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貧富的差距與差異
2008/05/11 11:27:54瀏覽4667|回應4|推薦17

台灣的貧富差距,擴大中,這點大家都知道。貧富的「差異」呢?正好相反,縮小中。

八年前,富人比較藍,窮人比較綠,現在,窮人與富人的政黨偏好,接近許多;以前,只有富人投身金融市場,現在,連沒多少存款的窮人,也在國際股市插上一腳,高呼著要替少得可憐的資產搞配置;以前,有收入才能有信用卡,現在?唉。今天的機場的貴賓室,百貨公司的週年慶上,你再也很難分辨誰是貴婦,誰是卡奴。窮人與富人,儘管財富的差距愈來愈遠,卻活得愈來愈像。

像,有時候是好的,代表著窮人雖窮,也能享有富人的生活水準;但有些像,卻是無知的結果。明明,許多政黨與政客,公然向富有的大財團傾斜,從勞動條件到保險福利,都跟著富人的指揮棒起舞,卻仍然被無知的窮人追捧著;明明,金融市場的風險奇高,高到連最擅長財富管理的金字招牌業者們都會灰頭土臉,無知的窮散戶們,卻以為自己可以什麼投資工具都不必搞懂,就能跟富人一樣,坐享錢滾錢的甜頭。

這樣的像,正在讓有錢的人更有錢,沒錢的人更加捉襟見肘。幾年來的豪宅風,就讓許多中產階級無端付了過高的代價、背負了過高的房貸;還有動不動就標榜「頂級」、「奢華」的消費,也讓許多家庭多花了許多的冤枉錢。至於金融市場的激烈起伏更不必說了,那些最近在連動債,在中國股市,在越南股市鍛羽的散戶,就眼睜睜看著自己更往窮人的光譜靠攏。

眼前這種貧富的差距擴大、差異縮小的趨勢,其實是很奇特的怪象。照理說,貧富的差距與差異,是政治經濟學上的孿生子:當一個社會的貧富差距愈大,老百姓生活上的差異也會愈明顯(比方說,同樣搭鐵達尼號,有錢人美美地穿梭在甲板上,窮人只能擠在雜亂的底層),反過來說也一樣,當老百姓生活上的差異愈明顯,也意味著這個國家的貧富差距愈大(從東到西走一趟倫敦,或是由南往北逛一下巴黎,就能體會這種差異與差距的孿生關係)。

人類一直有個烏托邦,就是希望打破這樣的孿生關係,讓貧與富之間,差距縮小,差異擴大,讓大家都有錢,但活得更多元與多姿。今天,這種孿生關係雖然破了,但卻是完全相反的結果。有人說,這要怪全球貿易,拉低了工資,讓窮人更窮;也有人認為,是政府的失職,縱容了大財團;還有人把矛頭指向跨國企業,一方面在工廠中剝削勞工,一方面花大錢引誘消費,才使得情況如此失控。

沒有人知道要失控到什麼時候,但不等於政府可以不必負責。有些事情,是確定得做,也一定有用的。比方說,在經濟上,讓窮人與富人都能合理分配財富,而不是繼續縱容極少數的高階經理人,透過高到不像話的董監酬勞與分紅,囊括科技與生產力提升的果實;在財政上,央行那隻左右貨幣政策的手,該幫助更多老百姓捍衛資產,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以保護企業的利益為優先;在稅制上,該做而沒做的就更多了,別的不說,吵了這麼多年,幾乎沒人敢再提起的證券交易所得稅,到底徵不徵,總該有個說法吧?

更重要的,是教育。愈窮的家庭,如今愈需要好的教育品質,讓窮爸爸們的小孩,有更好的翻身機會;廣大的中產階級家庭,也愈需要正確的理財與消費教育,而不是任由各種暗藏高風險的金融商品,侵害無數家庭的財富;將來,財經政策到底好在哪、嘉惠了誰,政府得說得更清楚、老百姓得問得更仔細才行。否則,即便真有「九萬兆」的商機,富與貧,還是會繼續遙遙相望的。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ssesam&aid=1857599

 回應文章

李深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馬英九,M型社會的推手? 「內科教父」 ?
2008/05/14 08:47

有人說,總統大選前後,他們因為太激動而無法安心入眠...他們對馬英九有太多的期待...
有人說,520還沒到,馬英九還未上任,批評不要太多....

但520還沒到,馬英九到處拜訪請益,到處承諾...到處送大禮...讓有錢人繳更少稅....

現在不能對馬英九有所建議嗎?

http://blog.udn.com/glee/1807828



jsandjs
教什麼 育什麼
2008/05/13 13:13

教育有兩個重點, 一是四維八德類, 一是民主法治類. 前者, 玩了幾千年, 玩到後來只能呼籲致良知; 後者, 人類玩得不久, 台灣玩得更晚更短. 所以, 教育要加強後者.

我有一位朋友, 三個月前搬進2600萬的一棟大樓住宅, 上星期有房屋公司主動聯繫出價3500萬. 台灣的問題是, 如果是南部250萬的一戶住宅, 大概三年也不會變成350萬. 貧富不但物質與精神有差距有差異, 連命都有差異喔!  


mychichi
教育和「差距與差異」
2008/05/13 07:23

我很認同格主的觀察與分析ㄌㄟ!

不過我對後面關於「教育」的部分,倒是期待格主能從您先前的觀察與分析出發,給予我們一些不同的視野。

比方說,現今的教育,到底是在扮演縮小差距增加差異,還是恰恰好相反呢?會不會我們的教育無形間也在扮演「花大錢引誘消費」的這種事情?

我自己在鄉村的觀察是,教育環境裡有時不單只是傳授知識與資訊,更是在鼓吹或鞏固一種價值,一種包裹在各種「進步」面目下的價值。於是很多鄉村裡的孩子,瞧不起自己務農或從事勞動工作的父母,拼命要往城市跑。

在這樣的過程中,其實出現的是格主所談到的,「差異愈來愈小」,鄉村年輕人流失,於是凋零速度更快。而這些年輕人到了城市,卻不見得有足夠的「知識」,可以迎向城市裡的競爭,又或者不見得有足夠的「知識」,可以反抗城市裡不合理的剝削與對待。於是,不管是鄉村與都市,鄉村出身的年輕人與都市出身的年輕人,那個「差距」又愈來愈大了。

我們的教育,從基層教育到高等教育,到底要「教什麼」、「怎麼教」?是要一股腦地餵養孩子「知識」(包裹特定價值的知識),還是培養我們的孩子,有能力去判斷「差距與差異」的問題?我很希望再多看看您的觀點與分析ㄌㄟ:)


水色
有感而發
2008/05/12 12:37

其實這就是窮人、富人之間"資訊不對稱"造成的結果,富人跨過銀行VIP客戶的門檻,有理專一對一解說服務,充分了解商品利潤與風險的相對關係,窮人只能在櫃檯排隊等著填申購單,背後密密麻麻的說明條款沒有幾個人會看(也看不懂?),加上理專避重就輕報喜不報憂的鼓吹暗示,金融賣身契就這麼簽下去。

富人人脈廣沛消息靈通,往往在利多尚未公開就進場掃貨,大批窮散戶聽到消息再進場抬轎全淪為富人獲利了結的犧牲品。

媒體廣告充斥上流社會紙醉金迷的奢華風氣,百貨、精品專櫃富人日刷千萬不手軟,消費金融大力鼓吹延後付款、消費至上理念,窮人耳濡目染也跟著作起不謹慎評估自身財力的風險買賣。

這是他們自願,沒人強迫他們,但由於先天認知上的弱勢與落差,讓他們無法對自身行為作出更正確有利的判斷,貧富差距就是如此而來。

經濟弱勢造就了教育弱勢,而教育又是促進社會階級流動的主要動力,如此惡性循環,弱勢永無翻身之地。

看到新政府團隊透過民主選舉產生,選後頻頻與財團、商界大老會談餐敘,美其名為請益,看在一般民眾眼裡卻不啻為向財團傾斜靠攏,口口聲聲要拼經濟,與其姘富人的經濟道不如靜下來但如何消弭貧富之間的差距,減少弱勢群眾的被剝奪感才是更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