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高教評鑑
2011/06/15 16:07:45瀏覽356|回應1|推薦1
【聯合新聞網/文/劉維琪(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董事長)】
報載暨南大學李家同教授於一所科技大學演講時回答某位教授提問,批評大學評鑑制度「有如拿臺大醫院的醫療成效與普通診所相比」,是無聊與浪費時間的事;這位提問教授並直指大學評鑑是拿國立大學的標準來看私立大學,對認真辦學的年輕學校與教師有失公允(>>看此篇:李家同批大學評鑑 「無聊、浪費時間」)。看到這樣的報導,我必須要說,教授,您們都誤解了評鑑的真相!
最近聽到不少大學校長與教授提起,由於校務評鑑與系所評鑑要求學校、系所必須提出清楚的自我定位、發展目標與特色,促使學校重新檢視自我定位,擬定具有特色的校務或系務發展目標,找出與他校不同的發展強項,對自己的辦學更有信心了。許多私立大學系所因而紛紛通過評鑑的認可,士氣大振,但反之卻有部分國立大學的系所未能如願達陣成功。
如果系所評鑑是用國立大學的標準評鑑私立大學,怎麼會有國立大學評鑑未過、私立大學卻評鑑通過的情形發生?可見現今的評鑑早已不像過去殘留於大家心中的刻板印象,是用同一套標準(例如國立大學的標準)、同一把尺來評量所有大學;這幾年所實施的系所評鑑與校務評鑑,已經改採「認可制」,用受評單位自己的尺來評量自己。也就是說,評鑑委員係根據學校自訂的教學目標,檢視學校自己提出的策略措施能否有效達成自我目標,萬一沒有達成時應如何改善;換言之,評鑑通過與否的關鍵在於學校是否具有自我改善的能力,大學只要能證明具有健全的自我改善機制,無論公私立大學都一定會被認可通過;若無有效的自我改善機制,即使是名聲顯赫的國立大學系所,也無法被認可。甚至在未來,具備自我改善能力的大學,只要定期進行自我評鑑就好,根本不需要接受教育部的評鑑。
其實,李家同教授認為私立大學學生畢業時成績有進步,學校辦學就應得到肯定,此與目前正在推動的評鑑理念不謀而合,明年即將實施的第二週期系所評鑑,正是以學生學習成效為評鑑主軸,只要學校能提出評量學生學習成效的作法與進步的事實,就能通過評鑑認可。所以,評鑑並不是件無聊的事,而是對學校師生都有利的好事,希望大學教師們都能了解評鑑的真相,是用自己的尺去評量自己,鼓勵學校發展特色。


發表者: 魯 2011/06/08 13:02:42
‧標題: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理想:學生好好唸書可追求高深學問,造福人類。
現實:學生好好唸書可獲得名聲、理想職位和薪水。

理想:大學評鑑結果是學校用自己的尺評量自己。
尺大尺小學校自己決定。
現實:大學評鑑結果是學校獲得名聲地位,
提高招生,和獲得教育部補助的重要依據。
如果學校自己決定的尺太小,
(例如宣示英文教學目標只及國高中程度)
也會立即有不良後果...包含評鑑不過。

董事長別只顧理想,忘記現實。


‧發表者: guest 2011/06/08 10:59:11
‧標題:回答的是官話
回答的是官話..劉董事長應該來私校教書一年..我相信很多事就可以瞭解如何評鑑私校及國立學校..


‧發表者: 評鑑委員又不是一位 2011/06/08 10:21:12
‧標題:是一群委員
都說你不好 你也不會好到哪 該檢討自己!
都說你棒 是不會壞到哪 相反是棒
簡單道理!


‧發表者: 大眾場合的官話 2011/06/08 07:19:19
‧標題:看看劉維琪先生投書媒體怎麼寫
----- 最近聽到不少大學校長與教授提起,由於校務評鑑與系所評鑑要求學校、系所必須提出清楚的自我定位、發展目標與特色,促使學校重新檢視自我定位,擬定具有特色的校務或系務發展目標,找出與他校不同的發展強項,對自己的辦學更有信心了。 -----

(沒有被評鑑以前,哪一所大學沒有自我定位、發展目標與特色?被評鑑以後,哪一所大學還有自我定位、發展目標與特色?)


‧發表者: 對校友說的話 2011/06/08 06:58:24
‧標題:聽聽劉維琪先生小眾場合怎麼說
----- 我記得我有一年到大葉大學去評鑑,那時候大葉大學校長劉水深校長也是我們系的校友,他說他要辦這個私立學校,他希望能夠維持一個小規模,然後維持一個師徒制,德國的師徒制,他很嚮往德國那種老師帶學生的精神,他講得是有點比較偏重在技職,因為它是私立學校,他講說我只要學生能夠訓練出來在社會上工作受歡迎應該就是很大的目標了,所以他就從德國請來很多的老師來講怎麼樣做師徒制,那結果評鑑委員到了,我也在場,我跟評鑑委員一起去中長程訪視,結果當場就有評鑑委員就說這個怎麼是師徒制,這個是技職體系的你怎麼能這樣做呢,你是大學要好好研究什麼什麼講很多,那當然學校也有幾度的回應但都沒有用,很多委員他有這種刻板印象,那學校感覺很難堪,努力了半天沒有一個被肯定還被數落了一頓,而且在這大庭廣眾。校長也覺得很沒面子,所以那一幕,因為我自己在場,我的印象到現在還留在我的腦海中,-----


‧發表者: 企業老早對大學有所評鑑 2011/06/08 01:57:22
‧標題:畢業找得到好工作 才是正道
找不到工作 屁都不是!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87&f_SUB_ID=37&f_ART_ID=314187


‧發表者: Garfield 2011/06/08 01:13:42
‧標題:不到臺灣,不知道文革還在搞
大家還記得這則笑話新聞嗎?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預計明、後天到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實地訪評,該系系辦公室宣稱「為讓同學熟悉本系教育目標與核心價值」,昨午舉辦「背口號、送午餐」活動,九十九名學生到場背誦「金專倫語一起來」口號,即可拿到速食或披薩午餐。』

目前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可以說是採取文革式的評鑑法,委員如同紅衛兵般直接殺入你家。不是要求師生背誦毛語錄(教育目標、系所特色...),背不起來,就一陣批鬥;就是大搞文字獄,拿各系所撰寫評鑑報告雞蛋裡挑骨頭。

評鑑中心說,委員都是各行的專家學者,程序公平公開,話是這樣說,那請問為何各私校又拼命聘請退休教師當門神?評鑑委員不事先說明自己的教育理念,受評鑑者如何判斷此人適任與否?換言之,人選等於完全由評鑑中心決定,無疑製造學閥。特別是,如有爭議,卻是評鑑中心擔任裁判,毫無制衡濫權的機制。種種亂象,無須贅言。

本人強烈主張,評鑑必須:一、委員先寫一篇關於該學科教育理念的論文,表明立場。二、如有爭議,由非高等教育評鑑中心相關學者專家仲裁。三、如評鑑委員確實偏頗或有不當作為,將喪失日後擔任評鑑委員資格。四、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必須定期接受其他同性質評鑑單位之評鑑。

高等教育評鑑其實非常單純,只要看各校給予各系所資源是否充足即可,根本無須採取這種貌似公平公開、實則粗暴蠻橫的作法。教育部只要確保錢用在學生身上,沒亂用,高等教育自然就上軌道了。


‧發表者: 真相 2011/06/08 00:17:13
‧標題:「維基式」評鑑
雖然劉維琪先生認為大家都誤解了評鑑的真相,但是過去的實例,評鑑委員有迷姦女學生的、有因過去曾經應徵某系所教職未成,評鑑時堅持要給予該系所未通過的、有鄙視私立大學,一到被評鑑私立大學系所就大言是要來結束該系所的、有要吃要喝要招待的、有暗示要聘用其指導的新科博士的、、、,雖然「高等教育評鑑中心」總以「個別評鑑委員專業訓練不足,依個人主見作判斷。」搪塞,但是「高等教育評鑑中心」的評鑑結果,在大學師生的眼裡沒有公信力,則是不爭的事實。
很多大學系所的師生認為通過「高等教育評鑑中心」第一階段評鑑,也通過即將到來的第二階段評鑑,對其系所畢業生就業毫無助益,「高等教育評鑑中心」也不認為對通過評鑑系所畢業生就業負有任何責任。很多大學系所的師生認為通過「高等教育評鑑中心」第一階段評鑑與第二階段評鑑,對於面臨 105 年少掉 6 萬人的招生考驗與 107~117 年再少掉 10 萬人的招生考驗毫無助益,「高等教育評鑑中心」也不認為該對通過其評鑑系所的招生負有任何責任。
這些客觀的事實,自然讓很多大學系所把勞民傷財的高教評鑑視為苦差事。

個人建議採用「維基式」評鑑以解評鑑難題。「維基式」評鑑,可彌補目前評鑑制度的兩個盲點,如目前「高等教育評鑑中心」的評鑑結果沒有公信力;另一個盲點是評鑑終究難脫評鑑委員觀點,而不是受評系所教學者和學習者的觀點。
所謂「維基式」評鑑,透過集體平台,全體老師、學生、校友甚至雇主,都可以參與評鑑,隨時隨地上網,針對「高等教育評鑑中心」的評鑑結果,是否對系所畢業生的就業有所助益,是否對雇主僱用系所畢業生的信心有所增益,是否對大學系所的招生有所助益,是否對大學系所老師的研究成果有所助益,提出多元觀點和意見。藉由維基式評鑑,「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可以更精準的衡量,「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對台灣的高等教育是資產還是負債,是否該推行第二階段評鑑,是否「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該轉型還是結束運作。


‧發表者: igoogle 2011/06/07 22:09:11
‧標題:巧婦不能為無米之炊..
董事長說的或許是對的,不過話只說了一半。
評鑑的時候,或許是自己的尺來評量。但是國家在核發經費時,還是用一把相同的尺來量身高。最後錢永遠流向那一些符合尺度的學校,你說學生是去有經費的學校?還是去符合自己尺度的學校?


‧發表者: Guest 2011/06/07 19:44:48
‧標題:評鑑
劉校長可能退休後沒事做,忙著評鑑,
若以企業的投資報酬率來算,
這個評鑑不知已耗損了多少台灣的高等教研人力.
而且能獲得的效益有限並難以衡量.
因為台灣不會因為這個評鑑而
生產出諾貝爾獎得主或大量增加好的研究成果.

各校為了準備評鑑不知開了多少會,甚至週末加班開會.
看到各校一本本厚厚的自評報告,不知又耗掉多少資源.

若僅為了讓一些學校有退場機制,也未免管太多,
這出發點有問題.況且市場自有調整機制.

總之,評鑑應適可而止,過猶不及.
要用評鑑來改正或掩飾過去錯誤的教育決策是有問題的.


‧發表者: 禮義廉恥 2011/06/07 17:06:40
‧標題:嚴格訓練準評鑑委員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的學門委員、評鑑委員是否該先通過《「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評鑑聯合會》的考核與訓練,通過後才能取得評鑑資格?以避免『因為評鑑委員專業訓練不足,往往依個人主見作判斷。』對高等教育造成的危害一再上演。
最少《「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評鑑聯合會》在訓練的過程裡,會嚴格要求準學門委員、評鑑委員每天毛筆書寫禮義廉恥四個大字。

『專業訓練不足的評鑑委員』就算住到被評鑑學校一個月,早觀察、晚也觀察該校師生的動向,同樣不會得到公正的評鑑結果。


‧發表者: tt 2011/06/07 16:47:04
‧標題:評鑑委員只是走馬看花,缺乏深入的了解
我是1個肥貓教授,進出於台灣一流大學和中段班的科技大學,目前即將再一次退休.
平心而論,國立大學有豐富的資源和經費,有名校出身的博士教授,國科會也當然特別厚愛他們,研究當然是一流的成果.
私立大學的經費只有台清 交的三分之ㄧ,甚至更少.我曾先後擔任國立和私立大學的圖書館長,(已經有人知道我是誰了),雙方經費比例是10:1,在私校我只好到處募捐圖書資源.我在私校投入的心血更多.同樣的,私立大學的師資雖然不如國立大學,但是在有限的資源下,要有研究成果,是困難很多,他們的研究成果,應該將之放大幾倍.至於他們的教學績效,更要放大數十倍.好的學生本來很容易教,台清交的教授根本不必管學生是否學生聽得懂,只要教過就好,其他不必管.至於導師工作,根本只是虛設.但是私立大學則不是這樣,教學要設法讓學生通得懂,因為他們程度不好;擔任導師更要隨時注意學生行為,缺課還要聯絡家長,否則學生出了事,為導師是問,學生出了車禍,導師要和教官同時到場照護.
如果想找出私校的問題,請評鑑委員評鑑時,住到該校去觀察該校師生晚上的動向,包括老師是否在研究室,學生是否善用圖書館,實驗室是否有人使用,就可看出端倪.


‧發表者: 沒有人需要負責任 2011/06/07 16:40:25
‧標題:無責任強制評鑑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評鑑聯合會》不干涉「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把畢業學生的就業列為重要評鑑效標。如果,「高等教育評鑑中心」通過本會之評鑑,爾後有就讀通過「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評鑑之大學系所,因畢業後求職無著而興訟,要求「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賠償損失者,《「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評鑑聯合會》不負連帶賠償責任。如果是這樣,「高等教育評鑑中心」願意接受《「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評鑑聯合會》的評鑑嗎?


‧發表者: 企業早對大學評鑑 2011/06/07 16:35:02
‧標題:如下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87&f_SUB_ID=37&f_ART_ID=314187


‧發表者: 眼睜睜看著 2011/06/08 01:04:27
‧標題:大學評鑑
說大學評鑑「無聊、浪費時間」已經是很客氣的了。我眼睜睜看到的大學評鑑乃是「造假、作弊」,並且藉評鑑之名整肅異己,令人毛骨悚然。
越是評鑑結果優良的學校越是「造假、作弊」段數超高。評鑑委員被人跪迎跪送,非常得意,其實像白痴一樣被耍得團團轉,還自以為對被評的爛校極有貢獻,深感安慰。自我感覺好極了。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syin&aid=5327784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高考終於過去了
2011/06/15 16:15
高考終於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