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5/15 22:59:51瀏覽1108|回應0|推薦4 | |
國史館107年志工移地訓練於5/4(星期五)前往新屋,參訪2018桃園農業博覽會(桃園市新屋區東興路2段888號,展期4/4~5/13)。遊覽車在停車場停妥後,大隊人馬往展覽會場前行,遠遠望見一對狀似鯨魚的巨型雕塑把門,走近細看,龐然大物竟然是紫紅色花草紮起來的錦鯉,是鯉魚迎賓意象,若非導覽志工如是說,還是會認為是鯨魚,因為體型實在太龐大了,很難連想到是優游池子裡的美麗錦鯉,不只如此,連錦鯉園的展館設計也融合了錦鯉意象喔。 錦鯉園前飄揚著五彩繽紛的鯉魚旗,帶點兒日本男孩節的味道,我們參觀展覽就從此處開始。錦鯉園有專業的定點導覽,由新社錦鯉場(以繁殖昭和三色錦鯉出名)的人來現身說法,他介紹新屋在地的錦鯉養殖產業特色,從錦鯉如何引進、如何由觀賞發展至養殖產業,以至於錦鯉競賽就身形、體態、顏色、斑紋等為評比重點,娓娓道來,如同上了一堂課。臉上洋溢自信,他說,新社以挑戰難度最高的昭和三色錦鯉養殖為樂,要穩定錦鯉身上的紅、白、黑三色,尤其黑色特別困難。隔行如隔山,聽是聽懂了,好像還是外行在看熱鬧,只能謝謝他熱誠的解說,並祝福他們養殖順利、事業常勝。
園區導覽志工說,2018農業博覽會是桃園各界有志一同、延續去年模式,所辦理的大型農業觀光旅遊活動,免費入場參觀,旨在行銷、推廣,創造商機。展區配置大致和去年相同,規劃有智慧科技、特色產業、文創藝術、在地生活、多元文化和環境永續等6大主題專區、25個展館,有些裝置藝術如生命樹被保留下來,當然也添加些新的創意元素、DIY和科技互動區(請參閱「全區配置圖」)。展場廣闊,展館眾多,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擅勝場,若想一館接一館、逛完全場,恐怕奔走一天也辦不到。我們原本打算先搭乘接駁車走馬看花遊園一番後,選擇氣象殿堂、農機館、國際友好村、馬祖館等為參觀重點,沒想到當天雖非假日,等待接駁車的人已經排成長龍,導覽志工當機立斷,引導著先循茶香庄、漁夫村、夏禾風的路線參觀。 茶香庄外頭,明顯擺置茶水汩汩奔流的巨型茶壺和兩杯巨型珍珠奶茶當作入口指標,很是吸睛,裡頭則是茶藝、茶道、茶文化正在開講,兩桌都圍坐滿了參觀遊客,認真等著品茗上場吧。漁夫村是一艘大型漁船造型的展覽館,介紹漁業知識、海洋生態、以及漁業資源養護工作,我們是過門不入,但象徵永安漁港白沙岬燈塔的裝置藝術則讓人多看了幾眼,因為它是座落台灣最西端的一座燈塔。夏禾風是文創藝術專區,由巨大的頭戴笠帽稻草人坐鎮,滿臉露出豐收後滿足的微笑,悠閒自適,席地而坐,其旁一隻巨型肥鵝,振動翅膀歡迎大家,好一幅農家樂模樣,但牠可知道,人家想的可是好吃的鵝肉呢。另外還有8座以風(新屋的風大)為主軸,利用大自然媒材創作的景觀設施、裝置藝術,其中「與風共舞」以450支不鏽鋼風箏隨風舞動,比擬桃園陂塘波光粼粼、閃爍奪目的情景,最引人注目了,可是,不免讓人連想起近來政府鼓勵陂塘種電,若干年後,桃園境內美麗的陂塘人文風光可還能維持下去? 接近中午,導覽志工突然說,依據經驗,此時搭乘接駁車遊園的人最少,正是我們搭車遊園的好時機。果然一如他所料,我們順利上車,分乘兩輛,快意馳騁,繞園一圈,他則沿途指點參觀的重點和路線,供午後大家自由參觀時參考。午餐是備妥的便當和點心盒,在農夫市集座位區用餐,邊吃邊聊,同為國史館志工,若非同一班執勤,很多夥伴是平日無緣得見的,如今有機會同遊,無拘無束,倒是相談甚歡。館方策劃安排,細心周到,科座等人與志工同樂,打成一片,大夥感覺好窩心。 餐後前往創新農機館參觀,路過景觀花海區,只見大地上好大一片草花彩繪圖畫,一時也看不出什麼名堂,當登上旁邊的觀景台,居高臨下欣賞花海時,蝴蝶造型躍然出現眼前,至於另一區塊裡的寶可夢造景就略過啦。農機館也有非常專業的定點導覽,由吳博士擔綱,先作簡報,後引導參觀展覽館和溫室。本來就知道台灣在農業蔬果的生產方面是強項,吳博士卻進一步提到,省力、又自動化農業機具的研發、製作、外銷等方面的成就,品質與價錢,物美價廉,對第三世界來說極具吸引力,小型農機已外銷40餘國,聽到這樣的農機外銷成果,仍然覺得是意外的驚喜和佩服。館裡展示6大類的農機精品,包括如水稻及雜糧類由育苗、田間管理到品質分級需用的機具,又如蔬菜、花卉及種苗類從種子處理、育苗、嫁接、播種、移植、田間管理、採收到加工處理使用的機具等等,聽他一一道來,幾乎是已經可以一貫作業,由機器取代人工了,即使需技術執行的嫁接插枝,機器作來失敗率也比人工還少。說的人是口若懸河、口沫橫飛,聽得是意外連連、驚詫莫名。現場展示的還有茶及特用作物、果樹、溫室及設備設施等類的機具、以及本國產製外銷的農機精品,噴霧機、穀物乾燥機、割草機、中耕機、溫室設備及倉儲設備等則是其中的佼佼者。又上了一課了,對台灣農業發展加多一層認識,衷心對默默投入這項工作、致力農業發展的人們敬禮,他們才是南向政策能否成功的堅強實力和後盾。 位於新屋氣象站旁的氣象殿堂,綠色地毯上,高掛風向球和一整排氣象旗幟,隨著陣陣新屋風而迎風招展,沒錯,氣候變化深深影響著農漁業的收成與發展,展館裡頭利用4D劇場、超寬幅電影等科技設備,傳遞大氣科學和氣象科普方面的知識,中央氣象局還特派人員駐點,親自擔任解說,更是亮點。展覽之中,24節氣互動體驗區最有趣了,佈景隨四季變換,24節氣與對應農作物也隨之相繼出現,在短時間內可以體驗時序輪轉的經驗,很適合親子同樂。戶外的氣象觀測坪、海氣象資料浮標也很有看頭,無圍欄式的設計,讓觀眾可以近距離觀察平日難得一見的氣象觀測儀器。不過,室內是否因儀器太多,通風不良、散熱不易,顯得有點燠熱,難耐久留。 接著快馬加鞭,轉往國際友好村、四國農業文化館(V.I.P.T.即越南、印尼、菲律賓、泰國)、馬祖故事館、原野桃樂趣(原住民)等館參觀,匆匆瀏覽,算是到此一遊了。為什麼博覽會場內會設置四國、馬祖、原住民等展覽館呢?原來主辦單位考慮到桃園市屬於多元文化並陳的地方:境內的外籍配偶和移工來自四國者居多,帶來多樣、多采多姿的新文化,參展共襄盛舉,由外籍配偶現身導覽,可為其母國農業文化發聲;移居桃園的馬祖人很多,且雙方因而結為姐妹市,參展並由馬祖人引導參觀,可呈現海島獨特的農漁業、宗教信仰和戰地文化;境內阿美族、泰雅族原住民不少,前者的野菜飲食文化和後者的紋面傳統文化都素負盛名,自然是參展展示的重點,可顯示桃園兼容並蓄、有容乃大的胸襟,為博覽會加分增色。 參觀時間有限,為趕上遊覽車開車時間,如生命樹區、客家工藝、花漾館、綠迷宮等看似有趣的展覽館也只得忍痛路過了。趕往停車場之前,大夥在綠迷宮前合影,為這趟輕鬆愉快的移地訓練行程留下圓滿的句點。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