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擁抱黃金的代價
2008/05/25 12:06:48瀏覽3286|回應0|推薦11

 

 

 

這是我在二○○四年發表在新新聞上的文章。現在回頭看,雖然我對黃金的趨勢觀察是正確的,但顯然還是低估了人類在投機熱潮中「爆衝」的潛力啊。你們會不會也覺得我太保守了?唉。

 

「人民擁有黃金,是因為不相信政府。」美國前總統胡佛在一九三三年談到大蕭條後的美國經濟時曾經這麼說。然而,今天當人民不相信政府,卻再也不知道該擁有什麼。

尤其是那些曾經目睹黃金價格在一九八○年代狂飆之後、又在二○○一年狠狠摔下的人,很難不對最近飆漲中的金價感到不安。擁抱黃金的同時都充滿著疑慮,擔心黃金崩壞的歷史有一天會重演。

這也就是為什麼,上週當美國軍方正式公佈海珊落網的新聞之後,紐約開盤後的黃金市場亂成一團。投機客縮手,原先大聲疾呼進場買黃金的分析師也全面噤聲。沒有人知道,海珊的落網會有什麼樣的後續發展,更無法確定恐怖活動接下來究竟會比較收斂,還是會出現報復性的行為,投資市場的前景也變得詭譎起來。

且慢鬆一口氣

剛剛才創下八年新高的黃金價格,最近成了最受投資人「好奇」的工具之一。兩年多以前,受到投資者對黃金的興趣降低,紛紛將資金移往其他投資工具(例如共同基金、債券與股市)的影響,投資黃金的人越來越少,金價也在二六○美元附近徘徊。不過,這兩年來全球黃金市場便開始加溫,尤其是今年年初以來,更是快速飆漲。

促成黃金快速飆漲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自然是年初的美伊戰爭。當時伊拉克政權的頑抗、各國對英美聯軍開戰的質疑、美國境內的反戰聲浪與遲遲沒有現身的海珊,都讓戰爭充滿了不確定性,也使得市場普遍看漲石油與黃金。

不過,推漲黃金更加關鍵的助力還是崩壞中的美元。受到美國國內疲弱經濟的牽累,美元今年以來兌換主要貨幣的匯率節節下滑,造成國際資金紛紛棄守美元,轉而擁抱黃金,使得黃金價格在過去一年來不斷地換擋前進,金價從每盎司三五○美元左右,上漲至上週的四○八美元。

隨著海珊的束手就擒,國際金融市場上一度預期美伊戰爭可望告一段落,恐怖主義也暫時不敢氣焰囂張,因此連續兩天出現「鬆了一口氣」的樂觀氣氛,股市上揚,美元止跌,黃金與油價也雙雙滑落。從美洲到亞洲到歐洲,股市漲多跌少﹔美元兌換歐元以小幅升值收盤﹔金價也從先前的上升行情全面逆轉,黃金條塊從每盎司四○八‧八五,跌到四○四‧六○。

不過,這樣的氣氛並沒有維持多久,到了第三天當「反布希」的聲浪漸漸回籠,投機市場回過神來,各種數字立即出現二度逆轉。例如十二月十六日的外匯市場上,美元兌換歐元匯率大跌,不但讓前兩天的「海珊行情」所帶來的升值幅度化為烏有,而且還進一步創下一歐元兌換一‧二三二五的歷史新高。

歷史不會重演

接下來會怎樣?金價會繼續如強風中升起的風箏般上揚,還是會重演崩盤戲碼,回到兩年前的低價水準?

短期而言,黃金確實隨時有小幅回檔的可能,但長期來看,過去十年來的超跌歷史,重演的機會並不太大,黃金維持現有價位並且繼續向上挺升的機率,應該遠遠超過下跌。

首先,造成一九八○年代以來金價狂跌的市場供需失衡情況,應該不太可能發生。關心黃金投資的人應該還記得,當年幾個重要的組織和銀行紛紛大肆拋售黃金,是造成黃金市場供給過剩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當時擁有高達二千六百噸黃金的瑞士國家銀行(Swiss National Bank)宣佈從二○○二年開始分階段拋售手中一半(一千三百噸)的黃金;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ytary Fund,簡稱IMF)也表示要賣出超過三百噸的黃金,以成立一個信託基金來協助嚴重負債的國家解決債務問題;英國銀行(Bank of England)為了將名下資產中黃金的比率降低至二十%,計畫在未來幾年內陸續出售手中持有的四百一十五噸黃金,僵持有的黃金總量由七一五噸減少為三百噸。各銀行的拋售計畫曝光後,全球金價加速下跌,專家對於金價的未來也普遍悲觀。

然而,這些決定大賣黃金的機構和銀行很快就發現,這麼做只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這些機構目前手中所持有的黃金,其實遠遠超過出售的數量。例如IMF持有的黃金總量高達三二一七噸,所出售的黃金其實只佔旗下黃金總數的一成左右。也就是說,一旦金價下跌,受害最深的反而是他們自己。

眼見大事不妙的歐洲十五個國家的中央銀行,當時召開緊急會議研商對策。會中達成決議,各國同意將每年出售的黃金數量上限訂為四百噸,並且將更嚴格規範各種和黃金相關的衍生性商品。消息公佈後,各國黃金現貨和期貨市場全面揚升,在美國,金價快速狂漲至一九九七年以來的歷史新高,在澳洲,金價期貨指數更在兩週內大漲四○%,一度到達一一八○點附近。該次會議之後,全球金價從此再也沒有回頭。

美元可能繼續崩壞

其次,前面提到的「崩壞中的美元」,看來還會繼續崩壞。近兩個月來,關於美國經濟復甦的預測不斷出爐,分析師們也紛紛以「好日子回來了」來形容股市近況,政府與經濟學家對於第四季的經濟成長率也樂觀地預期在四‧九%,但是在經濟狀況沒有確定改善,貿易赤字沒有明顯減少之前,美元勢必會繼續走軟。剛剛出爐的報告就顯示,美國第三季經常帳收支將比今年前兩季稍稍改善,但仍然嚴重。

其實就在海珊被捕的同時,仔細的投資者已經注意到另一份由美國財政部所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為了消彌巨額經常帳赤字所需要大量引進的海外資金,可能無法順利達成目標。特別是十月份,從財政部所公佈的資料可以發現,淨流入美國的資金為二七○億美元,比前一個月小幅增加了四十二億美元,但分析師表示,距離目前所需要的每月四百五十三億美元,還差了一大截。

也就是說,國際資金對於美國經濟前景以及美元的未來,基本上依舊抱持悲觀的看法,這將倒過來使得美元的疲弱難以避免。

黃金依舊是恐懼的工具

當然,這麼說並不表示黃金的前景完全沒有隱憂。從總體需求來看,黃金不論作為投資工具或飾品,需求量都已大不如前。尤其在投資方面,隨著更多兼具靈活及保值的投資工具漸漸蓬勃,黃金的魅力卻正在消退,包括上述各國銀行,以及瑞士、澳洲等國家,都打算透過黃金以外的工具來維持經濟的穩定,他們正在物色「成長更快速」、「調度更方便」的方法。何況,銀行們仍須大幅調節手中所持有的黃金比率。因此未來金價就算會漲,勢必引發較多拋售,使得暴漲的歷史難以重演。

思考黃金未來的投資者也應理解風險。黃金向來是「恐懼」的工具,擁抱黃金也經常來自於人們對未來的不安。這使得黃金價格會隨著投資市場恐懼的強弱而變化,這種與情緒高度連結的特性,造成黃金市場翻轉的速度──無論漲跌──往往都超出人們的想像。論漲,一九六八年黃金每盎司只有三十八美元,到了一九八○年一月二十一日的短短十二年間便突破每盎司八五○美元,平均年漲幅高達三○%(當然,沒有多少人能賺到這麼多錢)﹔論跌,前總統卡特於一九八○年金價破頂那天喊話之後,金價開始全面反轉,當天收盤就下跌了五○美元,隔天又跌一四五美元,一九八一年的最高價只有五九九元,一九八五年則只有三百元左右,也就是說,短短五年不到,跌幅也讓其他工具望塵莫及。

不思考風險而貿然投入,就得準備面臨雲霄飛車似的行情挑戰。 主導國際黃金交易秩序的重要機構「世界黃金協會」最近換了新的總裁,正準備大力整頓混亂的黃金市場,讓黃金免於重演暴漲暴跌的歷史﹔經歷長達二十年空頭市場的黃金投資與投機者,也會竭盡所能防止金價再度陷入泥淖。因此短期內金價可望稍微站穩腳步,但投資者依舊不應忽略未知的變數。從最近曇花一現的「海珊行情」就不難理解,人類只能改寫歷史,無法改變投機市場的本質。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ssesam&aid=1898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