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26 00:01:21瀏覽13058|回應8|推薦16 | |
事先聲明:不是台灣人,電影在香港看的。完全以他者角度看這一部電影,本身也做好心理準備有文化隔閡,但撇開這些差異,仍然看得愉快,畢竟《海角七號》並不是以往台灣的文藝類電影,絕對比想像中富有娛樂性。此文章只是筆者個人的小小心得,不代表其他香港人的立場,免舌戰,謝謝。 電影主力賣情懷,而「情懷」從來很難用文字言語,還是用普通觀眾的心態評這一部戲吧,雖然有挑出毛病,但也可能是電影在台灣大賣的因素。 個人覺得,故事的確太囉唆,幾條主線包括:三十年前的戀愛故事、恆春的眾生相等等,其實揉合得不自然。作為群象劇,樂團上每個人物只能點到即止,雖則幾個小人物都有突出表現及笑點,個人喜歡鬼靈精大大,及老頑童茂伯,一老一少經常在適當時候爆笑果,很讚!另外要提的,《海角七號》的音樂非常好聽。 相對之下阿嘉及友子這對名義上的男女主角就有點表面了,兩個失意人立即來一夜情其實太兀突,最後的愛情故事想對照老一代的七封情書,但有點硬來的感覺。只怪導演其實很貪心,很想寫下各種情懷,結果變成青蜓點水,有點不痛不癢。但對於久旱逢甘露的台灣人來說,《海角七號》是雅俗共賞,不再是以前過於曲高和寡的藝術片(十部有八部講同性禁斷之愛?忘記了是來自哪個blog言論,不是小的意見。) 范逸臣的感覺跟角色很配,或者現實中他也是鬱鬱不得志吧。田中千繪一直覺得臉熟,回家一拼原來像天海祐希,但天海女王的氣勢強得多,不過原來她有演《頭文字D》?因為周杰倫而選擇投進華人演藝圈的日本女子,周董的力量未免太強大了吧? 早知台灣人哈日,但真的喜歡戲中過量的日文嗎?茂伯的日文我明白,因為代表那個時代長大的台灣人,不過林曉培最後那一大段日文有什麼意義?作為大轉折也很馬虎,搞了那麼久,原來友子阿嬤就在附近,還要是外孫女的心結?有關殖民者與被殖民的微妙關係,香港人vs英國人的不及台灣人VS日本人那麼旖旎,所以就算同為殖民地人,始終難以理解。 如果問為什麼《海角七號》在台灣大賣,那不如問為什麼《無間道》在2002年末大收?要知道所謂大牌雲集不代表票房大賣,何況當中只有一個劉德華有票房保證,但也不值五千萬票房吧?怨香港沒有如此raw的本土電影?其實13年前有的──1993年,爾冬陞《新不了情》。同樣有導演孤注一擲,意想不到的大賣,濃厚的舊香港意識,十多年後連爾冬陞想在電視劇再度複製也失敗。或者香港電影人也期待著一部類《海角七號》吧。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