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萊姆病 Lyme disease
2008/04/29 21:08:40瀏覽1158|回應0|推薦0

萊姆病 Lyme disease

萊姆病在國內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萊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菌(Borrelia burgdorferi)所造成,主要是透過人畜共通的蟲媒「硬蜱」,叮咬後而傳播之人畜共通蟲媒傳染病。在自然界中,伯氏疏螺旋菌主要以野生鼠為自然宿主,其他哺乳類動物及鳥類乃是伺機性地經由病媒蜱叮咬而致病。因為萊姆病必須經由蟲媒傳染,其流行季深受硬蜱與宿主動物活動之影響,一般以每年春末夏初至秋天(5~8月),山野間硬蜱最多的季節為流行高峰期。因此前往野外活動時,應儘量著淺色長袖、長褲及長筒襪,並將褲管紮入襪內,活動後應利用時間檢查身體是否遭硬蜱叮咬或附著。蜱俗名稱為壁蝨(登山友又稱八隻腳或八腳怪),生活史可分為:卵→幼蜱→稚蜱→成蜱,而蜱一旦感染疏螺旋菌後,則可經由卵一代代相傳,亦即有所謂「跨蟲期傳播」。一般而言,蜱每吸飽血一次就蛻變發育為下一階段,因此一生需要有兩到三個寄主

病媒的腸道中攜帶有萊姆病的伯氏疏螺旋菌,由於病原菌的傳播多在叮咬人畜24小時以後,(尤其是稚蜱,身體只有約1~1.5毫米長,叮在人身上時喜歡在較黑暗面受到保護的皮膚,很難被覺察出來,而其整個完成吸食血液的過程約需3~5天,最為危險),所以如能在被病媒蜱叮咬的24小時內將其移除,可大幅減少被感染的機會(拔除時不要用手掐硬蜱,因為反而可能暴露出腸道的疏螺旋菌感染皮膚,並且因為其口器具有倒刺,即使已經死亡仍不會鬆口,因此最好能用鑷子將口器連同一部分皮膚一起移除,真不知如何是好的話,最好醫院掛急診)

萊姆病的病程可分為三期:

第一期:一般在硬蜱叮咬後3到30天,在皮膚發生慢性游走性紅斑(標靶狀紅斑,有局部灼熱,但無痛感),以及類似感冒頭痛、發燒、全身疲勞、寒顫、噁心、嘔吐、頭部僵硬、肌肉疼痛及淋巴腺腫脹等症狀。紅疹一般在3-4週後會消褪,然而如未能接受適當治療,就有可能會引起第二、第三期症狀。在眼睛部份可出現畏光現象與結膜炎的症狀。

第二期:一般在數週到數月之後,發生關節炎(60%)、神經病變(15%),末期可有顱神經麻痺、腦膜炎、及脊椎神經根病變等三大萊姆病典型症狀、及心臟病變(5%)等。在眼睛部份可出現貝爾氏麻痺(周邊顏面神經麻痺)、視神經盤水腫、視神經炎、或是視神經萎縮所造成的視力模糊。

第三期:一般在數月到數年之後發生,主要是慢性關節炎、神經精神疾病及周邊神經病變。在眼睛部份可出現鞏膜炎、角膜炎、虹膜炎、葡萄膜炎、黃斑部水腫、視網膜血管炎等症狀。

萊姆病的死亡率極低,但是第二、三期的慢性傷害的影響卻不小,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最好的方法。由於第一期的游走性紅斑只在八成的人發生,有兩成的人只有類似感冒的症狀,並且極少有人會適時發現自己被硬蜱叮咬,因此診斷上較困難。

 

硬蜱的形狀可參考下列網站:

http://www.canlyme.com/ticks.html

皮膚標靶狀紅斑可參考下列網站:

http://www.canlyme.com/rash.html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nwu&aid=182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