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移民的女人---從電視劇"大男當婚 大女當嫁"談起
2015/01/25 05:05:37瀏覽1555|回應0|推薦14

電視劇「大女當嫁」𥚃的姜大雁, 告訴自己尋找真愛沒錯; 剩下了, 又怎麼樣呢?感情的事情不能將就或者湊合,那樣也長不了!

只是到最後, 姜大雁仍不得不感慨, 自己難道真成了個滯銷產品, 高不成, 低不就?!

***       ***      ***

為什麼要結婚? 是為結婚而結婚, 還是為了要追求幸福快樂才結婚? 不同的動機決定不同的人選.

如何詮釋這個「當」字, 取決於當事人處世價值觀. 如何解釋, 決定了婚姻成敗, 更貼切說法是: 決定了這個婚姻的幸福程度.

戀愛中的談情說愛, 其實是個篩選過濾的作用.

開播於 2012年2 月的電視劇「大女當嫁」獲得廣大迴響, 同年 10月由徐崢及車曉演出的「大男當婚」接著推出. 說的是35歲剩男, 成家覓偶途上所遇到形形色色的「鳳凰女」、「利益女」、「務實女」「夢幻女」等類型女人事爾.  

其中徐若雲與蔡微瀾二類女人的擇偶觀點, 最具當今社會代表性與爭議性.


---徐若雲---

徐若雲(車曉飾) 出身哈佛大學博士, 擔任外資企業在華副總裁, 竟日周旋在耳虞我詐中. 看盡職場人性的貪婪自私醜陋面目後, 非常欣賞實誠性的人格特質, 於是與肩負房貸20年且無車的普通工薪階層曹小強(徐崢飾) 談起戀愛.

徐若雲想法很簡單也很天真:錢我來賺. 但她對於如何處理女富男貧, 男方自尊的問題上束手無策. 男方也在如何配合女方高消費及上流階層的社交活動上焦頭爛額. 

從衣著/飲食/消費層次/人生觀都存在巨大歧異的這類客觀存在的差異和薄弱的感情基礎, 最終決定了兩人不可能走到一起.

其實, 男女交往合適否, 也可以很簡單判斷出來:但凡出現過或曾經有過---- 更甭說屢次發生---勉強、忍耐 、不甘心的反應/經驗, 那這份姻緣/感情就應當極其小心慎重了. 它呈現的是兩個層次的生活習慣與品質, 代表著衝突的兩套生活價值觀. 門當戶對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看電視時, 自己就為車曉的扮相與投足的真實又貼切的詮釋而訝異. 那已不是演技或入戲所能扮演出的, 那得是經驗豐富方能使然. 上網查了一下, 原來車曉自己曾是過來人. 二年前的她, 正是隻飛上枝頭做凰凰的小麻雀, 轟轟烈烈嫁給山西首富李兆會. 這段婚姻歷時1年零3個月, 在2010宣告婚姻終結。(電視劇在 2012年播出)

知情人士稱車曉離婚主要是因為和丈夫性格不合而導致, 畢竟兩人的生活圈子是兩個水平線, 似乎沒有交集, 聚少離多成分手的主要原因。

一個經濟學者在談到車曉前夫李兆會時說:「企業和企業家本身就是一個相互循環。一個優秀的企業家創造一個優秀的企業,企業就是這個企業家的作品;而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本身也會促進企業家的不斷成長,無論他的管理水平、理論水平,還是他的人格修養,企業的成長過程也就是企業家人格修煉的過程。」反觀車曉, 卻是出身演藝家庭, 父母於十二歲時離異的尋常小家碧玉.

兩人出身背景反差巨大.

婚姻還是得講究門當戶對, 更何況婚姻不只是男女當事人而已, 它還牽扯到兩個家庭. 這是句真話. 什麼樣的環境塑造什麼樣的人, 也塑造那樣式的價值觀. 老祖宗很早就從經營人生裡, 歸納出這結論來. 俗話說志同道合、情投意合, 甚至沆瀣一氣、狼狽為奸、蛇鼠一窩、臭味相投, 講的都是相同的概念. 但凡男女在學歷/財力/年齡/歷練上, 差距過大, 就不是份穩實的姻緣.

戀愛與結婚過日子, 是截然兩碼事. 一個是精神肉體亢奮, 一個是柴米油鹽瑣碎事.

自己從來不看好嫁入豪門的影視女星或尋常小家碧玉, 更反對自己的兒女嫁娶此類侯門巨室, 亮麗的背後潛藏著幾無可化解的危機.


 ---蔡微瀾---

飛上枝頭做鳳凰是當下社會的風尚, 蔡微瀾 (馬蘇飾) 出身家境貧困, 典型來京的無房無車無戶籍的「北漂族」. 美麗卻很現實, 目的性強, 利用自身姿色擇富選優而嫁, 找個長期飯票 . 她用結婚為橋樑, 來改變貧窮命運, 獲取物質的安全感. 不選擇真心愛她的男人, 而就富裕甚或大她很多年紀之人. 她窮怕了, 唯有優渥的物質保證, 生活方能令她安心. 物質鞏固之後, 再奢談愛情.

她的觀點是無麵包就無愛情. 麵包先於愛情, 有麵包之後, 方再求愛情與性和諧. 至於能否又得到, 那是之後的問題. 肚子餓了, 先飽餐再説.

愛情/麵包究竟那個當優先, 不是個對與錯的命題, 它僅是個心甘情願的順序選擇. 代表的是不同價值觀與人生態度. 年齡差異/文化差異都不是問題, 只要對方有錢.

倒是, 但把麵包放在絕對必要、過份強調的態度, 卻也往往很可能是引鳩止渴 自作自受的. 種甚麼因, 結什麼果.

它的後遺症是極其明顯, 明擺在檯面上的, 只是我們往往視而不願見罷了.

挑上這類麵包絕對先於愛情的當事人, 往往也是見識比較膚淺類的外貎協會忠實會員. 當然也不是說俊男美女總是無腦無識之輩, 只不過這類以貎取人, 富裕之徒, 內在美往往入不了他她們法眼.

兩種不同層次的人, 不會互相吸引的. 一個取色, 一個有貌, 各取所需.

靑春美色是一種不會増値只會遞減的消耗品, 實用性與時俱減. 結婚之後色貌供需逐漸會失衡. 所以, 他/她們必須儘快生育, 方能牢固江山, 坐穩寶座. 所謂母以子貴, 父以子榮, 說的就是這道理. 古往今來, 這通則放諸四海依然. 

只是, 孩子一旦出生了,事情也就開始複雜, 不易解決了.

孩子真能穩牢江山寶座嗎? 年老色衰三千竉愛不復之後, 或竟至淪落休書一封?

男女情事更多是弱肉強食. 多少豺狼虎豹, 虎虎視眈眈, 環繞在側. 舊人的新鮮感漸失, 意味麻雀就能飛上枝頭. 麵包絕對先於愛情很可能的結果, 便是鳩佔鵲巢, 起爆點延遲.

離異或失和的家庭, 如果又有子嗣的話, 那又造惹出禍延下代的戲碼了 .

婚姻, 其實是種㚒雜著既有肉體/精神, 又有且經濟需求混合在一起的供需關係.唯有供需平衡了, 婚姻方能持續.

婚姻是種有效期的契約, 不是小說裡説的那種綿綿無絕期, 天長地久, 海枯石爛的. 那純粹是小說誤導虛構的. 一旦供需失衡, 從相敬如賓, 瞬間如冰, 甚而如兵, 視之為寇仇.

加拿大的溫哥華與美國的加州有著很相似的兩大特色: 兩岸三地有錢的華人移民特多, 也都以二奶村大奶廟而斐然聞名中外.

說大奶廟指的是丈夫把原配及小孩送到美加, 然後逢年過節,青蜓點水飛來探視; 彷彿廟中供神, 逢年過節方才燒香拜佛. 自己身邊多的是這類神佛. 每次參加聚會, 男人縂是極極少 (有個英文單字詞特別適合用在這𥚃 man, an iota of the group), 或者乾脆就說, 只有我一個男性而已好了.

放眼望去, 總是開著名車, 住豪宅的二奶/大奶帶著小孩. 

在溫哥華, 三百萬美金的屋子與豪宅扯不上邊, 兩百萬美金的屋子是 shabby house, 房價近千萬美金的方屬之.

月前, 朋友邀約慶生. 朋友的大房子有著極佳海景, 但只有媽媽與女孩兩人住, 很多房間空閒著. 整個大房屋空蕩蕩的毫無人氣. 這是所新買的華宅, 市價近六百萬美金, 先生從未曾來住過. 事實上, 先生已經超過半年未曾來燒香拜佛了, 而且可看到的未來, 也未曾有計劃上山進香.

朋友是個窮到只剩下錢花不完, 逢人強顏歡笑的怨婦; 朋友是個乾涸的女體, 活生生的一副久旱廢耕的女體.

看著身邊的這些怨婦、小三, 她們都曾經戀愛過, 怎麼就枯萎久旱了?

這些供奉在北美大奶廟裡的正宮, 日子過的並不踏實. 擔心著國內那早已發生的鳩佔雀巢二奶情事. 是翻臉然後給自己陷入經濟來源從此斷絕險境, 抑或乖乖的擔任著不虞匱乏的大奶身份呢? 又如何面對恒無止期的孤夜失眠以及自己那付活生生仍有慾求的女體呢? 華人圈裡又如此狹小, 紅塵慾事斷然瞬間滿城風雨.

男人是容不得既要我的錢, 然後又偷人的女人.

養在身邊的兒女可以仰視而終身嗎? 已然行為/價值都不復再是純中式思維的兒女; 中西文化的碰撞與衝突, 都不是廟裡的這些神佛所曾預料到的.

她們的日子真是難過的.

自己泠眼的看著宴會裡這些衣著光鮮, 穿金戴玉的女人, 一時之間倒不知如何看待她們了.

自己從不曾理解那樣的人生安排, 究竟是為什麼.

加拿大的溫哥華與美國的加州, 除了有著上述的兩大特色外, 還有一個共同的困擾. 這些來自中國富豪家庭第二代的婚姻交友問題.

如果兩家財力相當, 雙方簽起婚前協議自然較少困擾. 問題是如果女富男貧時, 在中國單子化政策下, 女方全部財富,日後都會由女兒継承. 女婿究竟是外姓外人, 在出於保護出嫁女兒日後的財富掌控權上, 就得大費周章. 男方是看上女方的財富, 還是人呢? 於是雙方簽起婚前協議就不是那麼容易與順利了. 就像電視劇大男當婚𥚃的徐若雲/曹小強, 當律師帶著徐若雲及徐若雲父親親筆授權書, 委託律師辦理婚前協議簽約時, 徹徹底底傷了男方自尊心一樣.

這段原本可以有結果的姻緣就破滅了.

老祖宗有句話說, 人算不如天算. 機巧算盡, 到頭來還是竹籃子撈水一場空. 可憐那天下父母心, 就是不懂也參不透富不過三代哲理. 錦衣玉食之子, 何嘗知人間疾苦, 嬌生慣養之子, 何嘗能掌控經營那批巨額財富呢? 花落到底誰家呢?  

其實, 甭說花落誰家, 富豪之家何嘗能出好子嗣呢? 那批錢對後代都是毒藥, 不僅傷身, 還會要人命呢! 等到千金散盡不復來時, 子孫就敗了, 樓就塌了.

我時常思索父母愛子女的這個愛字, 當如何定義, 然後如何實施. 後來發現財富是傳不下去的, 能傳下去的就只是如何讓後代知曉什麼是真正的快樂.

想到自己常說的詩書継世, 忠厚傳家. 看著身邊的人, 熙熙攘攘人來人往, 所為何事. 名與利而已. 爭來爭去又得了些什麼? 得到的多, 失去也更多. 利己利子嗎?

自己是在事業最頂峯五十歲時退下來的, 從未曾後悔過, 倒是納悶為何不更早些退休呢? 總是覺得退休後, 我的人生才開始.

現時想的只是旅行玩樂.

 

哈哈!於是, 我拿起沈復的《浮生六記·坎坷記愁》, 朗朗誦讀: 況錦衣玉食者未必能安於荊釵布裙也, 與其後悔, 莫若無成。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pmaple241&aid=2043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