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24 07:13:30瀏覽2605|回應7|推薦18 | |
黑白集「死刑與正義的拔河」說:『台南男童割喉案兇嫌一句「殺一兩個人不會死刑」、康州小學血腥槍擊案震驚世界之後,法務部在冬至夜簽下六張死刑執行令。而即使槍決的死囚都是所謂「惡貫滿盈」,恐怕沒有人會覺得「大快人心」。 在走向「廢死」之路,不管終點還有多遠,這其實就是一段進展。法務部在國際人權組織及國內民意壓力的包夾下,審慎而低調地選擇行刑對象;一般民眾及受害人 家屬得知「正義獲得彰顯」之餘,並沒有「報復」的快慰,不少人反而多了些遺憾和反思。這些,都顯示台灣社會對死刑的觀念正在改變。 歐盟和人權組織推動廢死,透過直接對政府的施壓,不唯台灣,在全球各地都達到相當大的遏抑死刑執行的作用。但無論如何,由於社會文化、宗教及價值觀的差 異,多數國家仍必須不時回應民意「落實正義」的要求而執行死刑。這跟文明的高下未必有絕對的關係,卻與不同社會對「正義」的認知差異有關;正因如此,我們才會聽到連死刑犯在槍決前都說出「判死很公正」的話。 台灣若要達到「廢死」的境界,需要政府、人權團體更積極地和一般民眾溝通,卻不能靠「凍結執行」作為緩兵之計。因為,缺少交集的對話,只會造成廢死與司法拔河的對立,進而引發正義認知的錯亂。 若要讓台灣廢除死刑,有兩條途徑可循:一是立法院提案並通過立法,一是大法官釋憲宣告廢死。如果兩條路都走不通,說明台灣社會此刻仍難接受廢死,那麼就不宜責怪執行單位的法務部了。』 (轉貼到此) 曾思儒被槍決前,曾對獄方講了6分鐘的話,坦言很後悔,「我受過高等教育,教導學生守法守紀,卻犯下天理不容的滔天大罪。」但他也認為判決過重,並自認「還有價值」。所以黑白集很明顯是在消費死掉的死囚, 連死刑犯在槍決前都說出「判死很公正」 到底判死曾思儒,為何會讓他覺得不公正,我請大家看去「沒讓受害母子說再見死囚有錯,馬總統卻一錯再錯!」,如果以曾思儒判死為標準,一刀殺人死得很快比較不殘忍,曾思儒不用刀子,用鈍器殺了三十分鐘,比較殘忍。有個宋志宏,用水管抽打、電擊痛毆、撞牆等性虐待手法殺人好幾天,又該怎麼說?還有一個曾景彥,甚至以殺人為樂,獨樂樂找友人來同樂,共同欺凌、嘲弄林姓女友一周,除以球棒毆打頭、腹,以酒瓶及螺絲起子打下體,還以牙籤戳眼瞼,連殺七天,又該如何? 自從哈佛教授桑德爾教授的「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來台灣演講後,我發現聯合報的記者很喜歡把正義兩字掛在嘴邊,但內容卻全然不是那回事,好歹也尊重一下原著精神,桑德爾在與演講同名的書中,開場白就要讀友們模擬想像,有一列火車失控,往左將撞死五人,往右撞死一人,如果你是那個司機,你會怎麼做? 這個問題與正義無關,純然是成本與效益的計算問題。但是重點來了,如果換點場景,同樣是一輛失控火車,將會撞死五人,但是你在天橋上,可以把一個人丟下去,犧牲一人,救五個人的命,你幹不幹? 很多人不幹,因為把人丟下天橋,是犯了殺人罪。 那麼,假設那個要被丟的人,是個壞蛋,比方說是馬總統,如何? 這只是一種腦袋裡的空想實驗,第一種場景,很容易決定,因為那是一種天性,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道金斯說基因會自己計算出最有利物種繁衍的法則,救五個人比救一人好。第二種場景,可以說成是哈佛版的好心沒好報,我都寫到第二集了。(按:請參「好「馨」沒好報?都是他們錯!」「我幹嘛那麼傻?馬的好心沒好報又來了」)看過我舉的例子,願意把人丟下天橋的又更少了。那麼,如果丟的是馬總統呢?(轉貼自從丟鞋子思辯馬英九的正義) 因為桑德爾的原著精神,就是用一種問題,引導大家思辯,很像是芥川龍之介所寫的羅生門,充滿了不確定性。所以我認為馬總統這趟槍斃的六個死囚,所謂的死刑正義,若是要走上一趟桑德爾的思辨之旅,我們該同樣列出三個選項,給讀者判斷,應該是.. 虐殺女子三十分鐘的該在日昨槍斃? 還是虐殺女子好幾天的該在日昨槍斃? 抑或是虐殺女子好幾天,還找來一群人一起虐殺的,該在日昨槍斃? 怎麼會只討論虐殺女子三十分鐘的該不該槍斃?曾思儒死刑的存廢問題呢?這麼說吧,桑德爾若是只會討論那一列火車失控,往左將撞死五人,往右撞死一人,司機應該向左還是向右,可以寫成一本書,這本書,還會有人買單麼? 死囚很壞,因為他們在殺人的時候,不給受害人跟他們的爸媽見上一面,於是我們還可以再問,所以死刑的正義也包含不讓死囚被槍斃,死前跟他們的爸媽見上一面嗎? 【死囚曾思儒槍決 曾父揚言向馬討公道】死刑犯曾思儒、洪明聰21日晚上槍決伏法,曾父連夜趕到新北市板橋殯儀館認屍。他不滿表示,法務部昨天說,最快明年二月才會執行死刑,晚上看到電視新聞播報後,才接到高檢署電話,通知他兒子已被槍決,氣得揚言「要找馬英九討公道。」 馬政府要斃死囚,還偽善矯情的引用歐陽修的話說:「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我在「沒讓受害母子說再見死囚有錯,馬總統卻一錯再錯!」這文裡要問馬總統的是,既然您跟死囚彼此皆無恨,那為什麼連給死囚父子死前見上一面,也不可得呢?不好好思辨一下,以為斃了死囚,就算死囚再有恨,也不能怎樣,還能生安白造,說連死囚都覺得很公道。可是卻把死囚的父親惹火了。這叫死者的父親與馬有恨,才會氣得揚言「要找馬英九討公道」,不是? 可是這裡我們還要再去思辯,馬總統對斃了曾思儒這個死囚,真有求其生而不得麼? 虐殺女子好幾天,還找來一群人一起虐殺的,判10年。 虐殺女子好幾天的,判15年。 虐殺女子三十分鐘的,真有求其生而不得嗎? 死刑正義,一經思辨,這趟旅程還真是路迢迢呀! . 後記:這裡我們只能知道馬總統是如何思辨死囚親屬見死囚死前最後一面也不可得的正義,至於馬總統是如何思辨死刑的正義,我們無從得知,我懷疑他有能力去思辨死刑正義,或者是任何的正義,事實上,連讓他去思辨大陸政策,陸生開放速度的快慢,這麼簡單的問題,都思辨的二二六六(按:請參總統治國像傻姑,不問蒼生問小鬼?)。雖然他也想學桑德爾,卻問出三個白癡般的問題.. 『輪到總統發問時,馬總統提到他上任改善兩岸關係,也開放陸生來台,明年9月還將擴大開放,問學生認為政府開放陸生速度是「太快」、「太慢」或「剛剛好」?』 然後像神鵰俠侶裡傻姑在玩數數兒,數了數,似有所思,又若有所得,正當大家屏氣凝神,想要聽聽馬總統的偉大創見,他說,Eureka!我數完了.. 『認為「剛剛好」的學生有112位,超過5成,認為「太快」、「太慢」的學生分別有3位、36位。這和其他高中、大學所做調查差不多,應該列入重要參考指標。』 嘩哈哈哈,真是讓人笑到肚疼。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