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富士康(鴻海)深圳龍華廠區員工跳樓自殺事件看職場管理
2010/05/28 11:21:44瀏覽5684|回應7|推薦21

最近富士康深圳龍華廠區的一連串的跳樓事件,已經佔據了全世界的社會新聞主要版面,甚至已經演變成躂伐郭董事長的管理風格以至於把富士康打成一個壓榨廉價勞工的「血汗工廠」的形象。而後續的陰謀論及有心人士對富士康最大的訂單大客戶蘋果電腦I-phone惠普、戴爾等的產品抵制抗議活動正在火速蔓延,這不再是一個新聞事件,這是常久以來某種產業管理弊病的初期病兆,以及一個企業危機管理的重大課題,我相信這個事件終將平息,但這個事件絕對會變成一個近代企業危機管理的絕佳經典案例。

這個事件前期應該是製造業普遍面臨到的生產線員工不當管理的病兆,當然我個人覺得這中間也有很大的時代背景因素。首先,在媒體前一些富士康生產線員工的爆料,說一天要做很機械化的動作,一做就是十個小時,甚至因為缺工或想多賺點錢一個月還要加班一百多個小時,不懂製造業這個產業的人真會被這幾個畫面覺得富士康是「血汗工廠」。但是,業內的人就知道,只要是製造業的生產線非全自動化部份的流水線,在買不起機器手臂或為了成本考量,改用人工裝配、測試及包裝的部份,一定是一站就做一兩個簡單的機械式動作,把人當機器人用,一方面是人的自動校正能力有彈性,對於輸送帶送來的版面安裝位置,能不求輸送過程中的精準。為了降低成本,製造業中的「精準品質」是有絕對成本的。一方面為了避免步驟太多容易出錯疏漏造成不良率的增加,以及輸送帶每一站停留的時間也是有限的,所以,製造業的生態就是如此的工作情境。這一點是外界必須要能理解的,當一個人選擇了一個業態或一份工作你就選擇了一種工作方式,就以喜歡曝光這些表象問題的媒體而言,媒體人就有搶新聞趕截稿的壓力,尤其是日報的報社記者,白天跑新聞搶新聞,第一時間自己想辦法趕到現場採訪,晚上截稿前要趕回報社在截稿以前把報導交出,主編審核沒通過還要改稿,主編通過了,後面還有總編再審一次,雖然,現在有了電腦及網路,不用一定要趕回報社,但總要熬夜趕稿蒐集訊息資料,以便做出一個更客觀、更公正、更專業的報導,那媒體人也很辛苦甚至辛酸呀。再看看那些待在總機房一天十個小時的拼命轉接電話的人們,那些在模具工廠、鐵工廠成天跟藥水和酷熱為伍的小人物們比,或許在富士康還幸福一點。

另外一個不可忽略的是時代背景因素,在九O年代後是一個少子化的年代,以及大陸一胎化政策下的少子化現象,讓新一代的年輕人的耐挫性EQ變差了,遇到挫折不再是忍耐及學習面對,而是逃避或是採取直接對抗(打架鬧事)或是言論上的批判(吵架謾罵或是上網亂造謠生事)。當然,極端的就是那些不擅表達或是不會宣洩壓力的人,則走向了自殺一途,認為一死一了百了,要不就是以死明鑑,甚至認為用死可以讓那些欺負他的人或主管能被懲罰,種種的極端想法,把他們帶到了自殺的邊緣,再透過媒體或網路對自殺方法的宣傳、傳播,讓這些人覺得產生的關注焦點效應,可以達成他們的認知,這就讓跳樓自殺變成瘟疫開始傳播在這群悲情邊緣人的心靈上。200多年前德國文學家歌德出版了一本小說名叫《少年維特之煩惱》,這本書出版之後不但讓哥德從此成名,還在整個歐洲掀起了一股模仿主角維特自殺的風潮,讓好幾個國家把他列為禁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社會學家大衛·菲力浦斯把這一現象命名為維特現象,並透過研究證明在自殺事件被大幅報導之後,該篇報導所覆蓋的區域自殺率也會因此快速的上升。 這可是有歷史的學理根據的說法喔!

長久以來製造業的生活本來就是這麼一回事,但是,以前會到生產線的作業員,大部份都是想多賺點錢但又沒有學歷或不容易找到其他工作才會去生產線當作業員,或因為家中兄弟姊妹眾多,為了貼補家用往往是老大輟學到工廠當作業員或學徒,想趕快賺錢貼補家用。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出來工作的人,就特別能吃苦,特別喜歡加班多賺點錢,「娛樂」「休假」對這種人而言是「奢侈」的代名詞。因為,人力市場結構的改變,近代的管理學要更重視員工心理素質的管理,基層員工的「社會教育」「人際關係教育」「自我情緒管理、壓力管理教育」都要特別重視了。簡單的可以舉辦具有此功能的「電影讀書會」「團隊活動」的方式在組織團隊中推廣。有預算的則可以借助專業的企業培訓專家,協助舉辦戶外拓展、野外求生團隊活動或是在課室中舉辦的團隊建設、團隊動能的培訓課程。至於在組織中設立專業的心理諮詢輔導室,多少有幫助,但如果真懂心理學的就會知道,最佳的心理輔導還是要由主管本身做起效果才會好。畢竟每一層級的員工都有上級的指揮領導,如果管理層的心理輔導素質或輔導能力不佳,團隊的氛圍就不一定會好,人員的流動率及意外變數就會多了。

企業文化構成的因素非常複雜,但部門文化卻是由部門主管的言行舉止所決定的,所以,面對九O年代這群耐挫性相對低一點的職場人力資源,那些過往靠霸氣闖出一片江山的企業家或管理層,真要彎下腰重新學習這個層級的管理互動技巧了。郭董不但是台灣的富商,更是寫下了台灣製造業傳奇故事的成功企業家,在成就及能力上我沒有資格評論他的功過,但是,這次的事件,就像他自己說的,是考驗他的經營能力,事件終將平息,過往他的管理造就了鴻海這樣一個偉大的集團,但是,大家都別忘了,產品會有生命週期,企業也會有生命週期,以往台灣管理界會津津樂道的「許文龍創造的奇美電人道管理」的成功案例,也在企業生存的競爭中畫下了休止符!管理沒有對錯,但是,隨著媒體甚至網路資訊的發達,各種人權意識的抬頭,各類訊息被極端的放大曲解,管理已經不能只靠單純的制度層面就想做好管理,未來的管理層,要多學習實用心理學管理方式 (不是去學校學的理論心理學的東西),要先學會認識自我,並能自我激勵及學會輔導員工及激勵下屬的教練技巧,溝通不再是一種表達的方式,一定要把溝通技巧上升到人性管理、換位思考的真誠溝通的境界,溝通技巧是可以學習的,良好的溝通技巧等於良好的人際關係,有了良好的人際關係,那些諮詢室、休閒中心、康樂室等硬體的使用者才會有樂趣才會有生命力的。

2010042627日幫湖南湘潭全創科技(台商)做了一場為期兩天的管理其實很簡單的管理培訓,驗證了我的想法,管理層的心態改變了,他的管理行為及言談舉止就會改變,所產生的管理效果就會明顯的改變,再加上全創科技的老總陳明星總經理,本身不斷的推動學習型組織的企業學習互動文化,發現製造業可以在員工走出廠房外,有更多的生活樂趣及團隊生活焦點,也能不斷的創造出更多的成就感來滿足每一種人的自我實現的需求。

本文作者:太陽國際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振平老師

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2224
電話: (02) 23673655 
老師知識管理互動網:www.e-km.net

2010年七月開站的「太陽集購網 www.sun-gogo.com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pchen01&aid=4074420

 回應文章

dalesongtsu
龍頭大企業
2013/03/27 16:52
一直不明白...請一個台勞可以請三個外勞....我在龍頭企業輪班30多年操作員.上級在我退休前幾年最愛講的...老師意下如何?大陸同胞跳樓輕身...離鄉背景...壓力之大..可體會.

CYC
郭台銘的下一步?
2010/06/09 21:10

那這樣鴻海該如何去解決這樣的事件會比較好?

還有就是,那麼鴻海未來的發展會是如何呢?

因為若是沒有完善處理的話,鴻海會不會有危機?

像後來取消的死亡補助,是正確的做法嗎?

今天又看到報導說,鴻海考慮將工廠遷回台灣

這樣的做法會有甚麼樣的影響?

陳老師 ( 陳振平 )(jpchen01) 於 2010-06-10 12:40 回覆:

你問了一個需要無數專家整合才能答覆的問題喔!

我以個人的角度提出個人的看法,

首先,我們已經從媒體得知郭董已經連續二次調漲了基層生產線勞工的基本工資達30%以上,

也招開了股東說明會,以面對加薪造成香港富士康及台灣鴻海股票的持續下跌,

以及多家投資顧問以及信用評鑑公司調降鴻海的獲利預期,

並且,這一波的調薪也造成昆山的日資及台資企業先後發生基層生產線員工示威抗爭要調薪的群眾運動,經地方政府官員介入也都同意加薪後才平息了抗爭。

從以上媒體的真實報導,你就會發現,鴻海大陸富士康的事件只是冰山的一角,郭董以他霸氣的個性鐵腕做了加薪的動作,快速止痛。因為,管理學上調薪獎金是立即有效的方法,但後遺症很大,而且這個後遺症將會衝擊整個大陸的製造業,也會讓大陸廉價勞工變得不再廉價,這也會讓製造業必須思考儘快再找新的地區,以便轉移投資風險及成本的節節上升的問題,南美、越南及蘇俄都將會是下一個轉戰的主要考慮市場區域。

製造業要回台灣的可能性並不高,因為製造業動輒好幾萬以上的基礎勞力需求,台灣是很難滿足這樣的市場需求的。先不談成本的問題,台灣少子化以及新一代的年輕人無法吃苦,也不願吃苦,所以,台商回台灣是無法招足這麼龐大的勞力需求的!

要回台灣都是無耐的心聲,當然回家比較好。但是製造業是一個無底洞,要不斷的投資更新機器及不段的投入研發以便更心換代,營業額都很大,扣除折舊及更新設備的準備金,其實利閏率是很低的。所以,把研發中心或是新產品高利潤的生產線拉回台灣比較可能。製造業要全部回來台灣是不可能也不切實際的。

鴻海對外宣稱取消因自殺的死亡補助是必要的動作,因為,不僅有直接的證據顯示高額的金錢撫恤是自殺的誘因之一,大陸網站甚至誇張到鼓勵大家到富士康自殺喔!但是否會有桌面下的撫恤就不得而知了,但一般多少要給一些,但不要這麼高的金額。

就像我文章說的,企業是有生命週期的,鴻海是標準的強人領導型的大型製造業,在這一波的事件中,或許在兩岸的默契下不再刻意報導自殺事件了,也在郭董霸氣的加薪聲中事件會逐漸淡化,但是,因為利潤的下降也將會是鴻海下一個課題,如何讓投資者對他的股票有信心,讓他的員工對他們的企業有信心了。將會郭董的下一個課題了。當然,台商在大陸一直有的「台幹」「陸幹」的差別待遇及歷史文化的情結,也是台商要思考的入境隨俗的跨國企業的經營課題的時候了。

巧妙 喜歡上帝的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很奇怪
2010/06/02 15:42

工作不順為什麼不是離職

而是自殺

陳老師 ( 陳振平 )(jpchen01) 於 2010-06-02 21:00 回覆:

你提了一個不錯的質疑?

當一個人從負面去看問題的時候就容易躦牛角尖,

就會把罪過怪到別人身上,

怪公司、怪領導、怪同事、怪制度、怪政府........

殊不知,

每一個人的去留的選擇權是在自己手裡的,

如果你覺得是不得已或是不得不的時候!.....

那代表以前的你,自己一定不夠努力,

讓自己的競爭力不夠,

讓自己的彈性不夠、讓自己的空間不足.......

今天才看到新聞一群年輕的社運人事幫勞工抗爭,

把一堆企業家列為批判鬥爭的對象,

我沒跟這群企業家共識過,

我不清楚他們是不是真的剝削勞工,

但我知道他們創造的企業,

包含上下游及供應商,

他們養活了數十萬甚至數百萬個家庭,

所以,

我們應該報著感恩的心,

而不是忿世忌俗的老是抱怨這個抱怨那個,

負面的人的人際關係一定不好,

人際關係不好的人一定不容易也不會成功的。

陳老師於台北2010.06.02

陳老師 ( 陳振平 )(jpchen01) 於 2010-06-08 14:51 回覆:

這是我一位大學同學現任成功大學數學系的教授轉給我的一篇文章他是虔誠的基督徒

親愛的朋友:願您喜樂、康壯、有活力!
親愛的朋友,與您分享~

轉回,轉回,何必輕生

第2010-16期 2010.06.05

第二次世界大戰未戰死的他!不怕失敗的他!竟以自己為最後的獵物!】

台資廠富士康的『十二連跳』震驚兩岸三地,那些在深圳龍華廠自殺的年輕員工,面臨的是怎樣的生命處境呢?

根據大陸教育部的調查,全中國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大學生有自殺念頭,其中過半有憂鬱症傾向;台灣的情形更是令人憂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台灣自殺率世界第二。

不僅許多默默無聞的市井小民選擇自殺,許多名人也選擇自殺。這些名人我們大都耳熟能詳,也看過他們的作品或表演。他們有令人稱羨的成就與財富,但他們對人生卻是絕望的,選擇提早結束。

或許少有人的一生像海明威那樣的精彩。他是美國著名的小說家。第一次世界大戰時,19歲時奔赴義大利前線,頭部受重傷後回國。後來他還參加西班牙內戰,甚至於1940年到中國抗戰前線。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海明威又以記者身份出現於歐洲戰場,還親眼目睹盟軍的諾曼地登陸。

海明威體格魁梧,當他名利雙收後,就放手追求他歷來嚮往的捕魚打獵生活,經常下海捕撈幾百斤重的大馬林魚;還至東非遊獵兩個月,追殺獅子、豹、犀牛等猛獸,甚且遭遇兩天之內,所乘的小飛機兩次失事,雖身受重傷,但幸免於難。

海明威的作品具有獨特的明快風格,細膩的心理描寫,深邃的表達形式,因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發表的小說《老人與海》中有一句話:『人,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能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晚年,海明威由於戰時舊傷復發,新病纏身,痛苦不堪,於1961年以所心愛的雙管獵槍自殺身亡。第一次世界大戰未戰死的他!第二次世界大戰未戰死的他!與馬林魚搏鬥的他!不怕失敗的他!永保勝利者精神的他!獵捕猛獸的他!竟以自己為最後的獵物!

他的人生雖然精彩絕倫,卻沒有尋得人生的意義,指引他人生的道路。

《聖經》題到:你的存在絕非偶然,我是你的創造主。甚至在你未出生之前,我已經眷顧你。這表示人存在並非機率的產物,而是絕非偶然的。

愛爾蘭詩人穆爾,曾根據《聖經》作一首詩說:『來罷,憂傷的人,隨帶你煩惱,向著施恩寶座虔誠屈膝;來陳你心創痕,來訴你困擾...』其中有三句話『地無一個憂傷,天不能醫』;『地無一個憂傷,天不能遣』;『地無一個憂傷天不能脫』。

這個世界充滿了受傷的人,走下坡路的人,傷心絕望的人,但這裡指示了一條生命的道路,可以安慰醫治每一個受傷的心。

轉回,轉回;你們何必死亡呢?

這是神愛的呼喚!(李俊輝)

水深之處福音網 - www.luke54.org

附註:親愛的朋友,若你不願意繼續收到我們的「福音小故事」,請回信告知,以免繼續造成你的困擾;若你喜歡,也請你轉寄給你的好朋友一同分享,願神祝福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現代的企業才是問題本質
2010/05/30 18:12
個人認為,別怪就年輕人吃苦與否,時代已經變了,管理方式本來也要變,老是拿以前的人怎樣來比,本來就是不能比較的。而說起工時,台灣人向來是名列世界前矛,好好的責任制在台灣變成變相的剝削,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承受,我想多數的人在長時間工作下至少還能回到家,看看家人,訴訴苦,而富士康的新聞早就有明白的說了,「室友間是陌生且叫不出名的」,這種寂寞,在台灣,要嘛承受它到某一天的離職,要嘛就當下離職,然後忍受別人說「你不能吃苦的話語」。

鴻海在台灣也不能稱為沒有問題,台灣鴻海的員工要想自殺也會回到家才自殺,這類統歸情感問題和家庭問題,是不太會上報的,也不歸就於企業。今天不同的是在富士康廠區發生的,事件才這麼大。

小弟職場十幾年,我敢說台灣的產業形態和競爭使得普遍的人民不快樂,生活與生存之間,多數人仍僅在「生存」之道,而無法追求「生活」滿足。別看大陸少子化的問題,台灣已是無子化,因為青年的一代已給競爭約束化了。


陳老師 ( 陳振平 )(jpchen01) 於 2010-05-31 10:19 回覆:

謝謝來訪並留下腳印喔

很同意你的說法

當然,台灣從早期的產業加工到近代的產業代工,因為我們台灣人的勤勞造就了鎮份經濟奇蹟,大陸也一樣,新一代的年輕人在上一代努力打拼下擁有了相對的優渥情境中成長過來,當然吃苦耐勞的特性會差一點,而且這已經是普遍現象,因此,各企業真必須針對市場及人力資源結構的改變採取全新的企業管理方案加以因應。

現代的生活壓力太大了,台灣社會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偏偏社會因為泛政治化的族群對立,讓原本就越來越冷漠的社會,人情味更淡了,公民道德淪喪,這些都會讓這樣的悲情更難以因應,最近有團體幫死刑犯爭人權,又可以看出台灣有少部份的人又太過濫情,真不知那些受害者的家屬情何以堪。

我只能說別指望別人改變了,我們還是趕快增加自己的競爭力,靠自己自立自強吧。

陳老師於台北

2010.05.31


sk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肯
2010/05/30 10:37
有關富士康事件
看了幾百篇報導,評論
這篇算是十分中肯!
一家企業發生問題
又是最大企業
很多人很多報導竟以一種看戲的心態
好像在等下一幕
等著一條人命來祭旗!
這種已經偏頗的心思
怎麼可能做正確的思維?
一家公司成長壯大
經過千辛萬苦千錘百鍊
世界市場的爭奪
本就少數公司獲勝
商場競爭本質就是如此
不是一篇文章
一句話
就可輕易改變
一些人卻認為大公司都是壓榨勞工 下游廠商來獲利
大公司不前進很快會被淘汰
就像 蘋果電腦公司有一段時間也是很艱難
現實是很無情的!
很多人討論事情無法全面性思考
例如 代工廠不做一些機械動作那是由谁來做?
怎麼拿到業務
沒業務或業務少了 利潤不足 怎麼去支付薪資福利.....?
一些事都是環環相扣
代誌不是憨人想得那麼簡單就是了! 
複雜的出事原因完全算在一家公司身上
可以說是不可承受之重!


陳老師 ( 陳振平 )(jpchen01) 於 2010-05-30 16:43 回覆:

謝謝ski對我的博客有關富士康事件評論的肯定喔

沒有企業就沒有勞務需求就沒有工作機會

但企業如何經營的好

賺錢又能得到員工及社會的肯定就是企業家的功課了

但社會是多元性的

我們需要用更包容的心態去看每一個事件

陳老師於台北2010.05.30


bajou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找對員工很重要!
2010/05/29 14:19
很多年輕人多愁善感,情緒不成熟!不太適合這種單調的工作!若我是老闆我會選能吃苦耐枯燥,EQ好的人而不是年輕人!
陳老師 ( 陳振平 )(jpchen01) 於 2010-05-30 08:37 回覆:

謝謝你的回應,

主要是年輕人的成本低啦,

這也企業越來越要思考的現實問題,

當然,這也是為什麼台灣的製造業要出走的原因,

主要還是為了相對廉價的人力成本,

在台灣很企業保留少數的生產線在品質跟產能上都是非常高的,

但因為人力成本偏高,

所以只能做一些新產品相對利潤高一點的訂單,

這是勞力密集製造業在面對微利時代所必須因應的變動。

陳老師於高雄 2010.05.30

www.e-km.net


Toma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應該更宏觀的看這個議題-----是社會結構的大問題!!
2010/05/28 22:06
引用一段維基百科的文章------讓大家讀讀------檢察一下自己對這個議題的瞭解!!
****************
《自殺論》(Le Suicide)是涂爾幹(Émile Durkheim,1858年4月15日-1917年11月15日)的一部巨著。在書中,涂爾幹著手進行研究自殺的人們的特質,發現一種社會鍊帶的關係。
從事自殺的人,與社會的涉入較少,呈現鬆散的狀態;
相反的,在某些很少從事自殺的群體中(天主教團體、猶太教團體),歸納出他們共有的特性,也就是宗教涉入生活的程度非常高,而且社會聯結十分緊密。
而同樣的,人類社會中也出現過集體自殺的例子,這同樣也是社會聯結十分緊密的人才會從事的行為。
因此,他可以將自殺的人們分成三種類型:利己的自殺、利他的自殺和失範的自殺。
失範的自殺是社會價值的突然失去,無所適從而產生的自殺。
他認為自殺是一種社會因素導致的現象,並且反映社會的混亂狀況。
社會中經常出現的現象是正常的,偶然出現的是不正常的。
社會現象的本質難以確定,只能從外部去觀察。社會現象有一定的功能。它們產生的原因要從社會環境中尋找,而反對作心理學與生物學的解釋。
所以,涂爾幹認為自殺是一種常態,他認為自殺不應以個人心理探討,自殺是社會影響個人的,所以應該以社會學的角度將自殺化為一種客觀的社會事實,調查自殺率的變化。
****************
許多"跳"出來的結論式的評論------會不會"太粗糙"了?

Tomas
陳老師 ( 陳振平 )(jpchen01) 於 2010-05-30 08:22 回覆:

謝謝Tomas 的指正與留言

你所引用的維基百科的「自殺論」的定義非常好,

受教了,

不要太嚴肅了,

對我們企管界的人是要找出解決方案,

所以,

就會有不同的角度提出他們個人的論點,

沒有對錯,

但都是一種可能的思路。

比如因為第一位自殺的人獲得四十萬人民幣的賠償及父母終身的安家費,

產生了賺不到錢養家活口自殺效果最佳的錯誤概念,

都有可能是心理學的擴散意識,

社會是多元性的,

所以你給出的維基百科鐘呃最後結論

涂爾幹認為自殺是一種常態,他認為自殺不應以個人心理探討,自殺是社會影響個人的,所以應該以社會學的角度將自殺化為一種客觀的社會事實,調查自殺率的變化。

這也是涂爾幹個人的溣點,但是並不明確,

對目前富士康要解決眼前的問題也偏太理論的推論,

我文中引用的「少年維特的煩惱」反而是真實的案例˙也有明確的結論。

但我還是很感謝你的指正喔!

歡迎常上來互動喔

陳老師於台北2010.05.30於高雄

www.e-k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