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5/31 14:08:20瀏覽984|回應0|推薦7 | |
「年輕」對我來說,是不同階段發展的重要「本錢」與「資產」。記得卅多年前,在我被稱為「青年藝術家」的年代裡,我與一群年紀相仿的年輕人,憑著一股熱情和衝動,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成立打擊樂團、舉辦國際打擊樂節等決定,雖然多半沒有前例可依循,但也許是因為年輕不知「天高地厚」,相對也就沒有太多負擔,能夠不設限地勇往直前,享受天馬行空的創造過程與結果。直到多年後回想起來,我才意識到,那些從無到有的經驗,即是所謂的突破與創新。 很多時候,突破與創新的意義或價值,必須放置在時代的脈動裡,方可呈顯。前些日子,我與學生分享一九九三、九四年兩度籌辦國慶民間遊藝的經驗。當時,文化發展和文化建設正邁入新階段,包括以地方為主軸的文化政策思考,以及十二項文化建設計畫等;與此同時,九○年代也是「藝術行政」專業開始導入社會的時間點,因此在一九九三年,我便和一批初踏入藝術行政領域的年輕人,共同接下了這個重大任務。我們以表演藝術節目製作的概念,籌辦國慶民間遊藝,以「人親、土親、文化親」為主題,以本土扶植之藝文團隊為邀請對象,並以結合傳統與現代特色的表演藝術活動來規劃節目,現在看來,此即是一種早期「策展」模式。 一九九四年,我們更進一步,在各方面都做了與往年截然不同的設計,並突破種種慣例及傳統形制,以一種全新活力與觀點來詮釋、重塑「民間遊藝」。我們大膽地喊出:「廿一世紀是我們的!」藉著這個全新點燃的主題,先是把節目自嚴肅的總統府前,拉到兩廳院的廣場,拉近與觀眾距離;再者,透過活潑的節目選擇,讓孩童與青少年登上國家慶典舞台,展現出更具包容性的新貌與生命力,並達到全民參與的理想。 如今回頭談這段往事,那種把握機會、引領潮流的努力,在廿多年後,廿多歲的年輕人聽了,同樣也能感同身受、共鳴。由此可見,想要打破侷限、開創新局的心態,才是「年輕」最大的特徵。 所以,無論是對一起打拚多年的夥伴,或是近期才一同共事的年輕同仁,我都會說:不要以為自己一直/還會很年輕!我這麼說,除了感嘆年歲易老,更重要的是我認為,「年輕」之所以可貴,是因為它代表著創新與突破的思維,然而「年輕」並非理所當然,一旦不再用開放的心、開闊的視野去自我省視與要求,則「年輕」很快就一去不復返。 我早已不再是「青年藝術家」了,不過,我始終享受與「年輕」為伍的感覺。因為這樣,思考如何創造機會,與年輕人共同完成有意義的事,來重新定義「年輕」,成了必然的使命。我想,在自由、開放的環境裡,若不同的調性和可以持續相互激盪、融合,則精彩的綻放也就值得期待了! (本文轉載自2017/5/28聯合報名人堂專欄)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