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蝸居在陋巷裡一間不足8平米的小屋裡14年
2010/06/06 00:56:12瀏覽459|回應1|推薦1

3個孩子是夫妻倆的驕傲。(圖片來源:東南新聞網)

他們,蝸居在陋巷裡一間不足8平米的小屋裡14年,嘗盡生活艱辛。

他們,省吃儉用,每天沿街叫賣30多公里,靠賣油條、豆漿,供三個兒子上了大學。

他們,一天只睡5小時,一年休息不足7天,卻輕描淡寫地告訴孩子,生意比以前好多了,以打消孩子的掛念。

三個孩子上的都是三流的學校,這裡爛學校往往收費很高,要是過得如此清貧供養起來絕對困難;第二三個孩子沒什麼值得驕傲的,我哥哥在中國科技我在西南財經,即使這樣的重點大學在現在找份好工作仍然非常困難,我們也從來沒有過優越感,更何況該三個孩子在這樣的破學校。

他們租住在福州鼓樓區西營里市場附近,妻子林秀花,丈夫池文森,兩人今年均49歲。 十四年前,他們從莆田來到福州,憑著“決不讓孩子像自己一樣生活”的堅定信念,先後將三個孩子送進了大學。

初來福州時只會一句普通話 夫妻自嘲是“啞巴”做生意

池文森的老家在仙遊縣遊洋鎮的小村落裡,靠種地為生。三個孩子出生後,日子過得更加緊巴巴的。

97年年初,池文森向親戚借了一百元,帶妻兒離開老家。初來福州時,夫妻倆都只會一句普通話“一根油條三毛錢”,他們笑稱那時像“啞巴”。

“那時,我們什麼也不會,就想好好做些事情,把三個孩子帶大。” 池文森說,後來在老鄉的幫助下他們慢慢學會了普通話,甚至還會點福州話。

“剛來沒多久,我們學會了炸油條、做豆漿。”池文森說,靠著這點手藝,還有熱情,夫妻倆的攤子得到了許多顧客的認可。

“那時候真的很苦,一根油條才三毛錢,有段時間都想回去算了。”提到初來福州的生活,林秀英的眼眶紅了。她說,由於沒什麼文化,到處碰壁。 但一想到三個孩子,他們繼續堅持,“總不能讓孩子長大後也和我們一樣吧”。

想看奧運家裡又沒電視 3個孩子四處“蹭”電視

池文森夫妻的蝸居藏身西營里市場附近的小巷裡,轉幾個彎之後,才看到一間約8平米的小屋。

昏暗的小屋被分隔成兩層。 上層是臥室,下層則兼具了客廳、廚房、倉庫等多種用途。池文森說,睡覺時最苦,閣樓上的床鋪成通舖,孩子大人5個擠在一起,轉身的餘地都沒有,夏天更是悶熱難耐。 直到孩子們先後上了大學,才騰出了了些許空間,夫妻倆睡覺時也不必那麼擁擠了。

而家裡除了風扇之外,家電只剩一台用來放食材的舊冷櫃和一台小小的電視機。

“買電視時,孩子們可高興了。”池文森拉說,08年奧運會時,孩子們為了看比賽要到處“蹭”電視看。池文森看著很心酸。 為此,他戒掉了多年的煙癮,買了台一千元的電視。

一天只睡5小時 他們14年如一日

凌晨3點,天還沒有亮。林秀花夫婦就得起床,準備當天的各種食材。 6點左右,將做好的油條等送到預定的酒店。

上午9時許,林秀花一手提著20多斤的豆漿,一手扶著裝滿油條和燒餅的筐子用普通話和福州話沿街叫賣。她先在西營里市場附近賣,隨後到東街口,五一廣場。 林秀花說,她經常要補鞋,因為每天都要走上30多公里。 直到豆漿油條全部賣完才回家,這時候大約中午一點了。

下午兩點左右,夫妻倆再次出門擺攤。 池文森傍晚回家做飯。直到晚上七八點,賣完了所有的煎餅,林秀英才收拾好攤子,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

“每天都這樣,都沒時間帶孩子出去走走。”池文森說,一想到三個孩子的學費,他們一刻都不敢懈怠,過年才會休息幾天。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入不敷出,借親戚朋友的錢也沒還清。 一提到生活的艱辛,夫妻倆幾次紅了眼眶。

食材花費高成本 只為良心做生意 

連日來,記者與夫妻倆交談數次,發現他們的“生存觀念”遠比他們一輩子為兒女所付出的勞苦更讓人動容。 “我們很需要錢,但一定用良心做生意。”

每天下午,林秀英煎蔬菜餅,池文森則揉麵、摻蔬菜、下鍋。池文森煎海蠣餅,每塊餅裡都加入新鮮的海蠣。 由於夫妻倆手藝好,用料足,又熱情,攤位前顧客總絡繹不絕。

在池文森相處的幾天裡,記者發現,他每次都是用新鮮的油來烹炸油條,每天剩下的食材都來做菜下飯,然後重新到附近的市場購買。

“每天都用新鮮的油。提高成本我不怕,要讓客人放心才行。”池文森說,為此,他做的油條成本相對較高,每一根的利潤不超過3毛錢。 所以得賣完最後一根才能回家。

鄰居楊依姆誇:“他們家的油條又大又好吃,豆漿也很不錯。”楊依姆說,她幾乎天天都會光顧這小攤。夫妻倆不管一天多累,都會把鍋碗、攤架清洗一遍,這一切鄰居們都看在眼裡。

夫妻倆感動鄰里 城管都網開一面

林秀花指著自己的衣服說,都是鄰居送的。生活的負擔讓她不捨添置新衣服。 她很慶幸能遇到熱心的街坊鄰居,特別是得知夫婦倆還要供養三個大學生時,鄰居對夫妻倆更好。

“居委會和段警也都非常關心我們呢。” 林秀花說,剛來福州時,有個別攤主見他們生意好會刁難他們,附近的居民和段警都會站出來替他們打抱不平。

而城管有時候也會對他們網開一面,林秀花說,她特別感激城管執法人員,也懂得知恩圖報,在擺攤時盡量向內側角落靠,不佔用街道太大的地方,“也算是對城管執法工作的小小支持”。

和孩子打電話也得掐時間 勤儉夫妻養出3個大學生

一說到三個孩子,夫妻倆顯得特別興奮。 林秀花說,孩子年紀相仿,老大在福州大學陽光學院,老二在集美大學,老三在福建師範大學。 “3個孩子都很懂事,是我們的驕傲”,林秀英開心地笑了。 孩子們平常最常說的話就是:“媽,等我們畢業以後就能夠為家裡賺錢了,你和爸爸就不用這麼辛苦了”。

說起老大,林秀花有些難過,“他是老大,幫家裡做的事情特別多,學習時間被佔用了,所以高考的成績不夠理想,但我還是覺得他很優秀。”明年老大就畢業了,夫妻倆能稍微鬆口氣了。

而老二呢,很勤儉,讀中學時,連一瓶礦泉水都捨不得買,再渴也忍著回家喝。現在老二在外讀書,有空時都會打電話回來關心下媽媽。 雖然很想兒子,但是她打個電話都得掐時間,還總勸兒子早點掛斷,“電話費太貴了,我們少說幾句。”

最小的老三才讀大一,他現在邊讀書邊打點零工。 “苦雖然苦,好在現在他們都考上大學了。”林秀花夫妻倆一直很樂觀,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等最後一個孩子畢業了,我們也不用這麼忙了,幾個孩子都說到時帶我到外面走走。”林秀花說完,掩嘴笑了。

http://bbs.66163.com/viewthread.php?tid=1566742&extra=page%3D3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oe0930&aid=4101193

 回應文章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十四年前,他們從莆田來到福州,.....
2010/06/07 09:24
莆田 ?

印象中是去媚州媽祖島必經之地?也就是鞋子大本營 ?

 聽說改革開放之初,台灣周至柔省主席某族人到福建搞鞋廠。人亡財盡。看來莆田是好人,壞人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