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空」的聯想 ~~ 一位基督徒研讀心經的心得與感想(李益謙)
2018/03/10 07:11:26瀏覽6327|回應10|推薦145

「空」的聯想

 

一位基督徒研讀「心經」的心得與感想

 

作者:李益謙教授

 

我在親友家裡往往看到牆上懸掛著玄奘的《心經》. 對其標題「般若波羅蜜多」和尾句咒語「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完全不解其意, 對中間部分, 字面上多少看得懂. 問問親友, 也不解其意.

 

我於是對《心經》做了一點研究. 先從英文著手, 再進入中文. 我先著眼於對一些詞彙的了解.

 

當代劍橋學者Edward Conze是可敬的梵文和佛經的研究學者, 深究梵文和心經. 劍橋另一梵文和心經學者Jayarava Raves從字源(Etymology)分析, 認為《心經》裡的物質型態的「色」(梵文rūpaṁ, 英文form) 並不是「空」emptiness or voidness. 梵文, śūnyatā原意應該是Illusion (虛幻). 因此, 他認為「色」不是空, 而是虛幻 (Form is not emptiness; Form is an illusion).

 

Edward ConzeJayarava Raves對《心經》的現代研究與詮釋, 距鳩摩羅什(Kumārajīva, 東晉十六國時期) (344-413 A.D.)玄奘(隋唐時期) (602~664 A.D.)翻譯《心經》已經相去約1690~1350.

 

Ānandajoti Bhikkhu根據兩學者之研究, 翻譯新版英文Heart Sutra《心經》. 清楚明瞭, 詞句優美. (附件1). 玄奘翻譯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艱澀難懂, 見附件3.

 

Hṛdayam梵文意為“The Heart”, 本經文之目的為改變你的心, 和你對自己與對世界的理解. 所以稱為「心經」.

 

翻譯所求, 不外是「信、達、雅」.

 

Prajna Paramita鳩摩羅什將之翻譯為「般若波羅蜜」, 但在21世紀的當今應該有其他翻譯.

 

Prajna 翻譯為「般若」是音譯, 但與原音相去甚遠. 佛教徒將「般若」讀為「波」「惹」. 原來鳩摩羅什將 Prajna中的prapra分開, p音譯為「般」「波」, ra音譯為「若」「惹」. Pra意為「至高、至大」(Higher, greater); 他沒翻譯jna (or ina) (發音為伊納), jna意為「意識、知識、或理解」. 因此, Prajna係指「較高的智慧、洞悉、或鑑別」.

 

Paramita音譯為「波羅蜜」, 也應該有其他翻譯.  Para之意為「彼岸」(“ beyond, the further bank, shore or boundary); mita之意為「超越、卓越」(“that which goes beyond, or ”transcendent”) .

 

因此, Prajna Paramita (般若.波羅蜜) Ānandajoti Bhikkhu將之英譯為Perfection of Wisdom是對的. Perfection of wisdomPerfect wisdom意義不同. 或許Perfection of Wisdom可以翻譯為「臻至完美智慧」, Perfect wisdom「完美智慧」就少了「努力達至」的意涵. 準此, Prajna Paramita (般若.波羅蜜)可以翻譯為「臻至完美彼岸智慧」(Perfection of Wisdom). Prajna Paramita-Hṛdayam (般若.波羅蜜經)就是「臻至完美彼岸智慧的經典」.

 

或許在鳩摩羅什和玄奘的時代, Prajna Paramita已經被神聖化了, 以致沒譯出其真義. 今日亦然!

 

就翻譯的「信、達、雅」要求, 如果Today(今日)翻譯為「吐得」你能了解嗎? 如果Philosophy(哲學)翻譯為「菲羅梭非」, 你懂嗎? Phi- 字首, 意為loving; -sophy字尾, 意為knowledge, wisdom. 因此, Philosophy意思是「愛智」.「哲學」是日本人的翻譯,「哲」是明智的意思. 因此,「哲學」是「愛明智」的學問. 翻譯得很恰當.

 

對現代人來說, 文言文佛經裡充滿了莫名其妙的翻譯, 尤其是咒語, 只跟著唸不解其意. 嚴重的限制其可讀性、可理解性、普及性、與詮釋權; 充滿梵文與中文在翻譯方面語意學(Semantics)的困擾, 以及佛學思維形而上的文字漩渦, 不能通俗易懂. 因為凡人不解詞意, 詮釋權就讓渡出去. 就翻譯而言, 基督教的聖經, 中譯本(和合本)和現代英譯本都平易近人, 很少音譯, 也沒有艱澀難懂的語詞. 吳經熊以文言文翻譯的「新經全集」幾乎已經絕版. 1611年英國出版的King James版本的聖經英文已經是古英文了. 同一作品在不同世代, 有重新翻譯與詮釋的必要. 附上余秋雨的全新白話《心經》翻譯以供參考(附件2). 我沒找到其他白話文翻譯.

 

「觀世音」Avalokitasvara, 從梵文之字源, 英譯為"who looks down upon sound, i.e., the cries of sentient beings who need help" (俯聽來自痛苦需要救援眾生的哭喊). Kumārajīva (鳩摩羅什)Avalokitasvara意譯為「觀世音」(聞見世間苦難之聲), 完全對. 比「觀自在」好太多.

 

「行深般若波羅蜜時」一句, 英譯者Ānandajoti Bhikkhu將此句譯為「深深凝思臻至完美智慧的實踐(“while dwelling deep in the practice of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是對的. 有人誤譯為「當正在深度實踐…..(when deeply practicing prajna paramita); deeply practicing是在行動之中, 與梵文原意不符. 我這個理解來自劍橋學者Jayarava Raves的研究.

 

Śāriputra音譯為「舍利弗」(梵語: Śāriputra, 巴利語: Sāriputta), 原意為鶖鷺之子; 其母貌美, 被稱為鶖鷺鳥, 所以其子為鶖鷺之子(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 號稱智慧第一的大阿羅漢). 鳩摩羅什將之音譯為「舍利弗」, 玄奘將之音譯加意譯為「舍利子」. 日本佛教界則只使用「舍利弗」. Śāriputra只音譯該字之一半Sarip, 就如同Prajna只音譯該字之一半Pra一樣. 如果把McDonald音譯加意譯, 就會翻譯成「唐納子」, 而不是「麥克唐納」或「麥當勞」, 因為Mc之意為「兒子」. New York音譯為「紐約」, 不是音譯加意譯為「新約克」. 又如, Science只音譯該字之一半Sci為「賽」(民國初年即是如此), 稱科學為賽先生. 中文在人名, 地名, 物名之翻譯, 有些混亂.

 

「阿耨多羅」是anuttarāṁ的音譯, 其意為「全然覺醒fully awaken;「三藐三菩提」是amyaksam-bodhimabhisambuddhāḥ的音譯, 其意為「不可超越的完全和完美的覺醒the unsurpassed Perfect and Complete Awakening.

 

「竭帝」原來竟是Gate的音譯, 英文是Gone(逝者如斯); 「波羅竭帝」是音譯Pāragate, Gone beyond (到彼岸去);「波羅僧竭帝」也是音譯pārasaṁgate, 英文是Gone completely beyond(完全到彼岸去);「菩提僧莎」或「菩提薩婆」是Bodhi svāhā的音譯. 其中Bodhi菩提, 意為awakening (覺醒), svāhā英文譯"so be it"(就這樣吧!), 或是"well said"(說得好!), 是咒語的結束用詞. 所以Bodhi svāhā是「覺醒吧, 祝福你!」的意思. 因此, 最後幾句咒語之意為「且行, 且行, 到彼岸去, 完全到彼岸去! 覺醒吧, 祝福你!

 

透過英文, 我終於明白《心經》為何物. 對一篇當初望之茫然的經文做點研究, 也是一件喜悅的事.

 

我不是《心經》的奉行者, 歌頌者. 我理解其「覺醒, 彼岸的智慧」之要義是「人生虛無, 此身虛幻」(Illusion of self-nature, body and mind); 延伸為「不執著於世俗之有形與無形」(No self-possession of the mundane world);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淡然處世, 無所牽掛.

 

時至今日, 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語意學、邏輯學、醫學、科學, 尤其是太空宇宙學等等的進展, 使我們對人, 對有形無形世界的理解, 對語言傳達意義的解析, 已經遠遠超過2500多年前的釋迦摩尼時代, 也遠遠勝過玄奘的時代.

 

很多人習慣將玄奘翻譯的《心經》做過多的玄學論疏. 其實, 為何不尊重《心經》這個古代智慧, 理解其要義, 不將之神聖化, 不對它頂禮膜拜, 每日朗誦, 形成另一種「我執」?

 

但我也將它的「空」與「虛幻」往浩瀚宇宙去做聯想. 幾億光年時空: 時間, 空間, 有形, 化解為無形, 再聚集(蘊集)為有形, 多維時空宇宙持續不斷地演化運行 (Time, space, form, disintegrate into nothing and aggregate again into something (form); Multi-dimensional universe evolves constantly with no cessation). 因為, 我們是宇宙之子. 道是不同次元流逝的時間, 道是締造萬物的本質. God (Dao) is the time flow of the different dimension; God (Dao) is the matter that makes up the substance of all things).

 

宇宙運化本來如此, 人類運化亦復如此!

 

 

附件1.                              The Heart of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

Prajñāpāramitā-Hṛdayam「般若波羅蜜」經 (心經)

Edited by Edward Conze, Translated by Ānandajoti Bhikkhu

 

Hail! Reverence to the Gracious and Noble Perfection of Wisdom

 

The Noble Buddha-to-be Avalokiteśvara, while dwelling deep in the practice of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 beheld these five constituent groups (of mind and body), and saw them empty of self-nature. 

 

Here, Śāriputra, form is emptiness, emptiness is surely form; emptiness is not different from form, form is not different from emptiness; whatever form there is, that is emptiness; whatever emptiness there is, that is form, the same for feelings, perceptions, volitional processes and consciousness.

 

Here, Śāriputra, all thing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 of emptiness, no arising, no ceasing; no purity, no impurity; no deficiency, no completeness.

 

Therefore, Śāriputra, in emptiness, there is no form, no feeling, no perception, no volitional processes, no consciousness; there are no eye, ear, nose, tongue, body or mind; no forms, sounds, smells, tastes, touches, thoughts; no eye-element (and so on) up to no mind-consciousness element; no ignorance, no destruction of ignorance (and so on) up to no old age and death, no destruction of old age and death; no suffering, arising, cessation, path; no knowledge, no attainment, no non-attainment. 

 

Therefore, Śāriputra, because of the Buddha-to-bes non-attainments, he relies on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 and dwells with his mind unobstructed, having an unobstructed mind he does not tremble, overcoming opposition, he attains the state of Nirvāṇa.

 

All the Buddhas abiding in the three times, through relying on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 fully awaken to the unsurpassed Perfect and Complete Awakening.

 

Therefore one should know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 is a great mantra, a great scientific mantra, an unsurpassed mantra, an unmatched mantra, the subduer of all suffering, the truth, not falsehood.

 

In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 the mantra has been uttered in this way: gone, gone, gone beyond, gone completely beyond, Awakening, blessings!

 

Thus the Heart of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 is Complete.

 

附件2. 余秋雨全新白話《心經》翻譯

 

一個能夠自在地進行觀察的菩薩, 在深度修行中以最高智慧獲得觀照, 發現世間種種蘊集都虛空無常. 於是, 一切痛苦和災厄都可以度過.

 

舍利子啊, 物質型態的「色」, 全都等於「空」, 真可謂「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其實, 就連感受、想像、行為、見識, 也都是這樣.

 

舍利子啊, 各種概念都是空相. 因此, 無所謂誕生和滅亡, 無所謂汙垢和潔淨, 無所謂增加和減少.

 

在空相中, 沒有真實的物質、感受、想像、行為、見識, 沒有真實的眼、耳、鼻、舌、身、意, 也沒有真實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記憶. 從視覺到意識之間的種種界定, 都不存在.

 

在空相中, 既沒有無明的愚闇, 也沒有無明的結束; 既沒有老死的輪迴, 也沒有老死的終止; 既沒有苦惱的聚集, 也沒有苦惱的斷滅; 既沒有機智, 也沒有獲得.

 

正因為一無所得, 大菩薩憑著大智慧超度, 心中就沒有牽掛和障礙, 所以也沒有恐怖, 能夠遠離種種顛倒夢想, 終於達到真正的解脫涅槃.

 

過去、現在、未來三世, 覺悟者只要憑著大智慧超渡, 就能獲得最高正覺. 大智慧超渡就是神聖的咒語, 光明的咒語, 無上的咒語, 無比的咒語. 這咒語能夠除去眾生的一切痛苦, 真實不虛. 那麼, 就讓我們來誦念這個咒語

 

去吧,,

到彼岸去.

大家都去,

趕快覺悟!

 

 

附件3. 玄奘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出處「空」的聯想~基督徒研讀「心經」 - 天下縱橫談 - udn城市https://city.udn.com/3011/5755582#ixzz59T9Y8T8Y  (瀏覽2,086|回應13

 

延伸閱讀:

 

學佛的老人:畢業50周年返校團聚有感. (含李益謙詩文)  http://blog.udn.com/jfeng13x/80106868

人老了~~願新的一年充滿喜樂與光輝, 祝新年愉快(李益謙)  http://blog.udn.com/jfeng13x/109845892

「人老了」 老李於2017年歲末的生命感懷(李益謙)  http://blog.udn.com/jfeng13x/109872954

色即是空(上)(平易近人的佛法 3 http://blog.udn.com/jfeng13x/103735174

色即是空(下)(平易近人的佛法 4 http://blog.udn.com/jfeng13x/103833400

知「空」始於識「有」~~平易近人的佛法:奇特的遇合(下)歸絢爛於平淡 http://blog.udn.com/jfeng13x/79778094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feng13x&aid=110957548

 回應文章

ynn600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6/05 19:28

讀了這兩篇譯文, 總算對心經可以有一點點了解. 以前看的好像謎語一樣.

我對佛學很有興趣了解, 很多故事很美, 甚至很富詩意, 但太多專有名詞讓人不懂.

謝謝了 !

ynn


徐百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8/03/22 16:06
明白!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8-06-10 00:14 回覆:
錯過了您的留言。該打一百大板!謝謝百川兄的鼓勵!

徐百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8/03/21 15:26
真高興您重出江湖!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8-03-22 01:50 回覆:
哈哈哈,謝謝百川兄!活到老被騙到老,夫復何言。但至少,看大作可助目明也!

打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19 23:39

. 有跟沒有

我有筆 他沒有

. 筆之所以為筆 是一種形象 相

色空本為一體兩面

. 宗教與科學 或許也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dont know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8-03-20 11:13 回覆:

謝謝打開提出的知見。我是把宗教(心)和科學(物)先分開來看,才能「不囿於教徒的教條」而得到一些宗教理法的助益;然後再運用科學的邏輯思惟其理法,而得以在調心上獲益。兩者的確可以相輔相成,如一體之兩面。


打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19 23:12

Prajna 翻譯為「般若」是音譯, 但與原音相去甚遠. 佛教徒將「般若」讀為「波」「惹」. 原來鳩摩羅什將Prajna中的pra之p與ra分開, p音譯為「般」「波」, ra音譯為「若」「惹」. 


+


Prajna


Pra 音近缽 缽閩南音puah 或 puat


波 閩南音pho 

-jna

閩南語 若音為na 惹音為jia 或lia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8-03-20 11:03 回覆:
謝謝打開提供的知識!歡迎常來逍遙閣玩微笑

雲大少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15 23:21

好專業的一篇文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8-03-16 10:25 回覆:
謝謝雲大少爺!老友是位好學者,對有興趣的問題,研究起來就會很深入。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14 13:49

語文大師余秋雨還是沒解釋「空」。中文英文的心經我幾乎全部讀過,沒有一個真正解釋「空」。

「空」很好用,在講不出所以然時可以用它代過,然後隨人自解。

如果我問佛菩薩:「愛是什麼」,他們還沒回答我就知道一定是:「愛即是空」。

「空」,是「我不知道」的美學銓釋,seriously。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8-03-15 07:26 回覆:

聽高本衲談「空」是老小子最開心的事,因為我們的認知及觀點一致,只是表達的角度不同!佛教徒在「空」的「文字相」上打轉,永遠不會了解「空」義在「勿執著無常而陷入煩惱中」。釋迦牟尼不是科學家,當然不是談物理學;他也不知道「地」不是方的而是個「球」(須彌山及南贍部洲等關係圖是平的)。他悟(佛即覺悟)出的道理方法(佛法)屬於心理學的領域(調己心,去煩惱),如用科學去解釋經上的文字,當然一無是處(除「地球」外,又例如,佛教大師常常指著晴朗的天空說,那就代表「空」。今知其妄,因電磁波充滿太空,哪有一丁點「空」?)但對「人」而言,科學與佛法並非互斥,只要不把兩者混為一談,它們會是相輔相成的,因為「科學家的專業,消減不了煩惱」(從近二十年美國心理諮商師行業的蓬勃發展可見一斑)。所以「佛法之用」在於調理自己的心境、心態,其所談之「空」,如聚焦於個人「心的問題」,能夠打開一把心鎖,即獲得一個「空」。如此逐漸開鎖,「空間」則可逐漸加大。欲認識佛法的「空」,正如您之所言,先要知道什麼叫做「有」?

 

什麼叫做「有」?(高本衲著20170608  http://blog.udn.com/GolfNut/104114708

十年風《煉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13 10:08

外觀世音,內觀自在。

很巧妙!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8-03-13 10:30 回覆:
要如如不動,的確很難,應該是理想境吧?! 人活在現實生活中,只能慢慢地把框框一個個脫去,少一個框框就多一分清靜。共勉之微笑

戈 筆 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13 00:48

非常欢迎你重回UDN。

本文就是你回来的大功德。

我自己从英文了解佛经也比从中文容易懂。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jfeng13x) 於 2018-03-13 05:24 回覆:
謝謝一號老小子!幸得兟絲棒喝「別忘了 udn 的好友」,才趕緊把嘴裡嚼的那隻大蟑螂的殘渣吐光,漱漱口,重新開始貼文。哈哈哈      二號老小子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