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3/18 18:41:29瀏覽979|回應0|推薦3 | |
去過新莊副都心嗎?因國史館志工去行政院新莊聯合辦公大樓,參觀國家檔案局的展覽,才第一次踏足這塊寶地,發現辦公大樓周遭已然大廈林立了,很難想像原來的滯洪地區竟然蛻變成為欣欣向榮的新興都市核心。 國史館志工2018年(民國107年)移地訓練,於11/23下午前往國家檔案局參觀《與地圖的時空對話–國家檔案地圖中的故事》(新北市新莊區行政院新莊聯合辦公大樓,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北棟1樓 )和南棟1樓文化部藝廊的《好好吃–臺灣飲食文化特展》,兩項展覽都很有特色,頗有看頭。 國家檔案局以檔案庫中的台灣地圖為主題,與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共同舉辦《與地圖的時空對話–國家檔案地圖中的故事》特展(展期107.10.24~108.5.31),透過60幅地圖,呈現早年台灣的行政區、郵政、電力、通訊、交通、地質等等概況,藉著所看到的一張張地圖,佐以地圖旁螢幕展示的老照片,可以知道各項主題在那個年代的發展狀況,如鐵公路建設情況、燈塔的位置樣貌、郵局所在位置,甚至於可以看見各地老街的風情。 導覽員帶領步入館內,1955年版的世界地圖出現在大家腳下,有光點打在圖中央,她說,那時候世界正是美、俄陣營緊張對峙的冷戰局面,光點標出來的,就是台灣正處於第一島鏈前沿的地理位置,所以無法置身事外,幸賴全民處變不驚,團結一致,堅定自持而能屹立不搖。 如此這般,每一張地圖都有一段故事,每張地圖所標示的,正是我們日常生活經歷的熟悉事務,因而可藉以喚起陣陣溫暖的回憶。其中,日據時期於1931年繪製的「臺灣鐵道線路圖」特別引起我的興趣。依據紀錄,台灣鐵路建設始自劉銘傳鋪設台北、新竹段,1895年日本據台,四年後成立鐵道部,着手建造縱貫鐵路,於1908年10月24日全線通車。接著,1922年10月海線鐵路開通,1926年東部鐵路完工,台灣鐵路系統於此大致完成。這幅密密麻麻的鐵道線路圖,正可完整顯示鐵路已串聯起台灣南北和東西的大城小鎮,彷彿打開了人們身體裡的血脈通路,為人民生活帶來很大方便,民生經濟從而發生大大的影響,讓台灣走向現代化。如果個別對郵政、電力、通信等主題有興趣,大概都可以在展廳裡找到相對應的地圖供仔細端詳。 〈這項《與地圖的時空對話–國家檔案地圖中的故事》特展將於108年7/11~11/30移師苗栗縣銅鑼鄉九湖村台灣客家文化館第5特展室展出。〉 接著,轉到南棟文化部藝廊,參觀由文化部、台灣歷史博物館和自然科學博物館合作舉辦的《好好吃–臺灣飲食文化特展》(展期5/21~12/10)。佈展分為「從產地到餐桌」、「食代風味」、「智慧的選擇」等三大面向介紹台灣的飲食文化,首先指出台灣飲食文化的淵源,由原住民傳統飲食說起,而後先融匯了早年漢人移民帶入的閩菜、粵菜、客家菜,接著日據時代納入日式和西式料理,及至戰後融入來自大江南北的飲食口味,乃至近年外來的速食文化、新住民風味等等,陸續充實並豐富了飲食文化,塑造出今日多元又好吃的台灣料理。 特展讓人意外的是,展覽品很有可觀,一是藝術家林靜宜和王佳蕙製作的微型展覽品,如傳統市場、冰果室場景等,擬真、精巧,奪人眼目。一是收藏家徐俊義一手包辦石材製作的佳餚美食,各式各樣,栩栩如生,臨場觀賞就能感受到肉類的膠質飽滿、海鮮的新鮮剔透,彷彿色香味已湧上舌尖,令人食指大動,同時也勾起古早味的生活回憶。 特展還傳達產地到餐桌、就地食材的觀念,希望喚起人們思索飲食文化對社會生活和自然生態的影響,人們在滿足口腹之慾時,是否也該認真考慮:如何就地取材獲取新鮮食材,如何剩食處理減少浪費,如何才能與環境永續和諧相處,這該是現代人共同面臨的嚴肅課題吧。 附註:國家檔案局配合特展,出版《與地圖的時空對話–國家檔案地圖中的故事》專書,內容收錄了展覽地圖,並附贈復刻版1931年〈臺灣鐵道線路圖〉,歡迎大家踴躍訂購。
|
|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