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11 07:17:19瀏覽1670|回應7|推薦107 | |
心理師Rachel 敘述在她的演講經驗中,有時會遇到聽眾只有小貓兩三隻的情況,觀眾不踴躍確實會影響演講者的心情,讓人感到沮喪; 但累積豐富的經驗之後,讓她漸漸懂得調適自己的思緒和態度,她越來越能夠坦然面對,用樂觀、積極、開朗的態度,依舊把她要傳達的訊息全部講完,不因聽眾人數稀少而影響心情或演講的品質。 Rachel不愧是經驗豐富的演講者,也是有職業道德的工作者。 不管是一個人或是一百個人,只要有“人”出席,這個“人”就必需得到同樣的待遇和訊息,不可因為人少而偷工減料。 對於Rachel的工作態度我給予肯定及喝采! 看完Rachel的文章後,我的腦海不知不覺的閃過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 這故事蘊藏著不一樣的哲理,值得深思﹕ 有一個牧師要到偏遠的鄉下去講道,他準備了很多的題材和講義要對當地人傳述聖經的道理。 到了現場,才發現只有一個老農夫孤孤單單的坐在最後一排。 雖然有點氣餒,但牧師想﹕既然來了,既然準備得這麼豐富,我還是照原訂計劃,把該說的,想說的,全部說出來。 就算面對一個聽眾,牧師依然很認真的,聲嘶力竭的講道,而老農夫聽到一半就已呼呼大睡了,等牧師講完,把農夫搖醒,很謙虛的對農夫說﹕ 「是否我的講道不精彩,讓您感到很沉悶?」 農夫說﹕ 「我不懂什麼深奧的道理啦!我只知道,當我滿載一車的飼料要去餵馬時,我會看多少馬匹就給多少飼料,而不會看到只有一匹馬,也把整車的飼料都倒下去,那會消化不良的!」 這故事乍聽之下,似乎也在表達某種哲理,要 “因人制宜”或“因材施教”嗎? 老農要表達的是﹕“演講者應該看聽眾的程度和數量,加以調整修飾,而不是一古腦兒,不分對象,把既有的講義傾瀉而下!我老農一人是吸收不了的。” 我看了文章後想到這個故事,並不表示這兩個故事或經驗是對等的,最起碼這兩者的區別是﹕ Rachel 和牧師的工作對象是人,所給的是精神食糧;而老農的工作對象是畜生,要給的是糧草。 我認為Rachel的工作態度是正面積極的;而老農的“有多少馬匹餵多少飼料”也是有道理的! 僅與大家分享這個有趣的故事! 引用文章﹕一個人我也認真地講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