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報「審視兩岸政治關係的發展趨勢」2009.5.30
2009/06/02 00:03:55瀏覽374|回應0|推薦1

審視兩岸政治關係的發展趨勢

單福山(2009-05-30)

摘自:聯合早報網http://66.163.168.225/babelfish/translate_url_content?.intl=tw&lp=zh_zt&trurl=http%3a%2f%2fwww.zaobao.com%2fforum%2fpages%2fforum_tw090601b.shtml
 
  表象上看,國共平台的建立及陳菊的登陸,在台灣內部支撐起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而大陸一邊,中國政府在馬英九上台後對臺政策的善意,出台了那麼多惠及台灣的單邊政策,給台灣百姓帶去了福祉,台百姓該知恩圖報,台海兩岸該風平浪靜朝著和平發展的方向發展……可實際中,我們不得不承認臺獨勢力在台灣還很猖獗,影響力根深蒂固。台百姓受此影響,台政治人物受其政治利益誘惑,都有可能藉力將這表象的大好形勢瞬間翻雲覆雨成他們繼續走臺獨路線的糧草……審視兩岸的政治關係,若我們輕忽了這一變盤,勢必會成《農夫與蛇》故事中的農夫,用自己溫暖的身悟熱了那奄奄一息的蛇,最終被蛇咬。最終讓蛇以小吞大,將台海兩岸目前這大好形勢逆轉成臺獨勢力的死灰復燃。為證明我之憂慮,警鐘長鳴,我將我之判斷列之如下:

  馬英九不統不獨不武的本質

  不統不獨不武與陳水扁的臺獨相比,自然是不統不獨不武要符合中國政府的國家利益。可如果沒了陳水扁的臺獨,單就這不統不獨不武而言,不獨並不代表著會統。這屆政黨輪替的不獨,也不見得會讓下次的政黨輪替不獨。更何況馬英九上台面臨著這麼多內憂外患的事實,他需要援助,需要支持,提出不統不獨不武是緩兵之計,還是他另一更大範圍的競選語言?看慣台灣領導人唱紅臉的陳水扁及李登輝,忽遇一白臉馬英九,中國政府真的應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地拿捏對臺政策。不該這麼不對等、無條件、一面倒地惠台利台……我之認為:小到人與人之對等的關係(現代人之關係),都是建立在相互有所求之上的。一旦這種有所求不及他膨漲的意識形態,這人與人之關係馬上就會逆轉,老死不相往來。

  陳菊登陸後的反向思考

  陳菊登陸,大陸一方以為這是綠營人士對大陸政府的妥協,是她們放棄臺獨理念的轉捩點;其實,陳菊登陸的真正目的並非與大陸示好,也並非放棄臺獨理念;真正目的在高雄,在高雄選民手中的那些選票……就拿她在北京說的“馬政府”,其險惡用心昭然若揭。台媒體及綠營人士為之鼓掌,視她為勇士,這,無不蠱惑著馬政府中的其他綠營官員接踵而來,讓原本很單純的國共第三次合作攪局成《三國演義》,更讓民進黨黃雀在後漁翁得利。用一簡單的類比就能說明這點:兩人交友,相互間沒戒心,關係很好發展(比如國民黨和共產黨)。而若此時有一方的仇人也摻合進來,而且還是別有用心地摻合進來,仇人間的隔閡、猜疑、互不信任,必將會讓三方平添矛盾,最終不歡而散。要想驗證民進黨是不是真心想跟大陸政府搞好關係,一看高雄的世界運動會,是不是還會台灣的旗幟滿天飄;二是看年底的選舉是不是反中排中的口號震天響。

  台百姓的民意

  我不得不說,台灣百姓多數人認同他們(她們)是台灣人,而不認同是中國人。鄉土意識及家鄉觀念有時遠比國家意識要強,要具號召力。否說台灣百姓的這些認同對不對,試著想下我們自己,遠離中國,我會說我是中國人;而遠離自己祖籍的省份呆外省,我會說我是山東人;而呆在山東,我又會說我的祖籍縣;呆縣說鄉,呆鄉說村,即便呆村,你也會繼續縮小家鄉的範圍,說自己的親人是誰,不再可能說自己是中國人,山東人……台百姓的民意裹挾著這麼一種認知,更摻雜著陳水扁八年,李登輝後期所放大的臺獨意識,特別一提台灣的媒體經常這麼意識形態上綱上線(唯恐天下不亂),自然讓許多台灣人不認可他們是中國人,忘祖忘宗局限在了“台灣人”這三個字上。說民意,我想說的是中國政府如果一味地“狐狸給小山羊送胡蘿蔔”,適得其反會加劇“台灣人”與“中國人”之間的隔閡。套用民間常說的兄弟明算帳,台海兩岸不同的意識形態,不同的紛爭至今此消彼長時,任何事,我以為最好還是明算帳的好。過分地友善,勢必會讓台灣人誤解你是居心叵測,別有用心。

  中國政府手中的牌

  都說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中國政府之所以現這麼受人青睞,被人捧上了天,無非就是遇到了世界性地金融危機。趕巧又在此次金融危機中,中國的外匯存底及這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中國人勤勞致富、省吃儉用、銀行的儲蓄比例成了解救這場金融危機的大市場,最具潛力可挖的消費市場。一夜間,常被外人欺的中國人突然看到了那麼多阿諛奉承之人,自然會飄飄然。會說來者都是客……可冷靜想想這些無事不登三寶殿的客,不遠萬里來中國獲取了他們的所需,是一走了之忘恩負義,還是感恩在心吃水不忘挖井人?想必,中國這口井如無節制地讓眾人蜂擁而至地暢飲,最終是會枯竭,會成《烏鴉嘴裡的肉》……我不是中國政府的高官,無從看出政府高官現亮出“大興採購之風”底牌的真正目的。用一民俗解析我之所憂:一農戶如果掙了錢,飢荒時不買自家所需,而是幫人處理飢荒,這合適嗎?玩政治如果能跟抓經濟那樣最具高附加值,我想提醒中國政府的決策者,台灣問題,它還會是一問題嗎?

  審視兩岸政治關係的發展趨勢,我以為中國的領導者要以抓經濟獲取最高附加值為目的,兄弟明算帳丁是丁卯是卯地處理兩岸的政治問題。總這樣投其所好地讓利於台灣,最終會適得其反地被人嘲笑,被人利用,血本無歸後,貧居鬧市無人問!

  單福山

《聯合早報網》

心得

兩岸關係既複雜又微妙,因為兩岸都是中國人,彼此想法與盤算相近,不分軒輊,也沒啥好說的。

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史書篇篇,何須爭一時之氣長氣短,時間長河還是會繼續走下去。

你是胡錦濤,你會怎麼做?

若是國民黨,或民進黨又會怎麼做?

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立場想一想,多為人家留點餘地。

畢竟,先學會相處、增進瞭解,進而合作共榮,方是自家人的王道。

弔詭的是,常發現對自己最兇的、傷害愈深的,往往是最親密的自家人。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zer6699&aid=3003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