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等像 Aniseikonia
2013/04/22 15:59:36瀏覽7655|回應0|推薦2
不等像 Aniseikonia


不等像(aniseikonia )代表的是個別眼睛同時看到的物體,大小或形狀不等。一般而言,不等像的發生率可達5%人口,其中若是屈光不正的人比例更高。不等像可以造成頭痛、眼花、眼睛疲勞、畏光、閱讀困難、噁心、複視、心神不寧、頭暈、倦怠、立體感變差等症狀。不等像最主要的成因是兩眼屈光不等,包括不等視(anisometropia)及屈光參差(antimetropia),其中亦包含白內障手術及屈光雷射後,所造成的屈光不等。至於視網膜及視覺中樞病變等因素,也可以造成不等像,原因包括黃斑皺摺、黃斑裂孔、黃斑水腫、視網膜剝離、及弱視等。


兩眼屈光不等所造成的光學性不等像(optically-induced aniseikonia)可分為靜態不等像(static aniseikonia)與動態不等像(dynamic aniseikonia)兩大類;靜態不等像包括全不等像(overall aniseikonia)與軸度不等像(meridional aniseikonia)兩種,而動態不等像又被稱為不等隱斜(anisophoria)。全不等像主要是兩眼純近視或遠視度數不同所造成的不等像。軸度不等像主要是兩眼散光不同所造成的不等像。不等隱斜主要是兩眼屈光度不同的人,經眼鏡片矯正後,在轉動左右眼看週邊視野時,所產生的斜視。一般而言,軸度不等像較全不等像難以忍受,動態不等像較靜態不等像難以忍受,而一般人約在左右眼差距0.75D屈光度以上,就會發覺光學性不等像的存在。


屈光性近視(refractive myopia)指的是眼睛因為屈光過強,而造成遠處物體呈像在視網膜前,此種近視眼所產生的視網膜呈像會變小,相對於正視眼,平均每-1D可產生約0.25%的呈像縮小;當利用近視眼鏡矯治時,會造成視網膜呈像進一步縮小,平均每矯正-1D可產生約1.5%的呈像縮小。


屈光性遠視(refractive hyperopia)指的是眼睛因為屈光過弱,而造成遠處物體呈像在視網膜後,此種遠視所產生的視網膜呈像會變大,相對於正視眼,平均每+1D可產生約0.25%的呈像放大;當利用遠視眼鏡矯治時,會造成視網膜呈像進一步放大,平均每矯正+1D可產生約1.5%的呈像放大。


軸性近視(axial myopia)主要是因為眼睛軸長過長,而造成遠處物體呈像在視網膜前,此種近視眼所產生的視網膜呈像會變大,相對於正視眼,平均每-1D可產生約1.5%的呈像放大。


反之,軸性遠視(axial hyperopia)主要是因為眼睛軸長過短,而造成遠處物體呈像在視網膜後,此種遠視眼所產生的視網膜呈像會變小,平均每+1D可產生約1.5%的呈像縮小。


當利用眼鏡矯治軸性屈光不正時,根據納普規則(Knapp's rule)理論,其呈像將恢復到與正視眼一般大小。不過,因為軸性近視眼的視網膜神經細胞密度會降低,因此即使視網膜呈像與正視眼相同,但傳導到大腦時,仍可能因為受到刺激的神經細胞減少,而使得物體影像會縮小;反之軸性遠視眼,可能發生物體影像變大。


一般人的近視眼或遠視眼,可能同時包括屈光性與軸性的成分,但綜歸發生光學性不等像的情況時:近視眼度數較高的那眼,在配戴眼鏡後,相對呈像較小,而遠視眼較高的那眼,在配戴眼鏡後,相對呈像較大。


至於當兩眼屈光不等時,如何利用鏡片矯正,並改善不等像的差異及抑制不同鏡片所產生的不等隱斜等,目前以改用隱形眼鏡矯正,最為容易且方便。但若隱形眼鏡不能改善患者的不等像症狀,則應利用空間影像測量計(space eikonometer) 、不等像測試片(size lenses)、及不等像測試本(aniseikonia test)等,確實測量其不等像差異比例後,再以改變眼鏡片厚度(近視較深眼,增加鏡片厚度)、鏡片弧度(遠視較重眼,減少前弧度)、頂點距離(減少距離減少不等像)、加戴隱形眼鏡、或屈光雷射等方式治療。


全不等像的發生,可參考下列網址:

http://www.opticaldiagnostics.com/images/info_a_static.gif


不等隱斜的發生,可參考下列網址:

http://www.opticaldiagnostics.com/images/info_a_dynamic.gif
( 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nwu&aid=75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