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1/17 23:08:43瀏覽890|回應3|推薦40 | |
明心見性路終坦 入世渡眾始圓滿 修證路途坎又遙 禪師示階久恆傳...(劉昕題) 著重”看話禪”的【指月錄】第二十八卷中記錄了一段青原惟信禪師的『上堂法語』:「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觀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舊見山祇是山,見水祇是水。」
精讀禪師自述的這一小段參禪歷程,對於世間學智的學習修為,回首憶想,何人何嘗不是如此經歷?可...令人讚歎的是,禪師對學僧的這一段簡短的述說,卻道盡了世、出世間一切學人在各階段修練的心路歷程與意境!願學人皆能有此認知,才能堅持努力,耐心的熬過「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艱辛歷程,終究會有個休歇處!今就禪師參禪前後三階段的修證境界,發抒一點點個人的心靈體悟(看看就好!): 一、【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在世人情之常態
層峰疊然涓流瀑下,彩虹雲抹湖光山色,俗眼驚瞥,讚聲譁然;景物依舊,人事已非,卻有潸然淚下之悽嘆,這些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表相見地,留影回憶,再情牽夢迴一番!是不參不悟的情器牽扯表徵。
情器交錯牽扯,引人七情流轉,各執情鎖,心性受縛,養成各類習性,綜成世間之紛雜,身置其中必受影響,故有古聖先賢的心、性、行之修為教導。(情:喜.怒.哀.樂.悲.鬱.苦等七情。器:一切山河、大地、人文等物質界) 節錄蘇東坡在 修證前 的意境描述-----廬山詩偈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未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意識昇華之參悟過程 (超世、出世,心態往 往違反世情)
人識意境之昇華首在破相趨性,性本清淨,自在空寂,層峰、涓流、彩虹、天光、景物、人事自是過眼雲煙,本牽不來情執之蔽,但千年百世的塵世流轉,詩詞美讚的情意傳頌,甘於情海沉浮的輪轉,已熔煉成情執金剛身,若欲破相得藉外緣力助 (如高僧,法王之功德力),且須經歷「見山非山,見水非水」解理行事 的艱辛歷程,不斷的參悟淬鍊,方得豁然開朗,湛然出脫,出落得光明耀眼之身,這或許是幾個阿僧祇刼、或幾世紀、或幾十年、或‥?‥的人生時程,也或許是瞬間的猛然頓悟!到時一片的清淨光耀,明明白白,但看功夫,各憑本事! 節錄蘇東坡 進入修證 階段的意境描述-----悟道詩偈 贈東林總長老 溪聲盡是廣長舌 山色無非清淨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 明日如何舉示人?
三、【依舊見山祇是山,見水祇是水】———任它的山嵩水麗!性淨心明,一塵不染! (發願入世濟渡有情,如如不動的心境)
破相趨性是修行參悟的過程所作的應機之說,實則緣起性空,動靜自如,哪有何相可破?應如是說才是:實修印證「性空實相」與「緣起非相」。(實相亦非相也,但為揭明「性」與「緣」之意,不得已作如是的分別。)
節錄蘇東坡在 已證悟 階段的意境描述------悟道詩偈 觀潮 廬山煙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原來無別事 廬山煙雨浙江潮 【註】 實相:此相為湛然本體,如如不動,不染垢淨。自性、實性也。 非相:此相無自性,幻化無常。如陽燄、夢、幻、泡、影、谷響、空花、水月、一切山河大地….等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