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為什麼會自卑?
2016/09/14 10:48:51瀏覽7349|回應0|推薦0

「天生我才必要用」也就是每一個人都會有出彩的點,但偏偏人們愛計較、愛比較,總是羡慕別人比自己強的點,而忽略了自己也有別人羡慕自己過人出彩的點,這樣的心理狀態就形成了〝自卑〞的潛在的成因。當然在心理學上〝自卑〞有其一定的原理,詳細內容如下文。

 

有三個小孩,都是第一次被媽媽帶到動物園。當他們站在獅子籠跟前時,第一個孩子躲在他媽媽的裙子後面,說:“我想回家。”第二個孩子站著不動,臉色蒼白,渾身發抖,卻說:“我一點也不害怕。”第三個孩子兇狠地瞪著獅子,問他的媽媽:“我能向它吐唾沫嗎?”

 

這是個體心理學創立者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講的一個故事。如果獅子象徵著高貴、勇猛和強大的東西,那麼它在你內心喚起的卑微、懦弱、渺小的情感就是自卑感。

 

自卑是如何形成的?

 

在一個讀書會上,我認識一個美女。她不僅容顏美麗,穿著裝扮也別具一格,頸上腕上常佩戴著一些漂亮飾品。落座前,她總是先將長裙衣飾依次整理一番,才抬起美目觀人。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她,那就是“冷豔”。

 

就是這個冷豔美女,在一次分享中,說了一句話,把我驚著了。她說:“我挺怕代老師的,她看起來不容易接近。”我的第一反應是“什麼?!什麼?!”要知道她說的這句話,恰恰是我對她的感覺。她像讀書會上的尊貴女王,而我只是個普普通通的灰姑娘。

 

事實上,我倆幾乎沒有任何私下交往,那我們是如何得出對方“不好接近”的結論的呢?只有深入內在,並對自己足夠坦誠,我們才會發現自己的“小秘密”。這裏面有兩種主要的心理機制:比較和攻擊。

 

面對一個美女,我拿自己和她比,覺得自己不僅容貌不如她,穿著打扮不如她,可能工作家境地位等等也不如她。

 

其次是攻擊。比較就是一種競爭,競爭就是在智力和體力上對他人實施攻擊。

 

“自卑者的攻擊多半是在其內心裏完成的”曾奇峰在一篇文章中描述了這個隱秘的過程:在面對一個假想的競爭對手時,人們的攻擊性自動發射。如果對手顯得比自己強大,攻擊性就很快朝向自己,便出現自卑者都有的內心世界:自責、壓抑、焦慮或者恐懼。這個複雜而迅速的過程,自卑者和旁人通常都察覺不到。

 

他認為,形成自卑的過程大約有兩種。一是在小時候跟成人的比較過程中,每個兒童都有不如成人的深刻體驗;再加上某些不太利於成長的環境,自卑的狀態就可能凝固在心裏。二是每個人對自己的事情都比較瞭解,對別人的事情比較不瞭解,在自己的視野下,神秘的那邊被不自覺地賦予一些同樣神秘的力量或者光環。

 

這就形成了一種非常有趣的情境:我與冷豔美女在初次見面的瞬間,表面上我們都不動聲色,在我們意識不到的內在世界,卻電光石火般完成了攻擊與自我攻擊的過程。我們在沒有任何語言交流的情況下就得出結論:這個人不好接觸。

 

自卑者有什麼表現?

 

上面的三個孩子,在面對獅子時,都感覺到了同一種情緒:害怕,但他們的表現卻有著巨大的差異。與這三個孩子一樣,人們在面對自卑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表現方式,有些表現甚至完全相反。

 

在自卑感的一極,是那些情感脆弱、神情拘緊、低聲下氣的人。在另一極,是那些爭強好勝、狂妄自大、自我感覺良好的人。我們把後者稱為自戀。極度自卑和自戀的人都是少數,大部分人處於兩者之間,有時有點小自卑,偶爾有點小自戀。

 

自卑者與自戀者的外在表現是如此不同,人們很難看到他們內在共同的東西:自卑。自戀者那種自我感覺良好的表現,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很容易讓人認為他們是強大與自信的。

 

但如果觀察自戀者的行為,就會看到隱藏在他們內心的自卑。如果我們看到一個傲慢自大的人,他的感受不難猜測:“別人想要輕視我,我必須向他們顯示出我是個重要人物。”而如果一個人說話時輔以強烈的手勢,也可以推測他的心理:“如果不強調一下,我的話就毫無分量。”阿德勒說:“我們不妨猜測,在任何一種淩駕於他人之上的舉止背後,都有一種亟需隱藏的自卑感存在。”

 

我國著名精神病理學家許又新教授又為我們提供了認識自卑的另一個視角,他認為,“在我國,自卑往往是恥感的別名”。在我國特有的文化背景下,自卑感特別容易製造出一類人,他將他們稱之為“面子人”。對這類人來說,沒有比面子更重要的事了,面子是他們最高的追求。

 

他們為什麼如此看重面子呢?最核心的是讓自己免於恥感。遺憾的是,他們在追求面子的行為過程中並沒有滿足感,只有當別人讚賞時才能感到滿足。他們要看別人的臉色過日子,對人們的批評議論和態度十分敏感,因而他們經常有害怕丟臉的焦慮和緊張。“面子人”沒有脊樑,自己站立不起來,要靠別人賞臉來支撐。

 

如何辨別一個人是不是真正自卑?阿德勒提供了一種方法,即“我們很難假定一個帶有強烈自卑感的個體,會是個看起來柔順、平靜、自製並且和善的人。”

 

如何超載“自卑情緒”?

 

既然自卑來自於比較,我們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自卑感,因為我們不可能時時處處都比別人強。如果我們能夠保持勇氣,直面自己的不如人之處,並用一種現實、建設性的方式來改善這一部分,我們就能超越自卑,獲得真正的自信。因此,自卑並非總是壞事。阿德勒就把自卑感看成人類處境得以改善的動力之源,他認為一切人類文明都是基於自卑感而發展起來的。

 

但是,很多人走向了另一條路,要麼逃避自卑,認定無法改變自己的處境;要麼乾脆就假裝自卑不存在,甚至欺騙並強迫自己憑空產生一種優越感。戴上這樣一種心理假面,一個人只能獲得一種短暫的優越感,卻讓自己長久地陷入自卑的泥淖。如果是這種情況,我們說這個人有了“自卑情結”。

 

阿德勒“自卑情結”定義為:當有問題出現時,如果個體無法恰當地適應或應對,並且堅信他們一定沒有辦法解決。陷於“自卑情結”的人,更在乎“不要失敗”,而不是“爭取成功”。

 

要超越自卑,首先要辨識出自己的“自卑情結”。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雖然人人都會自卑,但大部分人都不承認自己自卑。許又新在《神經症》一書中說,“壓抑使恥感與觀念分開,使他們並不能清楚地意識到恥感,而只是模糊地感到緊張不安。”因此對很多人來說,他們認為,“我不自卑,我只是有一點緊張。”

 

以我自己為例,我有一個長久以來的毛病,就是在某些情境下,忽然失去用普通話順暢表達自己的能力。那時,我能覺察到自己臉頰發緊,一說話就帶著濃重的家鄉口音,似乎變成了一個口笨舌拙的鄉下姑娘。經過長久的觀察,我發現自己在面對一個或一群在經濟和生活中明顯比我優越的女人時,會變得口拙。當我口拙時,如果仔細傾聽,內在會有一個小聲音說:“我不如她(們)!”

 

從心理學的視角來看,口拙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它在強制我:少說話,免得出醜!美國加州大學桑塔巴巴拉分校的社會學家湯瑪斯·謝夫說:“每當我們有羞恥感時,我們就會抑制情感的自由表達。唯一的例外是憤怒……羞恥感是最不易承認、最難發洩的情感。”

 

辨識出自己的“自卑情結”並對此保持覺察,這種專念的態度本身,就會讓我們更好地超越自卑。我也是在最近,才把口拙看作是我的“自卑情結”的一種表現,才坦然承認自己是一個自卑的人。口拙時我會看到自己內在的恥感,告訴自己不必通過去攻擊別人來攻擊自己。這樣一段時間之後,口拙的強度與頻次都少了很多。

 

曾奇峰對此有更好的表達,他說“每個人都是大自然獨一無二的創造物,所以每個人都不必自卑。這句話等於是說:每個人都不必通過瞧不起他人來瞧不起自己。”

陳振平老師

臺灣太陽國際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太陽集購網 ( www.sun-gogo.com )

E-MAILjpchen01@ms25.hinet.net

陳振平老師新浪網博客:

http://blog.sina.com.cn/ jpchen01

陳振平老師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jpchen01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pchen01&aid=7430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