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23 10:03:24瀏覽4132|回應0|推薦4 | |
一、恭喜你當上主管了 星期一的早上,林賀哲才剛踏進辦公室,他的同事小莉告訴他老總找他。賀哲心想,莫非又要加重他的工作,他實在快吃不消了。他的主管剛離職不到一週,公司尚未派任新主管,部門同事都各自為政,由於他在部門工作時間最久,自然有很多額外的工作會落在他身上,已經讓他忙得暈頭轉向了。 一踏進老總辦公室,老總笑瞇瞇地說:「賀哲,辛苦你了!你的表現大家都有目共睹,我和老董商量後,決定晉升你為客戶服務部門主管。從今天起,你就是客戶服務部門的主任,希望你能好好發揮,展現出更好的成績來、、、。」賀哲內心一陣欣喜。退伍後,他到這家公司的客戶服務部門,擔任服務專員已經二年多了,平時工作認真,績效頗佳,又有責任感,以前他的主管只要交辦到他手上的工作,他就會盡心盡力如期完成,也因此常常獲得獎勵。雖然,他知道自己早晚都會做上這個位置,只是不知道這麼快他就有機會了。 走出老總辦公室,回到部門。人事部門的王經理拿著人事命令的公告,走過來跟他說:「恭喜囉!林主任!」這時部門其他三位同事,才頓時知道賀哲當上主管了,紛紛過來向他道賀:「要請客哦!」。賀哲拗不過同事的起鬨,當晚他自掏腰包,邀請他們到KTV狂歡。歡唱中,賀哲難掩內心喜悅,覺得自己的努力終於有了代價,一定要全力以赴,不能讓老總失望。 沒想到,才上任二星期,賀哲發現,事情完全不是他所想像的。以前,他只要管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好,可是現在,只要是這個部門的任何事情都和他有關,而他的部屬一有問題也都會來找他。這些原本都是他同事的部屬,在他當上主管後,似乎有意無意和他保持了一些距離,有時還會意見相左,更甭提來協助他。讓原本工作已經夠多的他,現在更加忙碌,上班時間根本不夠用。有時候,他正在忙,卻臨時被找去開會,也使得原本預定的工作進度,無法如期完成,時間完全無法掌握,效率不佳,讓他感到十分痛苦。 就連開會,他也是滿頭包的。由於前任主管並沒有直接和他交接工作,所以,他根本搞不清楚開會前要做什麼準備?該如何報告?偏偏嚴謹又性急的老總,每次都會嚴格要求,他稍一疏忽,就會挨罵,導致他每次只要一開會,都面臨很大的壓力。 才剛上任沒兩天,老總就指派他一個新任務,要他舉辦加強客戶服務的活動。這個活動要協調其他部門,人力物力的配合;要規畫活動企畫案,確認執行細節;還要編列預算,申請經費。很多事情都要寫簽呈向上報告,可是,他寫出去的簽呈卻常被駁回,一下子說他格式不對;一下子說他沒有會簽,他覺得挫折感很深。 二星期下來,賀哲發現好多事情都不是他事先知道的領域,然而現在,他卻被任命去主導並掌控那些事情。他內心開始懊惱,也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能力勝任主管的工作,心想早知道如此吃力不討好,當初不應該接這份工作的。此時,他早就把二星期前,他剛當上主管時的喜悅,拋到九霄雲外了。 主管面臨的需求轉變 這是一個很真實的例子。這樣的主管,可能就發生在你週遭朋友,甚至是你自己身上。一般企業員工能有機會成為主管,一方面可能資歷夠;一方面可能在工作上的表現不錯,所以,當公司職位出缺時,很容易就會被納入考量,晉升為主管。其實,每一個人一生中,在工作職場裏,只要夠努力,又有能力,終會有機會當上主管的。只是一般人當上主管時,並未能深思,自己在角色上是否應該做些調整,有些人就算調整了,卻也終究不明白其中訣竅。 從員工變成主管時,最需要調整的是心態思考上的轉變。在職場上,一般員工是以「個人需求」為導向的。當你還是一般員工時,你是一個個體,一個個人貢獻體,你只要能在你既有的工作範疇內,清楚掌控時間、工作進度和目標成效,把自己的工作自我管理好,也就擁有自我掌控的基本能力了。如果你本身的專業能力也不錯,你就很容易會被列為表現優異的員工,當然就很有機會被任命為主管。 可是,當你成為主管後,你會發現,你的角色已不再是以「個人需求」表現為主。通常初階主管還會有不少的個人工作責任,但最重要的是,你要兼負部門責任,要帶領你的部屬,完成部門的工作目標,也就是你要協助部門每一個人,都達成他們的工作目標。依循這個理念,當上主管,在角色上就要將「個人需求」,轉化為滿足「員工需求」的導向。對下,你必須是這個部門員工的指導者和領導者;對上,你必須是這個部門的主要報告者和負責窗口。 因此,在多重角色的衝擊下,大部分剛晉升為初階主管的人,都會面臨很大的惶恐,發現很多事情都與你有關,似乎永遠處理不完。尤其,部屬多樣性的特質,更會讓你千頭萬緒,不知應該從何下手。 人事緊扣的管理核心 在進行管理工作之前,先來了解管理是什麼,對管理會有較清晰的輪廓,也較能進入管理的核心。就管理學家的定義,管理是實踐組織機能最關鍵的手段,透過協調機制和資源整合,領導統御團隊,創造絕佳績效,為組織和個人帶來明顯而具體的價值。 管理思維的發展,起源自東方的思想家和西方的哲學家,也就是當時的謀士,若對應近代商場,則類似企管顧問的角色。當時,這些專家雖各有學派,但大都主張以「人」性基礎為出發。在中國有孟子的「性善」和荀子的「性惡」兩大學派;在外國則以道格拉斯麥格里哥(Douglas McGregor)所提出的人性假說「X」、「Y」理論為分水嶺。 如果把中外學說融會貫通,簡單的說,X理論主張的是,人性本惡,是以「事」為導向的思維,認為人是被動的,人類天生就不喜歡工作,必須被強迫、控制、引導和受到處罰的威脅才會努力工作,達成工作績效,否則就會想逃避工作職責。Y理論則主張人性本善,是以「人」為導向的思維,認為人是主動的,人類天生就喜歡工作,只要給予較高層次的成就感、自尊心和自我實現的鼓勵,就會發揮高度聰明才智和創造力來解決問題,完成工作責任。 到底是以「事」為導向的領導作風管理較佳,還是以「人」為導向的管理較好?至今,仍是管理界熱烈討論的話題。基本上,這兩種領導作風都過於極端,有所偏頗,如果能融合運用,兼顧任務的目標性和員工的感受性,則會有較佳的管理成果。 在管理的素養中,「事」的管理其實只是工作目標的一環;想要順暢運作,更多的時候,「人」才是管理的關鍵。所有工作的「事」,都必須透過「人」去執行推動。當「人」的感覺不對、思考不對、作法不對,再簡單的「事」都無法順利執行完成。 了解人和事依存的管理關鍵後,適時運用「人」、「事」的領導特質,了解部屬行為的個別差異,激勵員工的成就動機,讓領導統御輕鬆上手,自然能發展出「人」、「事」良性的互動關係。 因此,當上主管,你第一要認清的是:先管理「人」,再操作「事」。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