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哪來的M型啊?
2008/04/30 10:07:10瀏覽4718|回應7|推薦13

 

 

 

對大部分散戶來說,金融遊戲,不過是大夢一場…

圖為一生見證台灣證券發展史彭光治先生所著的《股戲:走過半世紀的台灣證券市場》,書中讓我們看見了台灣投機市場上,許多荒謬與虛妄。

 

 

 

講了半天,什麼是「M型」社會?我問過很多人,說法都不太相同。 

 

  有人說,是指這個社會的有錢人和窮人很多,中等收入的家庭變少,所以形成兩端高起、中間陷落的M型。抱歉,到主計處的網站查查,或者請任何一位經濟學家或人口學者畫給你看,都可以發現台灣的家庭還是中等收入的最多,窮的人較少,有錢人,更少。總之,呈現的是中間突起、兩邊陷落的鐘型分布,用英文字母來看,是倒U型,而不是M型。 

 

 

  還有人說,M型不是指家庭所得分布,而是所得「成長」速度,例如,有錢人的所得成長率最快,窮人的所得也在增加,只有中等收入的家庭在減少,所以從成長率的條狀圖來看,左右兩邊高,中間的低,所以叫M型。抱歉,還是錯了。主計處的數據還是顯示,在台灣,最有錢的人仍舊最會賺錢,年復一年,愈賺愈多;中產階級,次之;窮人,最慘,從二○○○年到現在的「家庭可支配所得」資料顯示,台灣的窮家庭早已經入不敷出。

 

  換言之,也不見M型,而是只見很少數的極富分子,一直在高處笑傲。從主計處到央行,所有指標都顯示,台灣的所得分配所面臨的不是M型化,而是「極富化」。

 

  雖然這種極富現象畫不出M型,卻才是眼前最棘手的難題。少數人很有錢,大部分人卻明顯的儲蓄不足。從存款的金額來看,你就能體會問題的嚴重程度。央行的數據顯示,在台灣有定期存款的九百多萬戶家庭當中,擁有百萬元以上定存的一七○萬戶,總存款金額高達七兆元,也就是說,這不到一五%的家庭,就擁有總定存金額中的七成;至於另外七百萬戶以上的家庭,定存金額卻連五十萬元也不到。

 

  這種極富現象,已經為整個社會帶來嚴重的焦慮感。尤其是本來覺得自己活得還不錯的中產階級,現在都焦慮到睡不安穩。一來,這幾年來台灣的總體經濟沒有起色,大家都覺得自己的前途茫茫;二來,大多數中產階級都在領薪水,眼看著物價要漲,都擔心購買能力滑落;再加上,眼看著媒體上處處都是自己存摺不吃不喝都實現不了的奢華風,更是忿忿不平。這也就是為什麼,把重點放在中間陷落部分的「M型說」,如此打動中產階級的心。

 

  但極富現象是個複雜的問題。照理說,在自由經濟中,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些極富分子如果能力好、會賺錢,變得更富有,並沒什麼不對。但問題出在,無論是美國或新興的亞洲,從傳統富豪到政治新貴、科技新貴與金融新貴,這些極富分子都面臨幾個質疑。

 

  第一,取得財富的方法不當,不是官商勾結,就是利用財富遊說政府,讓政策朝著對他們有利的方向轉彎。其次,利用財力在商場上以大欺小,壓縮小企業的生存空間,攫取龐大利益。例如美國的沃爾瑪,讓數以千計的小商店倒閉,卻讓創辦家族人人名列全球最有錢的人。

 

  再加上,在很多國家由於政府、專業守門人的怠忽職守,使得少數企業經理人與官員有太多五鬼搬運的空間,造成經濟成長的果實、生產力提高的好處,都被極富分子掠奪了大半,也惡化了極富現象。最近陸續爆發的次貸危機,數以百萬計的散戶,房產、股票價值快速蒸發,那些極富份子呢?繼續吃香喝辣。

 

  面對伴隨著極富現象而來的新經濟環境,中產階級應先跳出M型的不安,別在焦慮中錯把重點放在自己是否陷落上,更不應因此而急著想躋身極富之列。如何避免這些極富分子繼續用不當的方式累積財富、如何重新安排自己的收支、如何有效地幫助窮人,才是解決問題的方向。

 

  至少,也能讓你睡得安穩些吧。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ssesam&aid=1822471

 回應文章

Toma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M型社會--進行式--指的是消失的中產階級!!
2010/09/12 09:33

是日本社會學家三浦展於其2006年著作《下流社會:新社會階級的出現》-----FT中文網有選登介紹,可由超連結進入閱讀!!

中產階級的消失,社會穩定度會降低-----極端主張會興起,是不安定的因子,日本的社會表現的跡象就相當的明顯


Tomas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說的太好了,可幫你總結成一句新共產主義
2008/06/30 17:23
全世界的中產階級們,聯合起來!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路過
2008/05/13 12:19

在2006年初 我做了一的 proposal  for a segmentation project

當時那本M型社會的還沒有出來

所以 我去 compare   2001, 2002, 2003, and 2004 的 income distribution..

發現中間的 middle class 是有在減少中

有錢的 集中化  沒錢的 在量化 

另外一提  早期的呂宗耀 也寫過葫蘆型市場

雖然只是輕描淡寫  角度不一樣  但某種程序都在說同樣的現象



如蓮學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L 型 社會也行
2008/05/03 11:47

L 型 社會也行

我們之間的朋友看現在的趨勢, 倒像L 型!

富人越有錢, 越有資訊管道, 以錢為他們賺錢!

越是沒錢的人, 越排斥將錢安排去賺錢的資訊和管道! 同時, 在資訊的判斷上, 可惜, 也是越容易出錯的!

歸根而言, 越有錢和越沒錢的關鍵性差異: 資訊的落差!

 越有錢的人, 更具有賺錢的智慧和膽識~

判斷誰使用某管道?

安全性多高?

風險性如何?

報酬率如何?

避險機制如何安排?

理財時間如何?

關於節稅的配套措施如何?

資產配置?

如何傳家?

分散風險?

這些考量永遠不會被忽略! 他們知道~時間和報酬率, 加上它們投入的金額, 造成的複利滾純的威力! 他們花許多時間作賺錢的決策! 他們越有錢有閒!

反觀, 沒有錢的人, 容易陷入無知的貪婪~對風險不聞不問, 只在乎用越少的錢, 在月短的時間, 賺到越多的錢就好! 他們不懂錢是如何賺錢的秘密! 它們花最多時間, 想賺更多的錢, 卻不花時間做金錢理財的配置!

當機會不請自來,來到家您的心門時, 我們是揮手將機會揮出門, 還是撥個時間仔細學習金融世界的機會,是如何運作的....


李深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同理心?
2008/05/02 21:36

主計處的資料或報導常是錯誤的!? 常報喜不報憂!?

數據再漂亮,每個人的對周遭環境的感覺最重要,您應不是在M型社會的左邊或中間...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回去唸書
2008/05/02 14:13

建議現回去把大前延一的書念幾次

不是去問一些搞不清出他指的M話是什麼意思的人

就自己隨便做評斷

有錢人的錢都來路不明??

只想笑

不予置評


vanboy
自身感覺
2008/05/02 08:49

是否又一個人云亦云的題材呢?
我人在加拿大, 不完全明白之事也不好說啥
但自身感覺北美社會確有M型現象

比如說... 我最近聽了新聞才恍然發覺
今日加拿大中產階級家庭年收入從十萬加幣算起(約台幣300萬)
天哪... 這要怎麼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