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15 22:02:37瀏覽1351|回應2|推薦12 | |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媽媽,那個叔叔身上好髒!我不要靠近他。」 這是我朋友去機車行換機油的時候,聽到一個約六歲的妹妹說的,其實小孩什麼都不懂,我不怪她,我怪的是她媽,因為她媽對她說了一句話,深深地傷害師父的心和夢想。 「妳以後要努力用功讀書!不然就要做苦工、出勞力,全身髒髒臭臭的,很『噁心』。」 其實師父很難過,他正眼都不敢看妹妹一眼;行行出狀元,他的身手很靈活,態度也很和善,教導孩子不要成為「身體髒的人」而去讀書,真的能讀得開心有意義嗎?我反而是怕妹妹的心被她媽媽害到更髒。她們走了以後,老闆才悻悻然地笑著說: 「我只是喜歡機車,總覺得和它有緣,大家都反對我做黑手,可是我賺了一家店,孩子也都大學了,沒有學貸,我以為做什麼事只要有用心,就會被人看得起,可是我錯了,這個社會錯了。」 後來他俐落地換完我的機油,默默地指著牆上裱起來的一張證書,上面寫著: 〈台灣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畢業證書〉 也許不是每個故事都有這樣的結局,也許不是每個有博士學歷的都會去賣雞排。教育理論會要老師應材施教,但是也會研究如何提高學生不喜歡或不擅長的科目的分數,矛盾地在學生考不好時,要求他的分數提高,而不是讚許他考得好的科目或是幫助他找出自己擅長的事物。 這些真的是學生要的嗎? 而我想說的是:小妹妹,那個叔叔做的工作正是幫助你或是你家人的工作。 而那個標題〈我女兒的班級上有一個過動兒,怎麼辦~求救〉是如此地刺眼。 那個排擠過動兒的媽媽最後是這麼說的:「希望大家多多體諒關懷那些特殊的孩子」。告訴我,誰是大家?這份體諒和關懷不應該是從自己開始做起嗎?告訴我,這份體諒和關懷,難道是建立在排擠和「『畢竟每個為人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有個健康健全的成長環境』,所以對於那些無法選擇自己生活的家長或孩子們就不要再出現在我的面前」之上了嗎? 我腦海中突然出現「公主病」這個名詞,而接續而來的是,「當一個生了『公主病』的人變成了媽媽的時候……」。 我們曾幾何時,這麼習慣於把自己獨立於人群之外?甚或是,高坐於金字塔頂端、踩在別人傷口上的人? 是的,我們有追求更美好、更接近自己夢想生活的權利。但是我們沒有踐踏或是嘲諷那些被我們任意定位成「失敗者」的人的權利。 另一個故事是有點相似、但「失敗者」卻不太一樣的故事。故事裡面的「成功者」是一個畢業於航運管理的五專生,靠著家人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建立了一個公司,最後登上富比世億萬富翁的排行。他說了一句話:「炸豬排(雞排)有必要唸到博士再去炸豬排(雞排)嗎?你初中、高中、大學、博士念這麼多,政府補貼這麼多錢,結果你去炸豬排(雞排)。」是的,成功不需要靠分辨豬排或雞排來完成;是的,關心金錢是否能得到最大的利用也沒有錯;是的,選擇賺很多很多的錢,用這些錢為自己、自己身邊的人和社會上的弱勢族群做事也是好的。但是這並不代表一個被認為是浪費教育資源的「失敗者」就不能去尋求自己最喜歡的工作;也不代表在投入大量的心力取得博士學位後,被人家用金錢來定義自己所選擇的人生是不恰當的。 成功者的經驗是自己的經驗,要大家都複製同樣的經驗嗎?人,不能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尋求所謂的成功、而最後自己承擔所謂的成功或失敗嗎?人,不能說出It's not that I'm so smart, it's just that I stay with problems longer. 之類的話嗎? 因為每個人都不一定會成為王永慶或比爾蓋茲,所以王永慶和比爾蓋茲才有發揮自己才能的空間。擁有自認為irreplaceable的自信是好的,但是卻也沒有任意否定或嘲笑別人選擇或不得已選擇不成為王永慶或比爾蓋茲的權利。 其實,我只是想提醒自己:有差別心沒關係,但是不要常存著。 上帝不擲骰子;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種恩賜。一切風雨境遇還是可以雨過天晴的。 還有就是所謂的夢想成就與否,從來不是用金錢的多寡去衡量的。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