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上報文章---【文化景觀】二峰圳:隱身於地底的一股清流
2023/11/23 09:40:28瀏覽253|回應0|推薦17

 

  日治時期,蔗糖為台灣最大宗的出口貨物。為增加產能,台灣總督府於一九○二年制訂〈台灣糖業獎勵規則〉,補助蔗糖生產;一九○五年更頒布「製糖場取締規則」,劃定各新式糖廠原料採取區域,以保障原料蔗來源。

  台灣製糖會社於一九○七年設立阿緱製糖所(屏東糖廠),為了解決農場「春冬苦旱,夏秋苦澇」的灌溉難題,遂向日本東京大學尋求水利人才。上野英三郎教授力薦在德島縣擔任水利工程師、八田與一(建造烏山頭水庫者)的學長鳥居信平來台效命。

   鳥居歷時五年調查後發現,林邊溪上游的瓦魯斯溪和來社溪匯聚處,每秒約有一立方公尺的河川常流量,四季不竭。因本段溪谷屬巨岩轉礫石處,颱風來時洪流湍急,考量長期安全,不得不放棄地面取水的方式,改以引進「伏流水」(指河川及湖泊底部或側部砂礫層中所含的淺層地下水,也就是到了旱季依然在河床下流動的水)。他向台糖株式會社社長山本悌二郎提出興建地下集水廊道的構想,將伏流水導引到各農場灌溉,以擴展耕地提高產量。

   根據《台灣糖業全誌》記錄,二峰圳自一九二一年起建至一九二三年完工,參與的工程人員以排灣族人為主,投入的勞力高達十四萬人次。因得力於山本悌二郎的支持,故以其雅號「山本二峰」命名為「二峰圳」。

   二峰圳設施包括取水工程、引水工程、分水工程以及灌溉渠道;取水工程又可細分為地下堰堤(集水廊道)、進水塔(人孔)、拱形隧道與半圓形集水暗渠。橫跨林邊溪河床的集水廊道是二峰圳最重要的結構,長三百二十八公尺,廊道旁設有一座展示埋入河底的梯形堰體模型供人參觀,以及由混凝土斜柱排列成開縫的滲水面、中空的直角三角形渠道,滲水面外緣的過濾層則是由黃荊枯枝編成。

   百年以來,二峰圳持續供應台糖轄下萬隆、泗林、林後、南岸、新厝等農場的灌溉用水及引水渠道沿線村落的民生用水,讓無數居民在此安居繁衍。為了感念鳥居的貢獻,二○○九年,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雕塑了紀念銅像,設立於喜樂發發吾森林公園入口。

   鳥居採用極環保的圳路設計,使伏流水經自然過濾而乾淨清澈,符合環保、生態及節能的設計原則,是台灣水利工程上極具價值的設施。二○○八年,屏東縣文化處將一號井到台糖萬隆機場分水工、總長三千二百五十二公尺的圳路,登錄為文化景觀。

   極端氣候衝擊下,水資源的經營管理益顯重要,二峰圳的取水智慧或可提供我們思索,如何以低碳、永續為發展目標,因應各處的地理與氣候條件,推展出適切的工程科技,而不再固守建造大水庫系統的思惟。

112年11月23日人間福報縱橫古今版【文化景觀】二峰圳:隱身於地底的一股清流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868040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scandy&aid=18009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