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硬逼人民在不安中花錢,於心何忍?
2008/12/21 07:26:53瀏覽8520|回應32|推薦14

     由奢入儉難。這年頭,更難。

 

     原本大家都說,幾年來的全球經濟泡沫,都是美國人太愛花錢的習慣所引起的。大家都說,都是因為美國人存太少,借太多,瘋狂消費,才造成中國製造大賣,油價狂飆、原物料價格大漲。 

 

     大家都說,這種寅吃卯糧的現象,是不健康的,一個健康的經濟,應該是家家聰明地儲蓄,人人理性地花錢,拒絕浪費,避免奢華。總之,不要亂買東西,要降低慾望,要活得簡單,世界才會更美好。 

 

     美好?看看現在美國,消費慾望大減了,民調顯示多數人現在不敢亂花錢,更多人想把錢存起來。結果呢?從美國到日本,從冰島到台灣,景氣冷到不行,所有政府都說:拜託,趕快消費吧,繼續花錢。在台灣,政府想要「振興經濟」,不是發現金,而是寧可花錢印製消費券,就是怕大家只存不花;這幾天,全世界爭相降息,更是要打擊你的存錢意願,就是不要你由奢入儉。 

 

     由奢入儉,之所以難,一是面子,難看;二是人心,總是易取難捨;三是牽連,消費習慣的改變,總會連帶影響周邊的人,而別人,未必想要你這麼做。世界今天所面臨的,正是這樣的處境。在全球經濟競賽場上,哪個國家有臉讓數據縮水?已經過慣的好日子,有多少人捨得放棄?何況,只有人談成長率,哪有人比衰退的? 

 

     尤其,現在大家都看到了,當消費者都緊縮荷包,從大公司到小攤販,生意頓少,馬上就得裁員減薪。被裁、收入短少的員工,還有他們的家庭,接下來怎麼過活?換句話說,照現在政府說法與作法,你不消費,等於害人失業。今天的人民,想要由奢入儉,談何容易? 

 

     正因為不容易,政府此刻才應該幫助人民減輕由奢入儉過程中的痛苦,而不是反過來,加重人民的負擔,硬逼著人們花錢。 

 

     首先,當然是放下面子,誠實面對此刻的經濟現實。多年來,經濟成長數字的追求,固然是進步的動力,大家也已經習慣了這種求進步的方式,但打從八○年代以來,這樣的「發展」本身,早就不是健康的現象。韓國的李明博,台灣的馬英九,都應該承認自己選前的誤判,誠實地告訴老百姓,七四七,六三三,對人民而言都不是最可行的承諾。今天,每個國家都應該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式,而不是繼續盲目地在數字上比高低;我們得放下對過去好日子的緬懷,回過頭捲起袖子,努力地過著省吃儉用的日子。 

 

     放下面子之後,是回歸裡子,實在地替人民解決難題。橫躺在面前的兩大難題,再清楚不過:低利率與高失業率。先說利率,經過這星期的大幅降息之後,人們辛苦掙來的存款,已近乎無「利」可言。政府不應一味地投身全球降息競賽,只顧著讓銀行有更好的利潤、讓企業能用更低的代價取得資金,相反的,一來應該多替數以百萬計的存款戶著想,讓人們從儲蓄中獲得更多的利潤,二來也要鼓勵人民保護這些存款,不要再被誘拐到高風險的投機市場。總之,要讓由奢入儉的人獲得獎勵,而不是懲罰。 

 

     至於隨之而來百業衰退,及這幾天來議論紛紛的失業危機,這正是沒了信用泡沫支撐後的經濟,所出現的必然後遺症。政府不應眼睜睜看著企業粗暴地裁員,而是應更有創意地找出雙贏的──套用歐巴馬的話──「非正統」作法。比方說,在裁員之前,高階經理人都應自己先大幅減薪;企業應與基層勞工協調,可以在不影響生計的前提下,適度降低所得,但未來倘若企業度過難關,員工也應獲得合理的補償。萬一最後還是得裁員,政府就要更有效率地透過公共支出,創造新的機會。 

 

     這些難題沒解決,任何刺激消費作法,效果必將是非常有限的。由奢入儉,量入為出,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理財策略,硬要逼人民在不安中花錢,於心何忍?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ssesam&aid=2491494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loppy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花錢消災有何不可!我心坦蕩,莊子曰:讚!
2009/01/22 10:26

這是長短期之爭!你的論述頗有見地但不是解決當前金融危機的辦法。遠水救不了近火,你讀讀莊子的寓言有關那隻在路邊快渴死的魚兒,就知道為何現在要逼你消費,這也是為你存活啊。現在都活不下去,如何談長期的財經政策呢。


路人Jun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想要低利率,希望你和版主有更好的主意。
2008/12/22 14:14

areshcw:

僑胞把美金匯回國內更好 這些錢只要能存著不動就不是熱錢

現在台灣政府不是要愛台十二大建設嗎?

正需要這筆錢

其實僑胞比你想得會理財多了

他們會把錢匯往中國而不是台灣

=======

不管你叫這些錢是熱錢或冰錢,不管是僑胞或國民,反正銀行得付利息,但是台灣沒有廠家貸款,沒有人買車買房子貸款。 這些存款是銀行借不出去的錢,銀行卻得繼續付利息。

不想要低利率,希望你和版主有更好的主意。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僑胞把美金匯回國內更好 這些錢只要能存著不動就不是熱錢
2008/12/22 05:47

現在台灣政府不是要愛台十二大建設嗎?

正需要這筆錢

其實僑胞比你想得會理財多了

他們會把錢匯往中國而不是台灣



路人Jun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銀行自己也是得賺錢的
2008/12/22 03:17

areshcw:

這你不用擔心 對於熱錢的外匯 自然很容易管制 外匯如果要投資台灣證劵市場 則准許 若要存定存套利 只准長期定存並要了解其目的


我想沒有任何外匯 會笨到把資金定存在台灣ㄧ年以上都不動

更何況中國的利率更容易吸引這些熱錢

=======

我想台灣已經不再是那種可以動輒加上管制的社會。 政府主管單位可以請外商喝咖啡,威脅利誘,但是外商基於自己的利益不理會政府的道德勸說,政府能怎樣呢?  政府每加上一個管制,就是告訴全世界這個市場有多麼自由。

這樣說吧。 在美國有一萬名僑胞,毎個人手上都有美金一百萬元閒錢,不敢投資股市,又不想在美國存零利率的定存,全部匯回台灣領利息。 假設台灣仍然維持一個高利率,高到這些人估計匯差等風險低於他們的利益,那麼他們就會做。 他們賺的利息是誰在付,這些錢在匯市是九牛一毛,但是想一下。

台灣的銀行應該照顧台灣數以百萬計的存款顧客,但是銀行自己也是得賺錢的。 如果大家都捧著銀子存進銀行領利息,但是銀行找不到人借錢出去,沒有人貸款買房子,沒有企業借錢加蓋工廠,那麼銀行就會虧錢,撐久了一樣完蛋。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這你不用擔心 對於熱錢的外匯 自然很容易管制 外匯如果要投資台灣證劵市場 則准許 若要存定存套利 只准長期定存並要了解其目的
2008/12/22 01:13

我想沒有任何外匯 會笨到把資金定存在台灣ㄧ年以上都不動

更何況中國的利率更容易吸引這些熱錢




路人Jun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他們賺的利息錢是誰付的
2008/12/21 16:21

各國都在競相調低利率。 如果台灣

......

一來應該多替數以百萬計的存款戶著想,讓人們從儲蓄中獲得更多的利潤,二來也要鼓勵人民保護這些存款,不要再被誘拐到高風險的投機市場。

......

那會發生什麼事呢?

我們來看看出事的冰島。 2008年十月底,冰島的利率是18%(十八趴),日本則等於是零利率。

http://edition.cnn.com/2008/BUSINESS/10/28/iceland.interest.rate.ap/index.html

結果是很多人和日本銀行借錢,匯到冰島存起來,大做無本生意來賺這個利率差別。 當然,他們面對的是風險。

今天如果各國都用低利率,而台灣則為數以百萬計的存款戶著想,維持高利率,就會有外資匯進台灣,賺台灣的利息。 他們賺的利息錢是誰付的,版主及其他主張台灣維持高利率的人可以想一下。


VIEW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鬼扯
2008/12/21 15:11
如果你不想花錢
是犯法嗎?
不要胡說八道了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最簡單的解決之道就是ㄧ年定存以上不降息
2008/12/21 14:38

各國想要賺利息

歡迎存定存ㄧ年以上

ㄧ年以下的定存和活期存款則調降利率以因應台幣升值的壓力




美樂蒂媽嘛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有道理,但請問你有更好的方法解決嗎?
2008/12/21 13:59

你講的很有道理,世界景氣依然不好,甚至2009仍看壞,人民有好長一段日子要辛苦了,各國政府都在想辦法的同時,不管有沒有用,是否暫且以鼓勵的方式,靜待結果?!

或者你有更棒的方法,更有智慧的處理方式?


皇甫正言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作者一知半解導人入死巷式的論述,真像民進黨式硬拗。
2008/12/21 13:49
全球在美國帶動下齊齊降利息至幾乎近零時期,作者竟主張台灣要反行動加息,以便人民可以有些利息收入。哈哈,這就是民進黨一貫只要暫時的選票,不管國家的未來的基本作風。誰想零利率呀?不要把責任推給馬團隊了,台灣是否像大陸似的是個管制金融市場?嚴格來說現在大陸亦已經不全是封閉性的金融管制市場了。假如台灣不跟從國際大國調降利率,大批國際追逐利潤之熱錢湧入套取利差時,一定瘋狂的將台幣推至新高,與此同時,靠出口貿易為生之廠家成本因台幣急升而增加,出口產品之競爭力亦急降。不同於20年前,不同於目前之中國大陸,20年前台灣錢淹腳眼,在有充足之儲備,國家全無負債下,台灣可以應付由國際熱錢湧入造成之金融衝擊,將熱錢擊退令他們無利可圖,今時今日台灣是甚麼環境,作者及同意他主張之盲從們是否不清不楚呀?假如台灣再一次遭受國際熱錢衝擊時,一定付出最慘痛的代價,這是要全民買單的呀!
馬政府發消費券,被作者視為硬逼人民在不安中花錢,說來真是不倫不類。明知經濟不振其中有一原因就是,人民對前境無信心,因此有錢不敢花,固然中國人或乾脆像你們說的台灣人,都有個視儲蓄為好習慣的深沉思維,本人不是說不對,但當在如此人人都不願消費當兒,已經令市場上百業蕭條下,還提倡儲蓄致富,可省則省,莫不是更加鼓勵人人不去花錢,而市面上百貨零售業,餐飲業,旅遊業等等,都要因為生意因你提倡人人不花錢而關門了嗎?如此連環扣之下,人民想如你說的要努力工作,那些工作從何而來?全部由你出錢出力請到你家打工嗎?
你說得沒有錯,發消費券是馬政府逼著人民配合消費花錢,不過形式上是由政府舉債交給人民去替他花而矣,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增加消費搞活市場,同時增加就業機會。在不景氣時,在經濟衰退時,政府的唯一辦法就是增加就業機會,因為任何地區或國家經濟衰退主因,絕大部份是失業人口大量增加,工作機會減少,因此,想法增加就業機會幾乎就是唯一方法。尤其是現在如此大規模的全球性經濟災難,擴大內需市場已經變成全世界都必須採取之方法了。馬英九早在參選時已提出這個主張,可說已經早於包括美國在內之世界各國幾個月甚至一年了。民進黨不是笑他債留子孫嗎?笑他的經濟政策後知後覺嗎?馬團隊早前提倡的擴大內需方法救經濟,現在全世界都要做呢。擴大內需就是花大錢動各式各樣的工程,目前是唯一的,就是增加就業機會,人人有工做,消費市場就增加活力,經濟就有希望救起來,就是這麼簡單。至於說會債留子孫的問題,本人就問問,硬是不要舉債,讓經濟繼續衰退下去直到國家破產,人人無工可做,連活也活不下去,還有甚麼子孫不子孫的呀?債留子孫的問題,要怪都要怪前面20年兩個不管人民死活的總統了,李登輝接手的是一個沒有債務,有盈餘好幾千億元的國家,到他交捧給陳水扁時已變成負債上兆元,陳水扁今年交出來的國庫,已經慘不忍睹,負債不是一個兆元,而是十位數的兆元負債,當然啦!陳水扁家族就飽飽滿滿,贓錢遍佈全世界。
假如今日台灣還是昔日的台灣,人人錢淹腳眼,何須債留子孫呀?這一代就能一肩承起也。再說,債留子孫在今時今日,也是沒有辦法者也。美國新當選之總統,還未就任就預計,擴大內需要為國家舉債高達一兆美元,等於35兆元新台幣,而且他還說舉債沒有上限,因為他預計美國之經濟早應破產了,一兆美元可能還是柸水車薪,無濟於事也。美國本身國債已經高達15兆美元,美國人民也是不知今後如何過活呀?
本文好像太長了點,總的一句,結論就是網主貼文一無是處,可說基本就是胡說八道,同民進黨基本文宣一樣極度白目無知之見也。
頁/共 4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