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豈能說「都是父母害的」
2014/05/01 12:00:00瀏覽2142|回應5|推薦35

引文「都是父母害的

我們最近也在檢討,是不是給小孩太多,反而不知惜福。當年我初入社會,房價幾年內三級跳漲了三倍,報紙說年輕人要三十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這論調我聽了快三十年,所以最近講什麼所得房價比,早就沒有感覺)。我上一代能給的不多,靠親友接濟勉強讀完大學,深造出國就甭想了,趕快賺錢是正經;起薪什麼的,也沒辦法多計較。現在有些人描繪那個年頭,彷彿前景一片光明美好、充滿希望。不知道別人怎樣,我自己是沒那種幸福的感覺啦。叱吒一個世代的電子業當時剛要起飛,可與其說像747騰空而起那般莊嚴盛大,不如說更像一條東拼西湊的破船,駛向風雲詭譎的未知海域,會不會翻船難說得很。我唯一的憑藉,不是大環境有多好,而是憑自己所學、靠自己雙手,必定能闖出一片天的志氣。除了這股氣,事實上什麼都沒有。

儘管二、三十年來資訊電子業蓬勃發展,卻也未必都一帆風順,尤其對個人或個別公司而言。我那代同梯當中,有人胼手胝足成了大老闆,有人數起數落載沉載浮,也有人服務的公司,換一間倒一間。世事本如潮汐有順逆漲退,自己的選擇只能自己承擔。每個時代困境不同,也要靠自己突破。別人我不敢說,我付出給下一代的,遠比父母輩所能給我的高出十倍不止。不說過去經濟拮据的時候,孩子的補習、才藝、樂器費樣樣沒少;近幾年手頭稍微寬鬆,更帶孩子出國增廣見聞(雖然我承認短期旅遊其實沒啥效果無奈)。如果這叫做世代剝削,那我父母一輩,都該打成土匪強盜了。

說到出國,我年輕時所謂出國,其實是出差的意思。憑著一路唸公立學校讀來的都鐸時代英文到國外參展,聽、說都不流利,得再三陪著笑臉,請老外多講兩遍、耐心聆聽,想盡辦法溝通,爭取產品出線的機會。因為自身的不足,才讓下一代從小上兒童英語;歷年投入的補習費,夠咱們夫妻倆去環遊世界。結果那天孩子竟然說:「如果能在台灣領高薪,幹嘛要去國外」(猜猜是那兒聽來的不屑)。這話看似義正辭嚴,其實隱含劃地自限的風險。你愛台灣很好,但也要認清一個現實:台灣錢一度淹腳目,然而不論過去、或將來能否再有這番榮景,錢都不是靠腳下這片土地長出來的。這座島嶼有世界數一數二的人口密度,卻沒什麼天然資源。糧食自給率不到三成,能源自給率不足三趴,基本民生物資率皆如此,辛苦賺來的錢,每一分鐘都不停歇地流向國外。將來無論如何發展、換誰當家,都不可能置諸腦後的問題是:要如何由國外賺錢來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否則坐吃山空不僅是經濟問題,遲早會變成生存問題。

所以你想在台灣領高薪,很好,假設這份收入的源頭,終究是由外國人買單的話。我的意思並不是說,每個人都要出國打拼;而是不論將來產業如何發展,都不能自絕於海外市場。不要高耗能,要軟體、文創,很好啊!假如能像韓國一樣四方拓展,帶回大筆外匯,乃全體國人所樂見。只是不能忘記,台灣這個海島型經濟體,內需儘管從來不小,卻是無法自給自足,太多生活必需品得靠進口。貿易是維持我們生活品質、甚至生存所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有人從海外賺錢回來,留在島內的人才有機會享受高薪。倘若把那句話誤解為關起門來自己打自己,就能坐領高薪,有一天會連麵包都吃不上。

前陣子大家為「國家對不對得起年輕人」吵翻天,後來搞了場鬧熱滾滾學運,我的心情其實憂喜參半。喜的是年輕人的行動力確實令人刮目相看,將來如果用對地方,國家何患沒有前途!憂的則是方向如果錯誤,自掘墳墓的速度也很快。但無論如何,做為曾經年輕的過來人,還是要奉勸新世代:自己的道路自己開,埋怨父母或政府徒顯無能。要知道,父母養你到大學(或碩博士)畢業,已經盡了責任,接下來完全要看自己。至於政府──不管你覺得是爭權的政客、貪婪的財團、僵化的公務員,還是其他什麼妖魔鬼怪組成的東西,除了每年向你抽稅、蓋幾間蚊子館之外,並不會幫你什麼,也就談不上什麼對不對得起你。愈早認清這點,就愈有機會走出自己的路。

只會成天抱怨世代剝削的年輕人要當心了,時間過得飛快,不久你就要加入、成為這個國家的一部份,不管是棟樑還是棧板。很快你就會活到今天所謂掠奪者的年紀,到那時還兩手空空,可不會有人分你。不合時宜的制度可以設法改善,很多今日看似扭曲的制度,當初也是為了某些偏失而調整。民主社會的好處,是人人可以提出看法爭取權益。想方設法多加努力可也,但沒必要給人戴帽子,更沒有人活該要對得起你。說我是掠奪者,我這歲數有自己的問題要面對;好比退休金,到時候不知還有沒有。說我佔著好位子不讓,拜託咧,我上有高堂下有子女,一家子生計都在身上,位子好不好,都當然不會讓你。有本事來搶啊!

至於自己對不對得起自己,倒是每個人要思考,並對自己負責的。今天很多新興事物,我年輕時根本無從想像,用點心思不難找到機會或出路(成不成功,當然沒有人能打包票掛保證)。以為人父母的立場,我很樂意提供自己的肩膀,讓下一代往上爬,但起碼要自己爬上來,不能埋怨我沒有抱你。上一代的肩膀不可能一輩子堅挺,總有一天會塌陷粉碎。到那時候,你會站得更高或向下墜落,終究還是要看自己能耐。

註:篇首圖片中的「仙逸」,是楊仙逸,民初飛行家,投身革命,監造中國第一架軍機,試飛成功後,孫文題字相贈,時年32歲。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fnjil&aid=12946641

 回應文章

OE
2015/02/24 15:38
不知道這篇文章中是否少了一個很重要的元素...物價呢?
Jeff & Jill(jefnjil) 於 2015-02-26 14:13 回覆:
本文看起來像論說,其實是抒情,把自己想法倒出來而已,沒有面面俱到的打算。何況物價和薪資一樣,都是大題目,不是三言兩語能打發;不曉得你的問題重點何在,也就無法提供針對性的答覆。有緣再談罷。

電老大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5/04 00:02

貧富差距大,房價不合理  當然都是政府施政有誤失... 舉世皆然..

溫哥華 或是加拿大政府也打房捏.... 溫哥房 房價比 10.. 台北房價比 15.

但是台北房價含公設比 30%..溫哥華 公設坪數不在房價中...

Victor 得意


[AVの館:電老大][溫哥華 千里傳音]
Jeff & Jill(jefnjil) 於 2014-05-04 22:29 回覆:
前幾年看房子,還經常遇到把無產權的車位(10~15坪)都灌在房屋坪數,導致虛坪超過50%的例子。所以說不管打不打房,實價登錄,維持交易秩序,確實是政府該做的。

安歐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5/03 03:13

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這是時代變遷的必然。

現今台灣問題並非單純台灣問題,它發生在很多國家身上。

國家社會的未來,整體國際社會共同決定,不是單一國家能夠自外的。

無論父母做了甚麼做了多少,孩子的一生孩子必須自己走,

差別僅在於個案,個案發生在甚麼國家,當然會有不同結果。

你的孩子說的並沒錯,如果自己國家薪水好,誰要出國?

下一世代的競爭力,決定於是否具備國際就業能力。

出國留學甚至居住,絕對有助於國際觀建立,以及就業範疇。

Jeff & Jill(jefnjil) 於 2014-05-03 23:53 回覆:

沒錯。基本上我鼓勵自己小孩出國闖蕩,去搶別人飯碗。台灣舞台不大,培養大批人才彼此廝殺,不是道理。有能力的話,應該到海外開疆闢土,就算不成功,也是降低島內人口壓力。

所謂「如果能在台灣領高薪,幹嘛要去國外」,並非吾兒獨見創獲。個把月來嘈嘈嚷嚷傳頌多時,早已由字面原意,轉為指責上一代辦事不力,沒能為年輕人帶來高薪。因此覺得看似義正詞嚴,實則窩囊頹廢,每次見到都忍不住唸兩句。


阿龍
2014/05/02 10:14

1樓在鬼扯什麼! 以前房價低和地價低,是因為以前經濟很差! 一堆人連吃飯都有問題,哪來的錢買房子土地,房價地價自然低,現在經濟起來了,房價地價高,一堆人拿錢出來要買房,房價怎可能跌的下來!

以前大學生少,大學畢業後面臨的競爭也少,大學生自然憑著畢業證書就容易找到好工作,現在街上都一堆碩博士了!! 大學生當然不吃香,這也不是誰的錯!

而且我強烈懷疑你廚具行工作的經歷是瞎址的! 不可能有那麼好的事! 以前的雇主比現在的雇主還踐踏勞工,那個時代人們對勞工權益這四個字都沒啥概念

那些佔領立法院的年輕人不只是鬧一鬧而己,根本是造反了!!! 此風不可長!!! 要民主卻打民主,要高薪卻反自由貿易自由經濟,無腦又怪哉!!

 

 

Jeff & Jill(jefnjil) 於 2014-05-03 23:15 回覆:

在我看來,廣設大學是市場失靈的一個顯例。很多人怪政府,其實自己也要擔一部份責任。七分就能進大學的時候,就該警覺學歷貶值的必然。想要就業的,不去思考人力市場的實際需求,反而加碼買進更高的學歷,造成博碩士跟著貶值,結果套牢在學貸和失業上,然後再怪政府養套殺。嗯。

廚具行那檔事倒不一定瞎扯,只不過就我的經驗,似乎只有老闆親戚有這行情Fox想


Loser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5/01 15:21

這,其實需要深度的體諒。

以前確實比現在好混100倍。年輕時,我去廚具行打工,整天坐在那發呆看書,薪水三萬五。

地價就更不提了。有時會想,若能早生個10幾年,該有多好,依我的個性,肯定超愛收集土地,那時地都沒人要,一坪幾千元~2萬~3萬的一大堆,現如今我身家若沒個800億,80億總也是有的。可惜那個時機,我還是個兒童,兒童時期就好想收集土地,呵。只可惜,才剛要邁入成年,世界就變了。

至於現代年輕人的境遇,的確我們很多的錯,使了他們得承受爛攤子。

房價是一,連國家基本的生存照顧都沒了,以前反而有。教育是一,以前我們唸大學必能翻身,街頭街尾還會尊敬,哦,大學生耶,光宗耀祖。現在年輕人唸到博士學位,去考清潔隊掃廁所還可能沒人要。

現在年輕人比較沒勇氣。我覺得,要是換了我們那代的年輕人,說不準,要是也能這樣號召個幾萬人,也許真就反了,直接實質佔領、實質戰役,顛覆政權。

現在的年輕人只是鬧一鬧,抱怨幾聲,已經是相當平和,值得堪憐勘諒的狀態了。

Jeff & Jill(jefnjil) 於 2014-05-03 20:23 回覆:

很抱歉,體諒不是我的美德,尤其在理念不合的時候。

戰後六十年來,房地飆漲發生過好幾回,勢頭最猛的,是小蔣過世到證所稅復徵又停徵的三、四年間,如本文所說,三級跳漲了三、四倍。敝人正趕在這波漲勢的末梢開始第一份工作,薪水算一算,不吃不喝也要三、四十年才買得起房子(跟現在說法差不多)。當時我也十分不爽,跑到忠孝東路隨無殼蝸牛一起躺平。然而很快我就認識到:扣掉短期炒作人為哄抬,長期由人口支撐的房價,似乎沒有太多反轉的空間。期待政府干預或房價自然下跌,除非遇到像SARS那種天災人禍,基本上不切實際。靠社會運動想影響房市,除非搞成一場動亂,百業蕭條,否則只是出出氣罷了,沒什麼搞頭,不如反求諸己。其中道理有機會再討論。

重點是,倘若我到今天還買不起房子,只能怪自己,絕不會埋怨父母沒趁房地產便宜去圈地置產,更不會指責上一代奪走我的機會和希望。最早看到關於世代正義的討論,是在清大彭明輝教授談青年困境的幾篇文章,以老一輩人的自省,關照新世代的境遇,許多觀點我也認同。然而幾經流傳,等到「世代剝削」成了流行語,有些論述愈來愈不成樣子,把父母輩形容得彷彿吸附在年輕人身上的蛭蟲。我懷疑這些人當中,有幾個敢回家指著自己父母說這種話,怎麼,隔著網路就百無禁忌啦?

每個人的一生都在不斷犯錯,每一代人也是,貴在能否反省學習。有些人覺得自己在撥亂反正,其實只是把鐘擺推向另一邊;推得太過,還是會盪回來的。

題外話:我猜很多人都想知道,廚具行那事兒,是何時何地的好康?可否透露。謝啦!