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08 國內 ERP 市場解剖與攻略
2008/10/05 16:49:48瀏覽2243|回應5|推薦10

國內 ERP 市場解剖與攻略

 IT產業市場收入的瞭解

2004年麥肯錫季刊的高科技企業合併大勢所趨 “High-tech mergers take shape” 提到在 IT 服務行業中,專業服務和外包服務似乎已作好全面重組的準備。某些特殊領域的軟體很容易受到衝擊,如企業應用程式、存儲、網路及系統管理和安全、中間軟體以及應用程式伺服器軟體等。在硬體領域,目標是個人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網路設備和存儲系統;在半導體領域,目標是邏輯設備、記憶體和半導體設備。

意思說有些領域已經成熟到重組階段,即所謂類似的產品過多,或是局限於小市場的規模,市場競爭日益收入無法提升,為了生存展開併購或被併購或退出市場。從 IBM 併購(PricewaterhouseCoopers)增加客戶來源。例如,甲骨文公司(Oracle)對仁科公司(PeopleSoft)的收購行動就是意圖尋求更大的規模及更新的發展。微軟也併購 ERPCRM 的公司,但是對於美國本土外的市場還是難以切入。尤其是各國的中小企業 ERP 及商用軟體,還是屬於本土廠商的天下。

讓大家先瞭解一下 IT 產業市場的規模

主要 IT 行業及領域市場 2002年收入

 總收入 (億美元)8,620ABC
1Semiconductors1,74020%0%0%
2Hardware2,99035%44%0%
3Software1,46017%21%38%
4IT services2,43028%35%62%
 總收入 (不含半導體收入部份)6,880   
 總收入 (Software + IT Services)3,890   

資料來源麥肯錫季刊 高科技企業合併大勢所趨

http://china.mckinseyquarterly.com/Strategy/Strategic_Thinking/High-tech_mergers_take_shape_1397

 半導體與PC代工已經獨霸全球

台灣在半導體及硬體代工部份已經佔穩市場,許多產品排行都已經名列前茅,硬體供應鏈獨霸全球。但是在軟體及IT 服務一直沒有起色,除了Yahoo、趨勢科技、包括後來的 Youtube 都是在國外產出。雖然經濟部一直投資數位內容與輔導軟體公司轉型,商業軟體部份卻一直沒有顯著的成效。

國內軟體需求除了外商一些標準軟體外(微軟 OS Office,病毒軟體),商用軟體市場是最大,外商 Oracle SAP 已經把大型企業饞食的差不多了。國內軟體廠商卻一直無法突破產品標準化的瓶頸,始終停留在專案型的迷失,已經談過好幾次,不再多談。

IT服務產業一籌末展、政府應先從標準化著手

政府對國內軟體公司策略,應鼓勵產由目前專案的解決方案,轉成產品化。中小型這一塊市場,是外商難以搏鬥的區段,因此也才還有這麼多國內的 ERP 公司,每一家都有自己的顧問師,包括財務、生管、人資等等,熟悉自己軟體的功能,針對客戶需求調整設定,但並沒有能力在管理制度上與客戶溝通。在 2003年之前,幾乎有五成以上失敗,近年來已經逐漸改善。

協助建立軟體供應鏈概念

目前所有軟體廠商幾乎都是單打獨鬥,根本就沒有策略可言,本身所培訓的顧問人員局限在自己的產品。有限的顧問師每年也只能在能力範圍去做,無法量產。PLC 是工業區製程自動化,ERP 是企業資源整合自動化,但是軟體公司自己的產品卻都無法量化,應該自我檢討。如能從財務進銷存起步,人資管理,最後再導入生產管理,或許會比較順利。可惜中小型製造業都喜歡從生產管理開始,到後來要整合成 ERP 都失敗,因為生管的軟體本身沒有什麼標準可言。

經濟部勞民傷財的開運團

最嚴重錯亂大拜拜的開運團,根本就是勞民傷財,什麼輔導一家電腦公司e化可以拿到 800~1,500元,連走路工都不足,後來也出現許多執行單位都報假數據的案例。要怪地方的公協會,倒不如經濟部自己要反省。只是為了承報好看的數字給高層,其實根本經濟部也在欺下瞞上,每年編列上億元在搞辦家家酒的遊戲。

 IT服務及管理顧問如何取得專業分工

管理顧問與導入顧問其實是兩個世界,以正確程序而言,先要有管理制度的建立,再依制度導入企業ERP軟體。以目前國內許多軟體公司開發的 ERP 差不多已經可以符合中小企業的需求,可是問題出在中小企業沒有一套完好的管理制度。所以會遇到導入一半出現中小企業不適應症,現場人員無法跟上即時處理的狀況,致使無法發揮 ERP 的效益,是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何解決管理顧問與導入顧問的交集,一般目前稱為專案管理,算是熱門的認證職種,可惜此種專案管理經理,要進入 ERP 門檻還需要三五年以上才能養成,並非有了證照就有執行能力。

 中型ERP公司的轉型方向

ERP 公司都是由技術人員起步,從客戶需求撰寫程式,逐漸累積下來,開發為模組,有兩三百家經驗後,都有應付客戶需求能力,完成結案的信心。但是面對新的用戶,確需要花上半年時間才能讓客戶放心下單,成交率也在 20% 上下,銷售的成本居高不下。

相信 ERP 公司歷經十年以上,逐步建立起公司的規模。屢敗屢戰的經驗也造成對新客戶訂價的保守。同樣一套 10 人版的 ERP,價格帶 200 ~100萬之間,都有人買。但為什麼會差距那麼大?除了導入時數費用增加一些,差價約 80萬。這種問題一直在 ERP 公司經營者難以公式化的問題,失去了將近 30% 以上的客戶。

中型ERP公司沒有人願意主動積極賣 30萬以下的組合產品,失去廣大的商機。好像汽車業務員要轉業賣機車一樣。經濟不景氣,機車、腳踏車卻生意興隆,腳踏車銷售卻起死回生成為主流。前兩年你會相信嗎?

 

2005年台灣企業家數

 

資本額級距

家數總計

 

百分比

 
 合計1,259,385  100.00% 
 零  (分支機構)43,798  3.48% 
國內小型廠商市場10萬元  以下556,504 600,302 44.19%47.67%
10 - 50  萬元183,698 784,000 14.59%62.25%
50-100  萬元121,354 905,354 9.64%71.89%
食髓無味棄之可惜100-500 萬元209,101 1,114,455 16.60%88.49%
     
外商與國內廠商纏鬥市場     
500-1000 萬元63,827 144,930 5.07%93.56%
1000-5000 萬元60,283 81,103 4.79%98.35%
外商主力市場5000萬  -  1億元9,042 20,820 0.72%99.06%
1 - 5   億元8,569 11,778 0.68%99.75%
5 - 10   億元1,426 3,209 0.11%99.86%
10億元  以上1,783  0.14%100.00%

 主攻 30~50萬市場必有斬獲

在資本額 100萬以下有 90萬家,正航凌越華越….等有幾十家的小型商用軟體公司在分食,大部份也都採用免費資料庫。100~500萬元的公司也多半由前述軟體公司的銷售對象,但是效果並不怎麼好。

中型軟體公司主力放在 500~5,000萬的企業,沒有意願去開拓 100~500萬的企業,將近有20萬家,所以才稱食知無味,棄之可惜區段。建議中型軟體公司應盡力去搶奪此市場。

1顧問專家

2專業服務商

3加值經銷商

4教育中心

5系統整合商

6行業別

7通路經理

8業務經銷商

9產品供應商

10經銷體系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ohnlins&aid=2273928

 回應文章

李深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部、行政院 皆是空殼子!?
2009/03/21 18:06

經濟部、行政院 皆是空殼子!?

經濟部甚至行政院是個"空殼子"!? 工作外包出去本身沒有錯,但如把"機構"最重要的工作外包出去,而且"全面""利益不迴避"的外包!? 人民不禁要問要這樣的經濟部、行政院,甚至政府做甚麼呢?

http://blog.udn.com/glee/2694446



al1107
ERP廠商的未來
2008/12/30 11:21

發表個人意見,請大家參考:

1.中小型套裝軟體目前市面上,叫得出名字的前幾家,如正航凌越等,其實大家心知肚明他們的客戶成長到一定階段,現有的產品功能架構不足,勢必往上尋找中型ERP的軟體,雖然都試圖往中高階走,但效果不彰。而目前市面上始終有些名氣不響亮的專案軟體公司,號稱可以客製到符合客戶九成九甚至一百的需求,等到約簽下去,軟體開始撰寫,才發現是一場惡夢的開始,所以問到客戶ERP好不好用,八成的人回答說ERP有好用的嗎?這樣的答案聽到真是膽顫心驚,難怪小型軟體商上不來,鼎新軟體一樣賣得不錯,因為起碼有人背書。

2.通路的經營相信是軟體商的必爭之地,從我個人的經驗得知,其實正航凌越有不同的策略。正航採用"點"的方式,以鎖定幾家有能力的廠商,然後持續給予support,嚴格來說算恩威並施,所以有心想賣正航產品的經銷商,業績通常嚇嚇叫,但這樣的廠商數量畢竟不多。凌越則是朝"面"的方式經營,盡量的找尋不同等級的經銷商,期使在眾多通路商當中,發掘優質的配合店家。不同的經營策略也培養出不同的經銷體系,展現的風格也產生差異,就看客戶如何取捨。

3.中型ERP廠商真的上不去也下不來嗎?這個問題在現今的經濟環境,很快就會分出高下。大公司不是沒有錢,所以SAP,ORACLE只是他們認為該花的費用,小的公司預算就是少,甚至微型企業就更不用說只有個萬把塊的建置費用。所以M型化的交易方式也適用在系統的購買。那為什麼中型廠商不下來?很簡單,除了軟體價格外,顧問費用與客製費用已經是個居高不下的成本,要是價格下探,勢必破壞行情,不降,又是個苦撐的難題。那有人問,乾脆軟體很便宜,那跟客戶收顧問客製費不就好了?這種飲鴆止渴的方式只是另外一種自殺的行為,普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他消失的中型ERP廠商也跳脫不出這些範圍。

4.現在是廣告時間。服務導向架構SOA喊了很多年,而且似乎愈來愈多廠商開始標榜他們是SOA的產品或架構,但仔細看產品後,發現絕大部分只是個口號,只是想搭上這班列車,因為不這樣說自己的產品,很快的會被IT人員認為是過時的架構。目前本人任職的公司,是真正SOA化的ERP系統,流程的彈性,異質系統整合,甚至個人化的報表都已經實體化,眼見為憑,也是我從一個火坑跳到另一個火坑的決定因素(笑~),不便打上公司名稱,請上網搜尋SOA ERP吧。

5.價格,最後還是回到現實的價格問題。個人親身參與公司價格訂定的討論會議,強烈表達現在軟體市場的狀況,因此,努力找尋成本與價格的平衡點,相信客戶接受度不低。通路的經營也已推動,期使能殺出一條活路。

表達不少的意見,希望能與大家分享,有任何疑問或想進一步討論,可來信聯絡 allenlin@mail.lancer.com.tw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個人淺見囉!!
2008/12/28 08:49

版大,您好:

看了您ERP相關的文章,非常認同!!自身在小型ERP業界10年,從小小業務到負責整個北縣市的直銷與經銷,及參與全省的經營規劃,對市場的了解與觀察,跟您所說的正是幾乎相同,其實在50~150萬的市場,仍有很大可以揮灑的空間,我覺得最合適這一塊市場的是半套裝的軟體.大型ERP廠商提供的太過嚴謹與架構龐大,小型ERP廠商不懂這一塊市場的人所需要的流程,以致所寫的系統略顯鬆散甚者不懂這一塊客戶所說的語言,SAP曾想經營這一塊市場,因沒有找到對的代理商或經銷商,以致一直沒法切入市場;微軟想切入國內的ERP市場,但有太多的包袱與考量,加上所找的國外軟體中文化,並不適合國內企業的經營模式,我想外商是很難體會台灣企業經營的文化;國內的鼎新.啟台...也曾想切入這個區塊,但或許是因為較高階ERP賣多了,會覺得這個區塊的許多做法不合邏輯或是缺乏這區塊市場經營所需的積極與行動力,也是遲遲無法有所斬獲;加上近兩年來的大環境影響,ERP廠商的經營就陷入更困難的處境.個人淺見囉!!

wjl


Merchandiser(johnlins) 於 2008-12-29 17:05 回覆:

謝謝 WJL 的認同,大家都想搶食中大型 300萬元以上的 ERP 專案,其實大型 ERP 多少都靠一些關係,才有可能拿到專案。不管那一家說的天花亂醉,有多好的功能,其實每一家的功能已經都差不多了。

中小型需要靠價格,小型財會進銷存就是小公司花得起的價錢。

主要出在經營者進入 ERP 時,吃到甜頭,沒有心投入 Downsizing ,也認為中小型已經有人做,競爭劇烈,但這一塊沒有好產品,雖然有一些,但是在30~50萬上下,都由小型軟體公司勉為其難做。即使凌越、正航也沒有很好的規劃。


mate : 國會議員大戰奇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變通不夠靈活
2008/10/16 18:53
計劃追不上變化
Merchandiser(johnlins) 於 2008-12-17 11:57 回覆:
做好基本面管理,計劃修改應沒有什麼影響。計劃本來就是會因時空改善。謝謝mate*祝大家一路發 (lifeclassmate) 建言。

凡間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400億的市場
2008/10/11 16:20
說的好,食髓無味棄之可惜約有二十幾萬家,為何沒有人願意投入,20萬家 X 200,000/套= 400億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