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教育沉疴冰山一角
2009/03/07 20:43:17瀏覽715|回應0|推薦2

引用文章天啊!小四考這個?可憐可憐孩子吧

天啊!小四考這個?可憐可憐孩子吧

最近,我在大學演講,都會有教授向我反映:我完全不懂我的孩子的國文考題,又怕他考不好,只好將他送進補習班補國文。有趣的是這個孩子什麼功課都不需補習,但必須補國文。國文有這麼難嗎?請看以下的考題,這是一位國小四年級學生的考題。


這份給小學四年級學生的考題,令我傻眼,我一題也不會做,我將考卷寄給幾百位我的好友。所有回信者都說不會,只有兩位試做,答案也都不同。我的好友中包含了多位大學校長和教授,他們一致的反應是:題目太難了,小學生不該學這些東西。究竟難不難?我最後求教於兩位大學的中文系教授,他們也不會,而且他們都說這是修辭學的範圍,小孩子怎麼可以學這種玩意兒?

我們首先要確定這種題目難不難,答案無比簡單,這當然很難。小四的孩子如何能懂「映襯」。「映襯」絕對是一個抽象的觀念,文學修養好的人也許可以意會,我就問了好多人何謂「映襯」,越問越糊塗,至今不知道什麼樣的句子屬於「映襯」。

在小學考如此艱深的題目,可想而知的是孩子會多麼的沮喪,也可以想像得到孩子們對國文的望之生畏。我小時候不管這些,只學了一些成語和典故。雖然不懂「映襯」,至少會看書,也會寫還算通順的文章。尤其幸運的,我從未為國文而煩惱過,我從小就很喜歡上國文課。

不會這些修辭學,有沒有關係?對我而言,顯然是沒有關係,因為我看得懂文章,也能寫文章。我的那些朋友,也都不會「遞進」和「承接」,照樣在社會生存,好幾位非常出人頭地。我為了小心起見,又去問了幾位中文系教授,他們都說學了這些學問,無助於小學生的國文程度。我們大家每天都會讀文章,有那一位是因為知道每一句話的修辭格以後才瞭解文章的意義的?又有那一位在寫某一句話的時候,知道這個句子屬於那個修辭格的。比方說,我們小時候都曾寫過「媽媽愛我,她每天燒好吃的菜給我吃」。我們恐怕一輩子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格。

我不願在此追究這種出難題考學生是如何開始的,很多人說,這種難題的受害者是廣大的無辜小孩子,受益者卻是補習班。我希望這不是事實,因為考試領導教學,已非好事,補習班領導教學,完全是匪夷所思。問題是:主管教育的政府官員知不知道小學生的痛苦呢?我建議教育部的大官們做做這份考卷。做完以後,總該採取一些行動吧,我們的小孩子太可憐了。

我們小學生的家長們不能再對這件事沉默了。你們應該讓教育當局知道你們的想法。孩子害怕國文,是一件可怕的事。

【2009/03/07 聯合報】@ http://udn.com/

考注釋「一字不差」 國文更差     

          20050925

聯合報 民意論壇
尹蓉先/銘傳大學副教授(台北市)
我的孩子剛上國中,開學第一天就回來告訴我:國文老師規定,以後每天都要考課文中的注釋,作答要跟課本「一字不差、一字不變」,錯一個字,整題零分,並且真的說到做到。
我相信為唸好國文,背誦一些古今詩詞文章是「基本功」。我從小在父母師長的要求下背了一堆,很多到現在還能琅琅上口;我也鼓勵小朋友背誦,有時家人團聚,大家比賽背詩,或同聲背古文三字經、朱子治家格言、諫逐客書、桃花源記…其樂融融。背誦或默書課文對提升國文程度絕對是有助益的;而注釋當然也需瞭解、牢記,但必須背到一字不差、一字不變,那真是「過」矣!
不論中文、外文,本來就有很多字詞意義相同、在使用時可以替換的。國文程度越高的學生,詞彙越豐富,越是容易變換注釋中的文字,這是應受到鼓勵、讚賞的,不該禁止。
例如:等量—分量、程度相等。「相等」換成「相同」有何不可?防區—這裡指負責清掃的範圍。「清掃的範圍」換成「打掃的區域」有何不同?
當國文老師要求學生背注釋須一字不變時,就已經給學生造成極大壓力,之後學生記錯一個字就整題不給分數,這又大大增加了學生的挫折感,那裡還有快樂學習可言?最糟糕的是把活潑生動的文字變得僵硬冷峻,學生的頭腦也從活潑靈敏變成僵直駑鈍。這種作法是典型的死讀書、讀死書。
我在同事、親朋間談起這個問題,發現居然許多老師都用這種方式教學、測驗,而且行之有年,大家都搖頭嘆息,不知始作俑者何人。
近年來國文成為中學課程中最難的一科,學生花大把時間準備,程度卻是江河日下,原因不只一項,但考注釋須「一字不差、一字不變」,絕對是其一。

 

教改》累死國高中生…換來笨大學生!

2005/10/15 聯合報民意論壇】

【尹蓉先/大學副教授(台北市)】 

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獲悉李遠哲為教改道歉,她樂觀地表示,「教改是成功的」。看到這一則報導,我的反應是驚愕、憤怒、痛心和憂慮,但同時也忍不住覺得好笑——我們的教育部高官究竟是愚蠢至極、是被屬下矇蔽、還是抱定原則只管嘴硬!我實在忍不住要說:「次長!您張開眼睛看看吧!」 

翻開孩子的聯絡簿;前四項分別是數習、預國四、英卷、背成語;之後五項都是考考考考考。注意:這只是國一的小孩,國三的更嚴重,不但要考的科目增多,範圍當然也加倍。那有那麼多時間來考試?簡單!早自習考,班會課考,輔導課考,下課留下來再考。哪來那麼多考卷來考,更簡單,自有廠商供應,每學期開學時每個學生先交三千塊班費,一個三四十人的班級就有十幾萬元花在購買各種評量、測驗卷上,到了全國呢?就變成用「億」來計算的商機。為了裝這些評量、測驗卷,教室裡每個學生都需置物櫃不說,書包重到背帶斷掉。 

最可怕的是,教材就那麼多,能出多少題目?這些評量、測驗卷只好一再重複,換個選項,重新排列組合,又是一份考題。我已許久未聞「填鴨式教學」的說法,現在聽到范巽綠次長說到「現在老師教學從填鴨式教學中慢慢改變」,這種一再重複的考題不是「填鴨式教學」是什麼?再不然就是出題的人挖空心思來折磨孩子,不管英文、數學、自然、社會,尤其是國文,題目細微無聊到荒謬的程度,還要美其名為進階測驗,老實說這種題目連臺大教授也不一定會回答。 

為了要準備這些考試,也就是為完成作業,小孩再也沒有打球的時間,再也沒有下棋的時間、看課外書的時間,當然也只好犧牲掉睡覺的時間!天知道打球、下棋、看課外書、睡覺這些是小孩子的最基本需求,應該要有足夠的時間來做這些事。

這是在平日;假日呢?我從前偶爾假日清晨或平日夜間九、十點搭乘捷運,總覺得奇怪,這種時段為什麼車廂擁擠的程度超過平常上下班時間?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這是補習班的上下課時間。台北市某補習班從今年春天就開始用保證班來招徠學生,參與應試的學生數以萬計,他們只好不斷增開新班來因應市場需要,別的補習班起步稍晚,但不要緊,反正到後來也是班班客滿。 

如果這種方式真的讓孩子優秀也就罷了,但事實是,這樣的訓練後,小孩就變笨了,他們的頭腦僵化了,再也沒有幼時的靈敏慧黠;現在大學生普遍程度低落,人所共知。從國文、英文、社會、自然到一般常識全爛,其中國文最差,因為中學時考的最多。從前大學生中好的拚獎學金,差的拚全過,現在即使一般程度的也對二一憂慮萬分,虧得各校還設計了期中考之後減修制度。他們的辛苦跟收穫恰成反比。 

九十二年陳水扁總統針對教改,曾經提過希望學生「考試少一點、書包輕一點、睡得飽一點」。不知感動了多少父母,如今言猶在耳,但今天實際的情況呢?「教改是成功的」?次長!您張開眼睛看看吧!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syin&aid=2719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