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預立遺囑不見得可以 制裁不孝子女
2009/03/04 01:19:35瀏覽4326|回應0|推薦3

預立遺囑 制裁不孝子女

 

 

【記者呂開瑞/桃園縣報導】

父業未必子承,桃園地院指出,父母可以透過預立遺囑,制裁不孝的子女,讓兒女知道父母遺產「並不是非給你們不可」。

實務上父母拒讓不孝子女分遺產案例中,有人把遺產指定給孝順的侄子或照顧自己晚年生活的看護人員,也有人指定捐給慈善團體,就是不給不孝兒女。

桃園地院家事庭法官鄭新後指出,我國重視孝道,民法中對忘恩負義的子女也有制裁規定,如子女對父母有虐待(精神上或身體上都算)、侮辱、不扶養、詐欺等情事,父母可不讓子女分得遺產或撤銷贈與。

鄭新後指出,預立遺囑是長輩在過世前先安排財產事,可不讓兒孫知道,先暗中觀察兒孫表現,再決定可繼承遺產的兒孫,中途可更改;但也有人透露預立遺囑內容,意在警告兒孫「遺產不是非給你們不可,不盡孝,就沒份」。

2009-03-01/聯合報/A9/社會】

民法第 1145   有左列各款情事之一者,喪失其繼承權:

一、故意致被繼承人或應繼承人於死或雖未致死因而受刑之宣告者。

二、以詐欺或脅迫使被繼承人為關於繼承之遺囑,或使其撤回或變更之者。

三、以詐欺或脅迫妨害被繼承人為關於繼承之遺囑,或妨害其撤回或變更之者。

    四、偽造、變造、隱匿或湮滅被繼承人關於繼承之遺囑者。

五、對於被繼承人有重大之虐待或侮辱情事,經被繼承人表示其不得繼承者。

   

前項第二款至第四款之規定,如經被繼承人宥恕者,其繼承權不喪失。

第五款的規定是表示失權,如果父母認定子女有重大之虐待或侮辱情事,可以主張該子女不得繼承財產,但並不一定要記載於遺囑。

這樣子女就拿不到財產。(是否重大之虐待或侮辱,應該要依客觀的社會觀念衡量,並不是被繼承人說了算!)

民法第 1223   繼承人之特留分,依左列各款之規定:

一、直系血親卑親屬之特留分,為其應繼分二分之一。

二、父母之特留分,為其應繼分二分之一。

三、配偶之特留分,為其應繼分二分之一。

四、兄弟姊妹之特留分,為其應繼分三分之一。

五、祖父母之特留分,為其應繼分三分之一。

所謂特留分是特別保留給繼承人的部分遺產,數量較應繼分少,然係連遺囑也不能侵害的部分。

如果有人把遺產指定給孝順的侄子或照顧自己晚年生活的看護人員,也有人指定捐給慈善團體,就是不給不孝兒女。

不孝兒女對特留分仍然可以享有權利。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syin&aid=2706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