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61209國史館志工移地訓練 參訪內灣.北埔
2016/12/15 22:25:11瀏覽521|回應0|推薦2

         國史館志工秋季移地訓練於12/9前往內灣、北埔,踏查新竹縣境內極富人文風情的客家小鎮,並由專人導覽參訪林務局內灣工作站林業展示館,還到號稱愛情車站的合興火車站一遊,可說是感性與理性兼具的知性小旅行,同時配合推動國內觀光政策,志工夥伴努力拼經濟、盡一份力啦。

    遊覽車從國史館出發,先到合興火車站,瀏覽一路追趕火車的愛情故事。香草集團依循浪漫的愛情故事,把內灣線唯一的木造火車站周邊,打造成羅曼蒂克氛圍的休憩園區,有告白的勇氣塔,連紀念戳都設計了5套年輕戀人親密依偎的夢幻圖樣,相信很能吸引年輕族群或墬入愛河的情侶們吧,不少人流連園區,忍不住東拍西拍的,但對爺爺奶奶輩來說,就是到此一遊吧,頂多觸景回味些往日情懷,難不成真能催化出多少年少輕狂的愛戀情愫?反而,十點才開始營業的香草舖子等,讓早鳥們遺憾無處消費呢。

    合興搭乘內灣支線的彩繪小火車內灣,短短兩站,滿滿懷舊溫情。相對來說,火車只簡單扮演運輸工具,只加上彩繪,不如香草集團進駐合興車站後,經營得有聲有色的,顯得較用心。難免想起日本大井川本線蒸汽火車之旅,隨車女車長介紹風景、吹奏口琴取悅遊客,很有特色的車站便當等,還真是令人回味呢(http://blog.udn.com/jkt19813/9013067)

   林務局內灣工作站的志工汪老師客串帶領,走訪內灣古色古香的火車站、慈濟宮、車站後頭建於日據時代的內灣派出所、警所前的百年桂花樹等,專人導覽,趣味自是不同於走馬看花。內灣老街還是留有漫畫家劉興欽筆下大嬸婆與阿三哥的氣息,與野薑花肉粽、客家麻糬等的美味共存,還有遍植的櫻花老樹,當然是老街最讓人懷舊的賣點。內灣吊橋下,油羅溪水奔流不息,河谷景色依然,美麗怡人。老街上,內灣戲院日式風情依舊在,承載著客家美食,在戲院內享用午餐,溫暖遊人的胃口。

       北埔是清代北台灣最大的隘墾區域,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客家人文小鎮,走在狹窄的早年老街範圍內,竟然出現7座古蹟,其中包括列為國家第一級古蹟的金廣福」墾號和墾主姜家老宅「天水堂」兩處,和另外5座縣定古蹟,這樣子的密集,可能是僅此一地、別無僅有了。

        開墾遺址金廣福」,讓人緬懷客家籍姜秀鑾和閩南籍林德修、周邦正等奉官方諭示,合夥開墾竹塹南崗(就是大隘地區,目前北埔、寶山、峨眉等地)的故事,閩客合作開墾,在台灣,難得一見。

         慈天宮是居民信仰中心,當年,姜秀鑾原本僅從大陸惠州請來觀世音菩薩奉祀,然而為滿足所有墾民的需求,再迎來三官大帝(嘉應洲信仰)、三山國王(潮州信仰)、渡台保佑海上平安的媽祖,讓惠州、嘉應州及潮州族群都可以各拜自己的神,在本地融合發展,顯現出族群融合的特色。此外,慈天宮還融合了儒、釋、道三教信仰於一爐,如照顧居民三餐的灶神、掌管生育的註生娘娘、負責陰間法曹的城隍爺、帶領義軍保衛鄉土的義民爺、掌管教育文化的文昌帝君、負責莊稼的五穀神農,還有掌舵鄉里的土地公等,都供奉在慈天宮內,右廂房還配祀著諭示開墾北埔的淡水同知李嗣鄴、墾首姜秀鑾、治理有功的姜榮華的長生祿位,林林總總的奉祀狀況,在台灣也屬罕見,足以顯示先民有容乃大的胸襟。

         姜家後代仍居住在「天水堂」,只能在外頭張望。同樣是姜家後裔起造的姜阿新洋樓,則帶出北埔商業巨人姜阿新由巔峰走向破產的故事。他是姜秀鑾的後人,經營永光製茶廠,北埔紅茶(Hoppo Black Tea) 產量與品質曾經傲視全台,年出貨量高達200萬噸,為新竹地區最大的茶葉商人,並於1951年當選台灣臨時省議員。當其事業如日中天時,於1949年建造這棟巴洛克式風格的建築。但過於自信製茶技術,擴大投資,卻不察印度、錫蘭紅茶崛起,終於外銷受阻而逐漸沒落,洋樓於1965年抵押償債給合作金庫,1995年新光集團向合庫租用,集團吳東昇於1997年成立金廣福文教基金會維護與管理。這故事幸好還有個令人欽佩的結局,爭氣的姜阿新孫輩後代於20155月合庫標售時,買回了洋樓產權,仍交由基金會維護與管理。這個案例,在台灣古蹟保存的紀錄來說,也是非常難得的例子。

       北埔也如同姜阿新的故事,曾經盛極而衰,因地處偏遠,遭世人遺忘,卻是幸運地能夠留下年代久遠的古蹟。近年來,拜慢活、旅遊風氣興起,以及適時地,有阿淘哥(客家歌謠創作人陳永淘)每週日下午在慈天宮廣場前駐唱、徐智淵改良傳統推出客家擂茶(廟前街39號,北埔擂茶店),因而推波助瀾,帶動風潮,使得北埔再度成為熱門觀光景點。

〈忠恕堂是晚清北埔秀才曾學熙府第,建於1922年,本為工整的一堂二橫、座北朝南的傳統三合院民宅,後因姜氏家廟興建後,正門面對姜氏家廟的燕尾脊,風水師父指點為犯煞,故將大門改為西南向,形成一間不對稱的建築格局。〉

〈鄧南光影像紀念館本為北埔「柑園」,鄧家故居,早年鄧世源醫院北埔著名的診所。為了保存與傳承鄧南光作品,鄧家後人捐出故居,於1995年規劃為北埔地方文化館。鄧南光本名鄧騰輝,是日據時代攝影先驅,與張才、李鳴雕號稱台灣「攝影三劍客」。館藏展出的全數都是黑白記錄,呈現北埔地方的時間記憶,如民俗、祭典、產業、人物、原住民生活、北埔居民生活,和東瀛寫真等等。〉

〈姜氏家廟通稱姜家祠堂,建於1924年,當時擂金彩繪專誠請來廣東大埔邱玉坡師傅父子承做,雕樑木作則由那時出名的葉金萬師傅兩位徒弟以對場競爭方式完成,這兩項工藝水準高超,讓姜氏家廟獲得台灣四大家廟之首的美譽。〉

〈北埔秀巒公園的「開闢百年紀念之碑」(1834~1933),是北埔居民為紀念大隘開闢百週年而設,並將這座山丘命名為「秀鑾山」,以紀念姜秀鑾開拓北埔的功績。公園內三座紅藍白色相連並排、鮮明醒目的紀念碑塔是民國66(1977)北埔鄉公所建立的,標記著北埔地方史上的三件重要事蹟:居中的是「開拓大隘紀念碑」,左右分別為「烈士姜紹祖先生成仁紀念碑」(1895乙未戰爭時,召集隘勇奮勇抗日而捐軀)、「復中興烈士紀念碑」(紀念「北埔事件」犧牲台灣抗日先驅蔡清琳,事件發生於明治40(1907),他聯合賽夏族人起義抗日,擊斃57日人,事敗就義),是北埔人之慟。〉

       北埔停留僅約兩個鐘頭,繞行7座古蹟後,有些夥伴等不及要去老街買伴手禮、拼經濟了,仍有少數夥伴一起走往秀巒公園,只稍事瀏覽紀念碑,終究沒有時間往山頂上走。據資料記載,山頂上還有日據時代的石燈籠及「北埔事件」的石碑殘跡,以及「合抱樹廣場」的3棵百年老樟樹,那就留待下次機緣吧。下山時,經過天水堂」圍牆邊的水井巷,古井垂柳,寧靜安詳,水井茶堂別有風味,還真想留下來喝杯茶呢。奈何,時不我予,得趕去停車場啦。

記得20090619到北埔時,是能進入古蹟如姜阿新洋樓等參觀的,但那天,週五,卻都大門深鎖,不知是否現在政策改變,不讓入內參觀了呢,還是正巧那天打烊,也沒去細究了。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kt19813&aid=85246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