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06/07 21:47:56瀏覽271|回應0|推薦1 | |
我所知道的心理學 其實,社會的教育千百年以來,未曾間斷過,譬如我們所熟知的唐詩、宋詞、元曲…等,都充滿著社會教育功能,而學校僅是整合使之去蕪存菁,讓求知能有效率的學習,而不致於學習偏差,走火入魔!因此,授課的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就十分的重要! 心理學,是一門用客觀的態度,來探討、分析人性的「科學」!既然稱之為「科學」,其研討之結果,應是放之四海皆準!不可能只針對某些特定人們適用,某些不同人士又用另一套的標準!就如同人類所研發的一切科學,如數學、物理學、化學…,它們都是可以經由不同人,不同的實驗室,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而學習「心理學」這門科學,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持自己「客觀」的態度;因為一個充滿著「主觀」態度的學生,就如同一個裝滿了水的杯子,老師即使要把「知識之泉」倒入我們這杯子,勢必被我們排除在外,來上一堂課,在內心深處好像在展開一場鬥爭大會一般,那就失去一位做學生的樂趣了!其實,我們在每一次來上課的時候,應該把自己的成見放空,就如同一只空杯子一般,如此才能裝進大量新的「知識」! 而要放空自己,首先要學會跳脫、抽離自己,因為「自己」是一切「客觀」最大的殺手,因為「自己」的介入,而使得我失去了理性、客觀的判斷!要能夠「跳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人」,畢竟是一種情緒的動物,會有各式各樣的情緒,也是一種耽溺於感官的動物,這些感官卻常常欺騙了我們!就好比不同的膚色,不同的宗教信仰,會形成每個人不同的成見,那都是我們的感官─眼睛、耳朵欺騙了我們自己,試問,一位失明的盲人還能分辨黑人或是白人嗎?他只能分辨出好人與壞人而已!我們一般的凡人,也是能做到這一點,只是我們心中的理性,常常因為我們感官、情緒給蒙上一層厚厚的灰塵,而研習「心理學」就是把這一層的厚灰拭去! 曾聽過這麼一個故事,有一位女性新手駕駛員,開著新車上路,開著開著,車子卻在大馬路上熄火了,這位女性急得滿頭大汗,可是再也無法讓車子重新發動!她後面跟著另一部男生開的車子,也因為等得不耐煩,也就拼命的按喇叭,這女生發動得愈急,那喇叭也就按得愈快!最後這位女生終於放棄了,她走下自己的轎車,並且走到後面的車旁,輕輕得敲打對方的車窗,當對方把車窗搖下來的時候,她很客氣的對方說:先生,我對車子不熟悉,但是按喇叭,我卻很內行,我看你按喇叭像我發動汽車一樣急,這樣好了,我們各自做自己熟悉的工作,我幫你按喇叭,你到前面幫我發動車子! 以上僅是一則幽默的故事,看故事的人總會發出會心一笑,因為我們是旁觀者,若我們是當事人,在那種毫不留情面又急躁的喇叭聲,很難不被激怒的,因為我們的「理性」早已被我們的感官,我們的情緒所俘虜了!由此觀之,跳脫、抽離並不是那麼地一蹴可及,而是在「心理學」的領域中反覆地練習;六祖慧能曾說過一首禪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後面應接道: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我想,這才是修習「心理學」應有的精神吧! 多方面的觀察,也是「心理學」很重要的一門功課。過去在當學生的時候,學校裡的生活和家庭的環境是很少有交集的,要是我們仍抱著這種心態來學「實用心理學」,況且每一週僅僅只有兩堂課,那效果是非常地有限。其實課堂之上,老師舉的生活實例,也僅是讓我們有更深體悟的範本,在大千世界裡,每個人所遭遇的情境,決不可能一模一樣,所以也不能指望在課堂裡找到唯一的解答。因此,個人覺得「心理學」的教材應該是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課堂之上應是分享彼此生活上的心得,並校正我們比較不成熟的觀念。既然,我們的「教材」是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我們焉能生活的不比別人更認真,觀察的比別人更用心乎? 記得曾經看過一部電影,片名叫『返家十萬里』,它在裡面就有介紹「雁鴨」的習性,原來,「雁鴨」的飛行的行為也是經由學習得來的。牠們從蛋殼裡走出來,第一眼看到的動物,就認定是牠們的母親,牠們觀察牠們的母親,模仿母親一切的行為,當然,也包括了飛翔,若是這些蛋經由人類所孵化,小雁鴨們勢必不懂得如何地飛行,因此,片中的主角安排了用滑翔機教導小雁鴨們飛翔。由此可知,藉由觀察而學習,本來就是大自然界中,動物的一種本能,只是身為人類的我們要更加的用心,才能學會更多的智慧。 還有一點也是很重要的,那就是要懂得「問」!地球上的人類,都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階級之分,在西方就有貴族、平民、奴隸…之分,在東方也有富貴貧賤之差別看法,每一個人都想表現比別人懂得多,比別人更優越,有誰願意自貶尊嚴向別人請教問題呢?那不等於承認自己不如別人?除了…學生!以前當學生的時候,上課的時候,總是不太敢發問,倒不是因為維護自己的尊嚴,那時的小孩子那來的尊嚴,而是老師的E.Q.太差,他不是把我們罵成豬頭,就是叫我們罰寫,以「加強」我們的記憶力!所以,很多的學生都視發問為畏途,結果吃虧的,往往是我們自己,老師也失去一個改良自己教學方式的機會! 今天我們重新回到了教室,應把握再次扮演學生的機會,要了解,我們能提出問題,表示我們是一位專心聽講的學生,別人沒有提出問題,也許他們並不知道問題在那裡,我們想知道的答案,同學們也許也想瞭解,發「問」,這種「公益」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一項,個人認為是一位學生應具備的起碼條件,那就是不休止地大量閱讀,因為閱讀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識。我們活在人世間,所辛苦得到的一切,最後都將不屬於我們,只剩下一樣東西,那就是「智慧」!而閱讀正是增長知識,增進智慧的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閱讀一本書或是一篇文章,就有如吸取了別人一段地人生經歷,別人對人生的一番體驗與心得,我們可以省去再去經歷一次的光陰,所謂「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並不是指這「秀才」必須跑遍了各地,才能知道天下所有的事情,而是他勤於閱讀!所以「閱讀」是做任何的學問必須俱備的條件,不一定是針對「心理學」! 以上洋洋灑灑地野人獻曝,僅希望以其敝帚自珍的內容,能對一些同好者有些助益,是所至盼!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