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17 14:46:59瀏覽527|回應1|推薦36 | |
回到最初的口腔期 這個“口腔期”好像是佛洛依德發明的名稱,在人類剛來到這個世界,第一個想要得到的滿足就是自己的肚子,要要想讓自己的肚子不再饑餓,就只有經過嘴巴的進食,讓自己獲得“飽”的滿足,然後就可以安心的睡覺,讓自己在睡夢中持續的成長。而在成長的過程裡,我們自己其他的感官也陸續逐漸發展成熟,連帶著心理上所要求的層次,也慢慢地趨向於多元化,我們的需求,不再侷限在吃的滿足,首先我們可能只要親人的擁抱,不同人的擁抱,使我們接觸到了不同的氣味,但是我們會判斷,只有母親的氣味才是我們最熟悉的,因為當別人都走光,最常抱著我們就是母親,也是我們最不陌生的味道,而使我們感到最安全的。 而在還不能自由行走的我們,總是盼望透過能行走的大人,帶我們去看一看不同的世界,世界應該不是只有天花板這一成不變的日光燈,應該不是周邊一成不變的枕頭被褥,也不應該是都是洗衣粉的香味道,任何一個新奇的味道,都會引起我們的好奇心。視覺的發展,使我們的視線不斷地加遠,我們也會好奇,在看不清楚的之外,還有什麼沒有見過的,在這種心理刺激之下,我們會運動我們的四肢來滿足我們的想像,直到我們自己能探索這個世界。 最近偶而看了一齣大陸的連續劇,看見他們對老年人的生態描述,真可說是入木三分,那些老年人沒事兒就是吃點零嘴,這位導演相當懂得觀察,連這種生活的細節都注意到了,其實說起這個零嘴兒,它並不是正餐,也不一定是非吃不可,反而真正需要吃它的是小孩子,因為小孩子的活動量相當大,他整天都動個不停,正餐裡的熱量,很快在還沒到下一餐前就耗盡了,當然小孩子就會找一些新的熱量來源,而糖的熱量,是能快速提供人類的血糖,因此小孩子的零食,幾乎都是甜食。透過了這種吃的滿足,我們會回到那種嬰兒時期的一切都知足的感覺。 而人一旦進入成年期,他所需要的“滿足”,那就不止要吃東西這一項,他可能需要的是別人的關懷,可能需要的是大家的肯定,可能需要的是眾人的羨慕,需要的項目是五花八門,但是卻不一定能滿足他的需求,那他們宣洩的出口在哪裡呢? 小女有位同學,是個非常胖的胖女孩,父親整天不做事不管家,只是喝的爛醉,而母親只得忙著開餐廳,這女生常常回到家裡都空無一人,而到餐廳去找母親,發現母親只跟用餐的客人非常親切,而對自己的孩子說『媽媽在忙妳沒看到嗎?』,我想這個小女孩在此環境薰陶之下,不變胖也很困難! 我不是一位心理醫生,所觀察的個案僅就身邊的一些個案,但是人類基本的需求不會改變,往往我們真正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卻轉嫁到口腔期的滿足,因為那是一種很單純的知足,但是實際上的問題並沒有解決,那是一種心理上的缺憾,必須找出它的病灶,認真地去面對它,而不是用口腔期的藉口來逃避它,就如同最近蕭姓藝人吸毒事件,戒毒之後使她胖了十公斤,可是大家喜歡看她瘦瘦的動人曲線,她需要的是眾人的目光、眾人的掌聲,她能不想盡辦法再度贏回鎂光燈嗎?有了名聲,不就等於有了金錢,那不什麼都有了?每個人生活上有不同的難處,但是我總是習慣冷靜地看自己的問題,也許像證嚴法師說的,只有面對它、處理它,才能真正放下它,不讓它成為我一生當中的遺憾。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