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農曆曆法
2015/02/25 12:42:27瀏覽2727|回應0|推薦5

每次過春節總弄不清楚,會落在國曆(陽曆)哪一天,若是檢視農民曆更會發現,每個月的日數也不一定(29或30天),有時還要閏月,直到最近仔細研究才知道,原來以為農曆(正確名稱應為黃曆或夏曆)是陰曆,但實際上農曆是陰陽曆。

農曆長期以來被認為是陰曆的原因,就是使用朔望月(以月相定日序:每個月的初一是朔月,並以月相的一個循環為一個月);朔望月的平均長度約為29.53日,所以一個月有時是29天,有時30天,望月(滿月)較常位在農曆16日,而非一般人認為的15日。農曆夾雜陽曆的原因,是它以一個太陽循環作為一天(平太陽日:即24小時,並以午夜為日界),又以太陽在黃道上移動的情況,訂定每15度為一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稱為中氣),24節氣為一年,因此農曆的24節氣在陽曆的日期,反而比較固定。農曆的二十四節氣為:小寒(陽曆的1/5、6、或7)、大寒(1/19、20、或21)、立春(2/3、4、或5)、雨水(2/18、19、或20)、驚蟄(3/5、6、或7)、春分(3/20、21、或22)、清明(4/4、5、或6)、榖雨(4/19、20、或21)、立夏(5/5、6、或7)、小滿(5/20、21、或22)、芒種(6/5、6、或7)、夏至(6/20、21、或22)、小暑(7/6、7、或8)、大暑(7/22、23、或24)、立秋(8/7、8、或9)、處暑(8/22、23、或24)、白露(9/7、8、或9)、秋分(9/22、23、或24)、寒露(10/7、8、或9)、霜降(10/23或24)、立冬(11/7或8)、小雪(11/21、22、或23)、大雪(12/6、7、或8)、冬至(12/21、22、或23)。節氣的出現,最早從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定為春分和秋分,商朝時期,已經有四個節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才完全確立。

目前使用的陽曆(一般指的是額我略十三世在1582年頒布的曆法),雖然一般每年12個月只有365天,但因為每4年閏一日,每100年不閏,但每400年仍閏一日,結果使得陽曆平均每年會有約365.24天,接近地球公轉周期。

農曆利用閏月(閏月年)的方式,以維持24節氣的正常,因為陰曆的12個朔望月平均只有29.53*12=354.37天,與陽曆年差距約10.88天。農曆閏月的規則是:冬至所在月為十一月(冬月);前後兩個冬月為農曆年的長度;農曆年已達13個朔望月的年中於前冬至之後第一個無中氣之月置為閏月,只有12個朔望月的年中無中氣之月不能置為閏月。這規則使農曆在十九年中會出現七個閏月(十九年七潤法;一般規律為每三、三、三、二、三、三、二年一閏)。十九年七閏月會使農曆有 29.53058*(19*12+7閏月)=6939.69天,而陽曆十九年則有 365.2422*19=6939.60天,幾乎相等,因此許多人在十九歲生日時,農曆與陽曆生日會是同一天;若不是,則在其他19的倍數年時,仍有機會是同一天。農曆閏月年有13個朔望月,長達383.9日,因此閏月年一定有兩個立春(雙春兼閏月,宜嫁娶),隔年若無立春則稱為盲年(不宜嫁娶)。

農曆的年是以天干地支作為標記。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農曆紀年由甲子開始,乙丑、丙寅、丁卯、、、至癸亥為止,一個輪迴共六十年。農曆紀時為一日十二辰,以子時為半夜11至1點前、丑時為凌晨1至3點前、寅時為3至5點前、卯時為5至7點前、、、亥時為晚間9至11點前。農曆的正月初一為年首,立春為歲首,干支年與生肖年皆以立春(非大年初一)作為分界。農曆一歲一般為365日,有時為366日,與陽曆年相仿。

中國傳統曆法曾以冬至為年首, 因此冬至所在月稱為子月,且冬月仍被用為推算閏月之依據;一如陽曆曾以三月(March代表戰神)為年首,因此九月(September代表7)、十月(October代表8)、十一月(November代表9)、十二月(December代表10),皆與原來的本意相差兩個月。農曆是相當完美的曆法,因為陽曆的月(month)雖然源自月亮(moon),但其月份與月亮圓缺無關(農曆的月才真正代表月相周期),而陽曆的年雖較能代表地球公轉周期,但農曆的歲,亦與陽曆的年相當。

仿間常見的農民曆中,一般也含有生辰八字所使用的干支曆,其特點是以中氣定月序;以大雪至小寒前(冬至)為子月、小寒至立春前(大寒)為丑月、立春至驚蟄前(雨水)為寅月、驚蟄至清明前(春分)為卯月、、、立冬至大雪前(小雪)為亥月。干支曆的日亦以天干地支作為標記,一個輪迴共六十天。干支紀年和紀日已使用了兩三千年,本來月份和時辰只與十二地支配對,後來命理學家根據年干訂定月干,又根據日干訂定時干,才把年、月、日、時的干支合成我們常說的生辰八字。

中國古人對冬至的理解,是日影最長的一天的正午;冬至日就是最接近冬至時點正午的那一天。但現在科學已知冬至就是太陽直射南半球最南點(南回歸線)的時間,並且已經可以精確到幾點幾分,而現在定朔也可以精確到幾時幾分,因此當冬至日恰逢朔日時(因為冬至所在月為十一月),可能引發十一月是這個月,還是下個月的爭議。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nwu&aid=21104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