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報「毅夫當關」-聯合早報網2009.6.28
2009/06/28 10:12:05瀏覽403|回應0|推薦0

毅夫當關

● 陳迎竹(2009-06-28)

 
  加減陳詞

  當西方人開始用正眼凝視東方的時候,我們可不能繼續在卑亢情緒之間,忘

了思想的重要。

  瞬間的名氣和影像伴隨網路,只管前進絕不倒帶,在觀念迅速變遷、感

覺大量湧動的時代,“瞬間加一秒”已經是太久的等待。沒有什麼好無奈,

更不必覺得奇怪,因為所有的發明,都為了證明“我比你更快!”

  多快?快得等一杯茶涼的耐心都枯萎了,更不要說讀完一本書。

  有人說,這樣的時代已經沒有思想家,也許生不出來了,也許根本不需

要。只要有能力把技術翻新再翻新,創造出財富,就是精英。

  網路世代能不能產生思想家還不能確定,但財富崛起的經驗,其實恰恰

證明會造就思想家的誕生,從歐洲到美國莫不如此。林毅夫的“出現”,也

正是伴隨亞洲,主要是中國經濟發展經驗而來。

  他鑽研經濟現象與思想的毅力,不下于暗夜泅惡水,也正是這種專注,

讓他能自成一家,發展出一套經濟學的理論,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年經

濟發展的軌跡,同時為發展中國家經濟上的成敗,提出別具新意的見解,也

引起世界經濟學界的重視。

  簡單的說,林毅夫認為,中國和許多發展中國家過去經濟發展的失敗或

成功,並不完全如一些學者所說,由於意識形態選擇的正確、文化因素、歐

洲小國間的競爭與中國大一統不利競爭,或者因為冷戰說等等。他提出,在

發展經濟產業、產品和技術的過程中,國家必須依據自身階段性的能力和比

較優勢,包括資本和勞動力的相對豐裕程度,而選擇最優的產業結構來發展

。一旦發展的產業選擇不當,就會造成企業甚至整個產業因為“自生能力”

不足而失敗;過去的中國和一些發展中國家之所以失敗,正是因為背離了這

一點而導致效率不彰,例如一開始就大肆發展重工業,連帶就產生一系列扭

曲的現象。

  他指出,當前中國的經濟是在轉型中的問題,而主流經濟學家和經濟理

論,在分析轉型問題上存在著先天的缺陷,例如他們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

假設了只要政府放手、產權私有化、完全市場化,企業就會有“自生能力”

;此外,經濟學家對前社會主義國家上述的發展歷史、計劃經濟形成的原因

,以及轉型的實質問題等等都認識不夠,才造成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預測頻頻

失誤,又給其他前社會主義國家開錯藥方,例如對前蘇聯和東歐所採用的“

休克療法”等等。

  因為是創見,而且是有別於西方主流經濟學派的創見,據說國際經濟學

界經過很長時間才廣泛接受林毅夫的系列理論。而他在去年當上世界銀行進

階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更證明亞洲人對經濟課題,尤其是自身的經濟課

題,有了世界性的權威研究成果。
  
  我們在近代以來甚少看到亞洲人自創的理論體系,即便是一時一地的思

想精英,也多已凋零。但按照林毅夫的說法,19世紀前後的重量級經濟學家

多來自歐洲,20世紀的多來自美國,這些思想精粹的產生都有地域發展和時

機的關聯,那麼以中國和印度市場的眾多特性,當可以產生眾多嶄新的經濟

學說,孕育新世紀的“本土”經濟學家,問題就看學術界是否爭氣。

  而經濟學界之外的其他領域,又何嘗不能這樣?這未必是帶著分庭抗禮

的心態,不過從自身經驗出發的研究思索,除了可以發掘極細微的差異,找

到讓本民族更“舒適”的安身姿態,也可以大大豐富全人類共同的精神文明

。當西方人開始用正眼凝視東方的時候,我們可不能繼續在卑亢情緒之間,

忘了思想的重要。林毅夫給我們的啟示,正是思想力在國家崛起中所扮演的

雄關角色。

(作者是本報記者)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zer6699&aid=308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