,「墨守成規」。 當年的朱高正面對國民黨萬年國會的多數暴力,他跳上桌子、搶麥克風要為農民發聲,獲得了民主戰艦的封號,人人稱讚他勇於突破不合理的現狀,而不提「違法亂紀」。 馬英九恰恰是那溫室裡培養出的花朵,黨國資源給他「不沾鍋」的背景,所以他的思維是從自己出發的觀點:民喪考妣,他會說他也失去了摰愛的父親;原住民面臨房屋拆遷,他說「我把你們當人看」。表面上看來就像他自己說的「感同身受」,但事實上,人民沒有他那麼優渥的條件可以克服不幸和災難,他不可能是我們,他應該做的,是和人民一起悲傷,然後一起起身解決困難。 除了不沾鍋的背景,法律專業出身卻不幸地養成他拘泥於法令的性格。 我從不認為當總統的要念什麼科系,事實上也沒有一種科系是專門在培養當總統的。不過我只是推論,「不沾鍋」和「念法律」的背景,很不幸地造成馬英九現在與人民的疏離感,加上他從政以來,受到部分媒體刻意營造出來的明星光環,讓他所到之處,都像是鋪了紅地氈、通往冠蓋雲集、星光閃爍的「極樂世界」,然而這都只是大千萬象的一小撮,真正在星光外圍的「悲慘世界」,才是他必須用心關懷的,可惜他很難看得到,或是看到了也不解,為什麼有人的生活跟他的經驗所能體會的,有十萬八千里的差距。 大家都知道「法律是人訂的」、「法律不外人情」,如果今天政府以法律嚴格要求財團,人民都會鼓掌稱慶,但是偏偏馬英九做的正好相反。大企業有租稅優惠,期限到了可以再延長,國營事業員工的福利不能斷,但是人民的民生必需品卻可以任由漲價,理由是「緩漲機制過了」、「國營事業虧損」、「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可笑的是,這些理由恰給今日企業一個漲價的理由。 油電漲價或許有必然性,但是時機點的拿捏卻是智慧,也是政治判斷,不是訂了法令、或是有了法令依據就可以即刻執行的。 在野黨諷刺他為「馬惠帝」或許誇大了,但是如果他還是不能夠從這次的風波中理解到人民的事不是單用法律可以解決的,那恐怕他會和史上的晉惠帝愈來愈靠近。 朱高正後來的作為,或許有許多爭議,但是他政治的智慧是在的,足以給馬總統一個借鏡。 當然,過於政治,就流於「高明的騙術」,但過於法律,也絕不會成為一個合宜的總統,兩者間的平衡,是馬總統下一個四年要好好注意的;若不改「依法行政」的性格,將會陷入「畫地自限」,馬總統歷史的定位,恐怕會比現在民調支持度還難看。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