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雙筷子擊中你我心中最柔軟的角落--啟迪--傳承--明禮--關愛--思念--守望--睦鄰--感恩
2017/05/19 07:47:55瀏覽352|回應0|推薦0

 

 

 

 

 

 

 

 

 

 

 

 

 

 

 

一雙筷子擊中你我心中最柔軟的角落--啟迪--傳承--明禮--關愛--思念--守望--睦鄰--感恩

 

 

 

 

一雙筷子擊中你我心中最柔軟的角落

 

 2016-03-31 17:38:14

 

一滴水折射整個大海,一雙筷子擊中你我心中最柔軟的角落。

 

每年的春晚,總會有萬千嘈點讓人不吐不快,但是在春晚當中插播的公益廣告卻總是以平凡生活中的平凡事物直擊人內心的柔軟,贏得滿堂喝彩。就像是馬年春晚播出的公益廣告《筷子篇》,以一雙筷子為題材,通過幾個故事場景,描述了我們生活中那種文化傳承、血脈親情。

 

許多人在微博、朋友圈裡留言說,看到這支廣告,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也說不上為什麼就是覺得這一夾一放之間有種似曾相識的溫暖。今天,讓我們再次重溫這一份感動。

 

《筷子篇》以筷子為情感載體,串起廣東西關老屋、上海長寧現代家庭、福建永定客家土樓、黑龍家佳木斯東勝農家、四川宣漢鄉村等場景,描述中國人過春節的生活情感與情節,承載著中國特有的傳統與美德,呼籲大家珍惜與家人、親友的每一次團聚,弘揚分享、感恩、明禮、孝敬等中華幾千年傳承的文化。

 

通過創意方和執行方的講述,我們了解到「一雙筷子」背後的溫情點滴和創作心得。《筷子篇》一共有八個故事,分別代表了八種不同的文化寄託和情感期待

 

 

故事一:啟迪

 

在第一個故事裡,白髮爺爺用筷子蘸著不同味道的汁料餵給孫子吃,這裡有酸、有甜、有苦、也有辣,正如同人生百味。這小小筷子啟迪著不經事的娃兒,告訴他人生變幻無常、世間總有各種甘苦要品嘗,唯一不變的卻是爺爺愛他的那份心情。

 

導演組為拍攝這短短8秒的鏡頭,可謂是費盡心機。因為你無法控制一個嬰兒的情緒,你若想他笑,必然要挑出最甜的滋味給他嘗,果汁、蜂蜜、糖水都試用過,最終才博得孩子燦爛一笑。

 

 

 

故事二:傳承

 

在2歲的孩子面前,媽媽拿出一雙小小的筷子,手把手教她學習拿筷子吃飯,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媽媽用一雙筷子傳承的是一份希望,雖然不舍孩子長大,但終究要教她獨立地面對人生風雨,離開媽媽也可以活得精彩。

 

在拍攝這個故事前,導演組為了尋找那種「不會使用筷子但是又懂得如何拿筷子」的孩子,跑遍了全國各地的幼兒園,在700多名應徵的孩子中選擇了這個女孩。在酒店拍攝時,誰都搞不定她的情緒,最後導演組拿出她最愛的「紅燒肉」才讓小姑娘安心面對鏡頭。

 

 

 

故事三:明禮

 

餐桌上,爸爸制止了小孩子拿起筷子先夾菜的舉動,告訴他「讓爺爺先吃」。一雙筷子,讓孩子懂得中華文明的源頭最可敬的品格——明禮。對老人的尊重和謙讓,就是中國人共同的家風。

 

每一部成功的廣告背後總是有一個可愛的孩子,這個3歲小男孩為了拍這則廣告,一下午沒有吃過一口食物,堅持了7、8個小時才順利拍攝。相信當他長大以後,明禮的傳統將會成為他根深蒂固的價值觀念。

 

 

 

故事四:關愛

 

廚房裡,媽媽用筷子精神準備著各種美食,等待在外漂泊的遊子回家過年。這個驕傲的中國母親,要讓自己的兒子品嘗到只有在家裡才能吃到的味道。

 

 

 

故事五:思念

 

在美國唐人街,一個白髮老人在八仙桌上,用心的擺好兩幅筷子,為了告慰自己逝去的親人。

 

 

 

故事六:守望

 

出租屋內,一個下班回家的快遞員拿出一雙算不得精緻的小筷子作為禮物,送給妻子肚子裡那個尚未出生的新生命。

 

 

 

故事七:睦鄰

 

村子裡,孤獨的留守老人王大爺看著鄰居家親朋滿座心中不免有一絲失落,就當他要轉身回屋之時,鄰居熱情地招呼他一起吃團圓飯。「多個人,多雙筷子嘛!」餐桌上添了一雙筷子,王大爺心裡添了許多溫暖。

 

王大爺說,自己小時候就是吃百家飯長大的,曾經經歷過這種溫馨感動的親情年代。他希望這個社會能給予留守老人更多的關愛,通過小小筷子,將中國社會失去的那份純真簡單的關懷重新帶回來。

 

 

 

故事八:感恩

 

四合院裡,一大家子人在吃團圓飯,奶奶把珍藏的新筷子精心擺放好。孫子夾了菜,送到奶奶的嘴裡表示愛意。

 

一雙筷子,承載了中國人數千年的情感。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讓筷子傳承的濃濃中國味繼續感動你我,讓這份關愛和在意伴隨每一個人的生活。

 

 

https://read01.com/0k0BOB.html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10089&aid=10292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