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3/22 10:49:52瀏覽1096|回應0|推薦5 | |
作為一個以演出為業的藝術工作者,為了追求專業的發展,以登上國內外一流場館的舞台為目標,努力帶著作品去「征服」世界頂尖藝術殿堂,似乎是相當合理、常見的計畫。在那樣的場域裡,台上的表現及台下的反應,多數時候都是演出者可以設想到的畫面——淋漓盡致地完成作品時,伴隨著觀眾熱烈的喝采,帶給演出者極大的感動與滿足。可以說,每一次的自我突破與「登峰造極」的想望,即構成了藝術工作者的動力來源。 然而,對我來說,從事演出工作所能獲得的感動,除了發生在音樂廳,也發生在不同的角落。有時候,因緣際會,帶著樂器「暫時離開舞台」,在透過演出去結交朋友、服務社會的過程裡,往往會有意料之外的不同收獲。 還記得一九九五年的某一天,我接到一通來自「喜願協會」的電話,希望樂團能夠到醫院演出舒伯特的《鱒魚》,為一位罹患腦瘤的李小弟圓夢。雖然還沒有想到如何將《鱒魚》鋼琴五重奏改編成打擊樂的版本,但我一聽到對方順帶提到「要快!」便二話不說,當下就一口答應邀請,且隨即著手進行編曲、排練等演出籌備事宜。 不久,我和團員們果真帶著打擊樂版的《鱒魚》,到醫院去演出。在現場見到了已陷入昏迷的李小弟以及神色堅強的家長,我才赫然想起,我認識眼前這位病童!熱愛音樂的李小弟,曾多次來欣賞樂團的音樂會,而《鱒魚》這首曲子,則是這個家庭最鍾愛的一首歌。因此,李媽媽希望藉著打擊樂團演奏《鱒魚》,來給李小弟鼓勵與安慰。 在台北榮總大廳舉辦的音樂會,來了許多病患傷者及照料陪伴他們的家人,為他們演奏時,心中許多感觸油然而生。演出結束後,我上前為李小弟打氣,也向家長致意。當李媽媽當面感謝樂團的時候,那帶著傷感卻洋溢著溫馨的氛圍,是我至今仍難以忘懷的回憶,而透過音樂所連結起來的情感,更是難以言喻。 李小弟過世後,大家同感遺憾、不捨,而李媽媽化悲痛為力量,把對李小弟的愛轉化為對社會的付出,更是讓人敬佩。這個故事在當時還曾拍成電視劇,在社會上得到許多共鳴,而每回我在演講或課堂上講起這個故事,除了我不能自已外,在座的人也無不為之動容。前不久,在一場樂團的音樂會演出結束後,有位觀眾主動與現場的工作人員分享多年前與樂團結緣的一段往事。經過同仁事後的轉述,我知道,那就是李小弟的故事! 看著事後錄製的影片裡,李媽媽面帶微笑地回憶,訴說著那場音樂會如何改變了她的人生觀,無法形容的感動瞬時湧上心頭,我難以自拔… 「在我們需要的時候,他給我們一個鼓勵、一個激勵,自此,我的人生觀學著這股精神,去走我人生的路。」李媽媽的這段話,對藝術工作者來說,又何嘗不也是如此呢?經由李小弟的故事,我深刻地體會到,音樂不只是音樂,藝術也不只是藝術,它能帶給社會的能量,事實上是超乎我們想像的! (本文轉載自2017/3/21聯合報名人堂專欄)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