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27 17:46:05瀏覽4872|回應0|推薦2 | |
屈光不正的配鏡原理 屈光不正代表的是眼晴,在無調視作用(non-accommodation)的情況下,無法將遠處(六公尺以上)的物體清楚呈像在視網膜上。正常人的眼睛稱為正視眼(emmetropia),在無調視作用的情況下,遠處光線的焦點(focal point)位於視網膜上。近視眼(myopia)的眼睛,在無調視作用下,其焦點位於視網膜之前;原因為眼球的屈光度數(refractive power)過高,或是軸長(axial length)過長。遠視眼(hyperopia)的眼睛,在無調視作用下,其焦點位於視網膜之後;原因為眼球的屈光度數過低,或是軸長過短。散光眼(astigmatism)又稱為亂視,大多為具有兩個或以上的焦點,其可能位在視網膜前、中、後;主要原因為眼球在不同軸度的屈光度不一樣,最常見者為相隔90度處,具有最大屈光度差異。常見的規則散光(with-the-rule astigmatism)為眼球在180度(水平)具有最低的屈光度,而在90度(垂直)具有最高的屈光度;一般為年輕人。反規則散光(against-the-rule astigmatism)則是眼球在180度具有最高的屈光度,而在90度具有最低的屈光度;一般為老年人。 眼睛的屈光不正,大多數可利用鏡片矯治。基本原理為,當某鏡片置於眼睛前,可以使其二次焦點平面(secondary focal plane)與眼睛的遠點平面(far point plane)重疊時,此一鏡片即可做為此眼睛的矯正鏡片(corrective lens)。一般而言,近視眼需要利用凹透鏡片(minus lens),遠視眼需要利用凸透鏡片(plus lens),散光眼需要利用柱面鏡片,以達到矯治屈光不正的目的。屈光度(diopter)為鏡片焦距(單位為公尺)的倒數,例如凸透鏡片的焦距為0.5公尺時,其屈光度為+2D;配眼鏡時,+2D的鏡片一般稱為+200度,其度數以屈光度乘以100為之。 為了讓鏡片的二次焦點平面能與眼睛的遠點平面維持重疊,一般利用眼鏡架讓鏡片能固定在眼睛前一定的位置;大多為鏡片中心後緣與眼球表面距離14mm處,此為最常用的頂點距離(vertex distance),也是一般電腦驗光時,所設定的頂點距離。因此,若是改變鏡片或是鏡架形狀,使得頂點距離改變時,則所需要的矯正鏡片屈光度,就會有所不同。一般而言,越小的頂點距離,所需要的屈光度就越高(近視需越少的負屈光度,遠視需越大的正屈光度)。這也是為甚麼當近視要從配戴眼鏡轉為配戴隱形眼鏡時,需要減少負屈光度的原因: 常用的計算公式為:Fc=F/(1-xF) Fc為改變頂點距離後的屈光度;F為原本的屈光度;x為頂點距離的減少量(單位為公尺)
鏡片的焦點與矯正解說圖,可參考下列網址: http://www.medrounds.org/optics-review/uploaded_images/Figure12-735745.jpg F1為一次焦點;F2為二次焦點 http://www.oculist.net/downaton502/prof/ebook/duanes/pages/v1/ch036/004f.html 屈光不正與鏡片治療的解說圖,可參考下列網址: http://talkingtoneyecare.com/cms/wp-content/uploads/2011/05/Refractive-error-chart.jpg http://images.yourdictionary.com/images/medical/MEDastigm.jpg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