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7/02 09:42:17瀏覽286|回應0|推薦0 | |
這陣子的心緒紊亂直到..........也是另一種的冥冥 選擇良善或許很笨很傻,但那是對自己的一種尊重。 得知死亡的那一刻心理學說接下來要面對五種反應 希望我在死之前,能夠跟身邊的人每一個人,說出我愛你們。 ----------------------------------------------------------------- 《心的靜修》
人生的意義來自於,每天用我們做得到的方式,努力造福他人。但在現今社會,我們一不小心,就會被諸多瑣事牽著走:為將來煩憂、事事和他人比較,以及不斷增加手上的待辦清單。這些思慮在我們與我們的本性之間,築起了一座高牆,使我們看不清人生道路、自己是誰,以及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我們需要除去這層障礙,與原本寧靜的心重新連結,因為那是我們的本質所在。然後,我們就能自信且自由地向前邁進,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假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不快樂,我們該做的不是向外尋找原因,而是學會向內尋找答案,試著去看見並欣賞已經擁有的一切,而非不斷尋找自己還欠缺什麼。我們需要理解一個事實:只有靠自己,才能獲得寧靜的心。當我們開始意識到,我們是自己的主人,並開始照看我們的心,將會為生命注入更多喜悅、正向行動與平靜,即使我們還沒有領悟什麼,至少會覺得內心不再那麼混亂。 焦躁的心 我的上師說得好:「人們為了賺錢,犧牲了健康,然後花大錢只為了重拾健康;人們對未來感到焦慮而無法好好享受現在,最後,既沒有活在當下,也沒有抓住未來。人們活著的時候,以為自己永遠不會死,死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從未好好活著。」一般人非常容易落入這個模式。快樂總是在下一個轉角,即使我們找到了,通常也忘了一開始想追求什麼。我們把忙碌當作榮譽勳章,引以為傲。即使內心深處知道,我們在白天完成的許多事,不等同於快樂與滿足,甚至是成就。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們有時覺得自己好像按著某齣劇本過日子,但這劇本卻不是自己寫的;我們忙東忙西,總覺得沒有時間好好與人相處,或把事情完成;我們把時間切割得太零碎了。 我們的人生在迷迷糊糊中,一點一滴流逝。與此同時,我們卻又時常感覺,自己彷彿在原地踏步。我們總是渴望有人陪伴,但即使身處人群之中,心頭的孤獨感卻揮之不去。 寧靜的心,喜歡嬉戲、有創造力,而且靈活;易於感受樂趣,也易於感受悲傷,但悲傷不會久留。寧靜的心,有體諒他人的能力。當我們擁有寧靜的心,就不會苛求自己和他人,並看見美好的一面。寧靜的心放鬆且充滿自信,不需要傲慢的偽裝。擁有寧靜的心,我們永遠有時間關心、啟發他人並受到啟發,還能把許多事好好完成。只要看看純真的孩童就知道了,他們富有好奇心,觀察力強,但同時沉醉在人生的每一刻。他們就在那裡,完完全全地活在當下。 寧靜的心敞開而不狹隘。永遠有餘裕從不同角度考慮事情,接受事物的原本樣貌。我們會變得更為他人著想,察覺到更多。我們有時間傾聽與微笑,也會吸引好事降臨,例如他人的微笑、善意與新知。 在藏語中「靜修」(retreat)意指「邊界」(boundary)。我們靜修時,就有機會探索心智與情緒的運作方式,以及「有益與快樂的情緒」和「令人苦惱的情緒」的分界在哪裡。我們並不需要受這些情緒的約束。當我們能覺知心智與情緒的運作方式,將帶來極大的自由。我們會開始意識到,如何透過不同角度切入並洞察某個情況。我們可察覺憤怒來自何處,以及它是否真的帶來幫助。我們將學會不再自信滿滿地導正情況;不再力圖改變他人。我們可以真正放鬆下來。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